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四月海雪,鍋里生香
四月,是小鎮附近三文魚季的前奏。眼下還冰天雪地,想去釣三文魚,還得再等等。不過,四月可也是捕螃蟹的好時節。沙先生早就放話,每周要買一簍螃蟹回來解解饞,可直到現在,我們連一只蟹腿都沒見著。他說天還冷,雪還沒停,漁船哪兒出得了海呢?
按說,小鎮每年四月是捕螃蟹,五月才輪到龍蝦。可今年的螃蟹一推再推,心里難免嘀咕:這捕撈期是不是也該順延一個月?我自己瞎琢磨著——要真能順延,那我和孩子今年可就能多吃點兒了。我們娘倆兒啊,最饞這個。
龍蝦倒是每年都能吃過癮。我們家附近有兩個碼頭,每到周末,就有船靠岸賣龍蝦。一籠十二只,價格年年漲,可比起超市還是便宜得多。沙先生幾乎每周都扛一到兩籠回來,他煮的龍蝦味道可是一絕。每次想起Buddy吃龍蝦時,恨不得把皮一起吃掉那副狼狽相,我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可惜的是,小鎮這片海域的蝦早就沒了。八年前剛回來的時候,船上還能買到些小蝦,雖說個頭小、數量少,但也算是“海的味道”。第二年政府就全面禁止捕蝦了,我們還托人從魁北克帶了些回來。現在?哪兒都不賣,想吃蝦只能靠回憶。
科技進步是好,可也把海里不少生物給“吃”絕了。龍蝦還能堅持幾年?誰也說不準。以前我們常去的幾個碼頭,魚群多得像撒了魚食,今年的情況會怎么樣呢?
上個月底,鄰居打電話來,邀沙先生一塊兒去釣魚。沙先生說,四月不讓釣,只有原住民可以下海。這也是合理的,畢竟這片土地原本就是原住民的,現在很多地方都是政府租來的。不過,咱們也很少看到原住民的面孔了。上個月我帶孩子去蒙特利爾,路過一個原住民加油站,柜臺里站著幾個小伙子,五官是原住民的樣子,可皮膚白得發亮,一看就是混血兒。
沙先生沒跟鄰居去釣魚,后來鄰居還打電話顯擺,說釣了幾條大魚。沙先生撇撇嘴,說:“吹牛。”
這幾天他正忙著準備釣魚的家伙什兒,說只要天氣轉暖,就帶我們出去海釣。這里的三文魚肉是粉色的,算是三文魚里最便宜的那種。但我們住在海邊,釣上來就吃,不賣也不花錢,關鍵是新鮮!今年一定得多釣幾次,好好補補。
等真正開春了,我們家可就熱鬧了。我要忙著種地,他要去釣魚,還得收拾海邊那片地。那兒原來是一堆灌木叢,計劃全砍掉,種成草坪。如果有時間,再搭個小棧橋,買條小船,真正出海釣魚,比在岸邊可過癮多了。
一切都在慢慢準備著,一切都那么有盼頭。春天快來了,熱氣騰騰的日子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