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命的禮物》有感
我們都曾經(jīng)、正在或?qū)⒁媾R所愛之人的患病離世。
當(dāng)鶼鰈情深、相濡以沫的伴侶突患癌癥,該如何面對,如何勸慰?
當(dāng)生命漸逝,注定無法阻止,該如何了無遺憾地告別,好好陪伴愛人最后的時光?
當(dāng)永失吾愛,生活灰暗絕望,該如何坦然面對孤獨(dú),療愈哀傷?
《生命的禮物》就為我們回答了以上問題。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心理治療大師歐文和他的妻子瑪麗蓮,兩個人共同執(zhí)筆記錄了瑪麗蓮從罹患癌癥到死亡之前的生活,以及失去瑪麗蓮以后歐文如何通過寫作、閱讀一步步走出喪妻之痛的陰影,在90歲逐漸適應(yīng)獨(dú)自生活的真實記錄。
該書前半部分是夫妻兩人分別執(zhí)筆記錄向死而生的生活,彼此的陪伴、愛戀、關(guān)懷、幫助,感動著對方,也感動著每一位讀者。書的后半部分,則記錄了歐文在失去瑪麗蓮以后的生活,讓我們感受到了歐文深深的悲痛、對愛妻的眷戀、對自己心靈的審視,讓我們看到一位90歲上下的老人面對喪妻之痛,如何通過寫作,通過閱讀,通過與人的聯(lián)結(jié),重新找到生存的力量,他戰(zhàn)勝了自己的恐懼與孤獨(dú),在90歲時開始學(xué)習(xí)獨(dú)立生活。
這本書的可讀之處是,在此之前沒有人把失去親人的痛苦生活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而且還記錄了很多心里的真實感受。可以說該書是心理學(xué)大師亞隆夫婦獻(xiàn)給對方的最后禮物,它是對愛人最后的告白,更是一場振聾發(fā)聵又溫柔萬分的死亡教育,充滿了對蕓蕓眾生的拳拳關(guān)懷,以真摯的記錄和覺察,揭示生命、死亡、愛與存在的意義,為同在受苦的人們帶來一絲撫慰。
孔子曾經(jīng)說過:“不知生,焉知死?”如果不了解生命的本質(zhì)和意義,就無法真正理解死亡。可以說歐文夫婦正是通過死亡尋找生的意義。用生來記錄死,讓虛幻和令人焦慮的死也變得真實;死不是一個結(jié)果,而不一個過程,是現(xiàn)在正在進(jìn)行......
瑪麗蓮擔(dān)心歐文,所以提議和歐文一起把自己患病以后的生活記錄下來,不僅是一種留念,更是幫助歐文從失去自己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她說:“一個人活著并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可以說,她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活著,就是為了自己深受的歐文。夫妻倆在記錄瑪麗蓮最后生活的同時,瑪麗蓮也在規(guī)劃著自己的死亡,給親朋好友寫信表示感謝(以示告別),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子女,與歐文談心、聊天……所以,我覺得瑪麗蓮真的非常偉大。
歐文也是在瑪麗蓮彌留之際,盡心地陪伴,治療、化療、聊天……精神上鼓勵她,行動上幫助她,默默地陪伴她。為她開車,帶著她在醫(yī)院一呆就是半天,陪著她靜靜地坐著……
瑪麗蓮去世以后,歐文非常傷心,他不斷地反觀自己的內(nèi)心,不斷地去覺知自己的痛苦、孤獨(dú)、愛……并把這些覺知記錄下來,努力讓自己從瑪麗蓮去世的悲痛中走出來,通過讀書、寫書最終走出了陰影,這本書也成為了暢銷書。通過他的故事,我最大的感受是:讀書,或許是自我療愈的最好辦法;寫作,或許是讓我們走出困境,關(guān)注當(dāng)下的最好辦法。
什么是愛?愛不僅僅是花前月下的男女柔情,更是柴米油鹽以后,剩下的雞零狗碎。兩位老人活出了高貴的愛,給全世界的人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你活得越充實,便死得越坦然。
這是兩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寫的關(guān)于死亡的書,或許更適合老年人去讀,當(dāng)時要買這本書的時候我甚至都有些猶豫,但讀了以后才感悟到“愛,沒有年齡限制,特別是夫妻之愛!”讀的時候,想著已經(jīng)陪伴自己走過25年春秋的妻子,心里滿滿的感恩。感謝瑪麗蓮和歐文,感謝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