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一直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樣的蠢行是一個普遍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靈之中。”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
拖延是一個可以喚起我們每個人不同記憶的詞。書柜中,買了好多新書整齊的擺起,結果連一本都沒有看完就撂在那兒想著以后再看;家務事堆了一兩個月,總想著先不著急,有的是時間去做;星期天要交工作報告,到了晚上七八點的時候,還在一遍遍刷著朋友圈和微博,勸慰自己,離明天還有好幾個小時呢。我想,大部分人都中槍了。
在字典中,拖延一詞的定義是“推遲,延后,延緩,延長”,簡單來說,所謂拖延就是“把事情挪到明天或以后再做。”那么拖延會給我們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呢?
在《拖延心理學》這本書中,簡單講述了拖延給拖延者造成的內在后果就是他們必須承受某些內在情緒的折磨,從焦慮、惱怒、后悔到強烈的自我譴責和絕望。外在后果在無關的領域很輕微,但在某些領域有時候會非常嚴重。比如,拖著沒有及時繳納車輛違規(guī)的罰款,產生的滯納金會讓你多付出許多金錢;因為工作的拖延會讓你一而再的失去晉升的機會,生意上的伙伴會因為你的一再拖延而對你失去信任等等。
拖延問題如此嚴重,我們是否可以去試著探尋它的根源呢?
在我們這個時代,成功的定義有很多重,比如賺得大量的金錢或者擁有至高的權利又或者具有完美的聲譽和令人羨慕的容貌才華。在追求這一切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準備不足或者因為現(xiàn)實和理想巨大的落差而產生一種無力感,于是我們躲進了拖延的避風港,因為這兒暫時安全。
這只是拖延這種行為產生的一種根源。另外有心理學家指出,每個人成年以后的行為都跟童年有密切的關系。想想你童年時家長或小伙伴當中有拖延者嗎?又或者曾經做過什么事情令你產生不安全的感覺從而導致以后面對這種事情時都開始下意識的拖延呢!說白了,拖延是一種心理保護策略。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中指出,拖延除了作為一種心理保護策略之外,它也是源于你對生活的一些頑固信念。但凡拖延人士,內心深處都有這樣的“拖延者信條”:
我必須做到完美。
什么也不做比冒失敗的風險更為安全。
沒有什么是我無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他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我必須避開挑戰(zhàn)。
如果我這一次做得很好,那么以后每次我都必須做好。
總有一個正確答案,我將一直等待直到發(fā)現(xiàn)它。
拖延是種病,有病就得治,《向拖延宣戰(zhàn)》第一季,我們將致力于發(fā)掘病根,為我們接下來的戰(zhàn)爭勝利吹響號角。前面說了拖延這種行為的外在表現(xiàn),有可能產生的后果,以及它的根源,接下來我們說說導致拖延的更深層次的原因。
很多拖延著擔心被他人評判或被自我評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fā)現(xiàn),害怕付出足夠的努力還是做得不夠好。他們的擔憂反映了一種恐懼失敗的心理。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比瑞博士,他觀察到害怕失敗的人可能有一套他們自己的假設,這些假設將為成就而奮斗變成了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這些假設是:
(1)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
(2)我的能力水平決定了我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價值——也就是說,我的能力越強,我的自我價值感越高;
(3)我做到事情反映了我的個人價值。
比瑞博士用以下這個等式來表示上述假設: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xiàn)。
事實上,這個等式可以用簡單的語言來總結:“我表現(xiàn)好,表示我有能力,所以我喜歡自己。”或者“我表現(xiàn)不好,表示我沒有能力,所以我對自己感覺很糟糕。”事實上,能力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獲得的,大部分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們急于求成,沒有足夠的耐心堅持到獲得成功的那一刻。
于是他們開始焦慮,通過拖延來掩飾這種恐懼失敗的心理;用拖延來安慰自己,努力讓自己相信他們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現(xiàn)。然并卵,這只是另外一個懦弱的自己跟本我玩的一套愚己愚人的心理把戲。
關于拖延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拖延心理學》這本書中揭露,除了恐懼失敗,還有一種是逃避成功。人真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生物啊,失敗你也恐懼,成功你也逃避,真是應了那句古話,“最復雜莫過人心”,雖然用在這里可能不那么恰當。
通過拖延來逃避成功主要有如下幾點表現(xiàn):
1、成功需要太多付出:這令我望而卻步
有些人擔心成功需要付出太多,遠遠超出了他們所能承受的程度。因為想要成功就意味著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包括休息享樂的時間)、努力和大量的專注工作,有些人認為他們達不到那樣的要求,還是站在原地比較安全。就像扎克說的那樣:“成功就像一個電動扶梯,一旦你一腳踏上去,不到頂端你就找不到地方可以下去。”
2、成功總是危險的:總有人會受到傷害
許多通過拖延來逃避成功的人都準備著為自己的獲勝欲望而得到懲罰。他們時刻考慮別人的感受,為了抬高別人而貶低自己。他們假定獲得成功便意味著傷害他人,于是就在成功與侵犯之間畫上了等號。或許會利用拖延戰(zhàn)術來逃離戰(zhàn)場,好讓自己不用活在負疚感中。
3、成功是禁區(qū):我總覺得自己不對勁
有些人會因為逃離一個長期的惡劣環(huán)境而將其他人落在一邊,因此感受到一種”幸存者歉疚“,他們之所以感到內疚,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改善了,但是他們關心的其他人卻在繼續(xù)受苦。于是,他們通過拖延來逃避成功以減輕自己的負罪感。其實內心深處的想法或許是:我真的不配成功,拖延是我對自己這種罪惡感的懲罰。
還有些人對自己的評價非常之差,以至于他們會常常認為自己根本與成功無緣,在任何事情上都認為自己不會獲得成功,所以他們干脆放棄了嘗試,拖延是其中一種手段。
還有些拖延者有完美主義情結,他們會做出這樣的假定:“我應該是完美出色的,但是我害怕自己做不到那么好,還是等我準備好了再開始吧!”于是一拖再拖,永遠都不可能有準備好的時候。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進步就是對我們的自我挫敗習慣說不。你可以改變自己以適應環(huán)境,也可以改變自己以適應成功。
關于拖延的表現(xiàn)、造成的后果及產生的根源和深層次的心理原因,以上幾點囊括基本全面了。接下來該如何向拖延宣戰(zhàn)呢,別急,請期待《向拖延宣戰(zhàn)》第二季、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