一位我奶奶年紀的阿姨看我讀《霧都孤兒》跟我說,她們那時候就看這本書,很好,但是不要看太多,可能會對世界有不好的看法。
我想這就是經典吧,對不同時代的人都同樣的吸引力,又讓看過的人引起類似的反思。
這本《霧都孤兒》我啃了近四個月,跟著奧利弗幾次入了賊窩,好擔心他會變壞,但每次他都保持著一顆善良的初心,沒有跟他們墮落。最后終有好報。典型的HAPPY ENDING.
狄更斯可以稱為反諷達人了。總是幽默地贊美那些習藝所、法庭、社會、無知……輕輕松松地批判現實。這和他年少時悲慘豐富的經歷有關。而且他多次提到哲學家的空想言論,貌似很不滿。
看經典書時就會發現,很多人,尤其是主要角色,有的好的一塵不染,有的壞的徹底,好像那時的世界就是非黑即白的拉扯。那偶爾的一些冷淡和高傲只是一種調味品。
《霧都孤兒》也異曲同工。書中的老猶太很會pua,做著卑鄙奸詐的事,嘴里高尚鼓勵人的話,真是就怕流氓有文化。
他只有幾個孩子跟隨他,那如果有能說會道的人,吸引一群孩子跟著他那?這是一個很恐怖的存在,比賽克斯這種只會使用暴力的人恐怖多了。
南希雖然救了奧利弗幾次,可她每次的“發瘋”都像作者故意為之,只為了有人能起到一個轉折作用。
蒙克斯也是一位惡毒之人。他和奧利弗就是兩個極端。
奧利弗經歷了一段艱苦黑暗的時光,遇見很多橫行霸道的壞人。但他的至純至善成為刺破黑暗的那抹微弱的光。
還有羅絲、哈里、布朗勞先生、貝德溫太太、是醫生……都是與這世界惡勢力斗爭的最大力量。因為有他們,這世界才能向好運轉。
按照我的習慣,看完書再看電影。
先是看了1968年版電影。不知道我本身比較懷舊,還是上了年紀的特點之一就是懷舊,總是喜歡先探索那更具歷史感的東西。
這更像是欣賞一部大型歌舞劇,很精彩。但對我來說不完整,劇情削減很多。
然后看的2005年版。相對還原原著,但也刪減了蒙克斯的部分。這很重要啊!為什么都不放這個情節,是因為電影時長限制嗎?
這畫面有沒有1984的既視感。
相比較電影,還是更喜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