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一個普通的周末,和往常一樣,時隔三個星期回到家中,在洗個久久的熱水澡后,慵懶的躺在床上享受著一個人的時光。如果問我,怎樣的場景會讓我最喜歡,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就是當下。一般回家的間隔期差不多接近一個月了,在學校不覺得,回到家中,才反應過來,上次回家已經是月頭的事了,那么這一個月我究竟做了什么呢,我高速轉動我的大腦,出現在腦海中的都是一些連不起來的零碎的畫面,這個時候我不需要再去回想了,翻開我的相冊,這一個月的事都在照片中。在整理相冊的時候,相冊幫我記錄了這一年以來我所經歷過的事,因為我現在的手機是去年十一的時候買的,所以相冊里裝了一年的故事。拋開那些人物照,我發現了這些。
01 老師出差回來
16年10月中旬,那是我研究生生涯的開始,也是我進入實驗室3個半月的時候,親愛的Mr Tie在貴州出完差回來,似乎是受到了一萬點暴擊,在群里緊急通知所有人,周一早上九點開會,所有人不得缺席。。。天要下雨了。。。
老師帶回了別人家的酷炫大屏照片,我也不知道當時這張照片是讓他多羨慕,只記得當時陪同出差的老師回來跟我們說,Mr Tie對他講他會讓實驗室的大數據一個月上線。
我最佩服老師的就是他協調分工、縱覽全局的本領。有威嚴、有威信、以身作則,一心為了技術,為了事業,為了學生的發展,他把實驗室管理的井井有序,有條不紊。因此凡是他分配下來的任務,我都會覺得緊張又欣喜,因為我知道在他那里,我一定能學到東西。事實證明就是這樣。
寫代碼是一個不用思考太多的活兒,你只要用上你手上的腦子里的工具就好了。但是在寫代碼前你要干的活才是最緊要的。如果你連你要實現一個怎樣的界面都不清楚,寫代碼又有何意義。這也是讓我最苦惱的,就是所謂的需求分析。而老師就是我的啟發者,他能將一件看起來摸不著頭緒的事給分析的邏輯特別清楚,我覺得這個才是我一輩子都要學習的東西。
02 探索之路
當時開完會后,那周的周六周日我們前端的四個女生留下來加班,趕制出了一版靜態頁面,那個目前已經找不到存檔了,也沒有找到的必要。在折騰完那件事之后,老師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了。因此在那個時候就有了兩個大數據中心的事。
就如圖片上所展示的那樣,一開始所有的數據圖都是用的Echarts實例圖,不清楚首頁應該放些什么樣的數據,一直到現在阻撓我們開發的也是這個問題,大數據從何而來,我們并沒有那么多的數據。一開始我們能做的只是去炫圖。
從圖1到圖2,我學會了界面自適應。偶然瞟見圖2中右下角的地圖,回憶也是滿滿的。那是我用親自制作出的鶴峰縣的區域地圖,當時也是很心酸的。echarts官方網站中有地圖的構建這一欄,但最小地圖級別是到縣級,只有輪廓線,沒有里面的區域線,意思就是說,echarts的數據庫里沒有縣以下的經緯度點。老師托人專門從鶴峰縣買回了當地的地圖,讓我自己按照地圖上的輪廓線,做一版地圖。也是我就開始了我的測繪之旅,拿起小尺子就是標、量、記。在做個地圖的過程中,極度鍛煉了我的忍耐力,因為經常會把上一個區域的點和下一個區域的點弄混,導致最終記錄的點的順序不是順時針或者逆時針。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學會了:
- 如果你不確定你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好,后期可能要修改的話,記得用1.0,2.0來區別版本,雖然有了2.0,1.0還是會派上用場的。
- 寫過的東西,未完成的東西,要備份,備份,備份。
- 開始做一件事前,要統領全局,理清思緒,知道該怎么做才最高效,如果可以把步驟寫下來。避免做無用功。
- 如果會其他語言或本領,能制作小工具幫助自己高效完成手頭重復的事,可以花一部分時間去做一下,挑戰自己不會的才會激發自己對技術的熱情,重復的進程就留給機器吧。
最終地圖還是繪制出了一個粗糙的版本,如上圖圖2.
03 逐漸上路
下面是我參與的兩個大數據平臺。下面的茶葉大數據中心的配色和界面設計上面,我是和設計組的同學約談了好幾次,他們給出設計圖后,我們才進行的開發。所以,眼睛是不會欺騙你的。同時開發農業和茶葉大數據中心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因為我們的數據源只有茶葉,因此讓我好心傷神。目前下面的農業大數據還是經常被老師拿出去展示,但是那個配色還是有些不能忍,當時做了一版暗黑系被老師否決,最終給了老師幾套配色方案,這是老師選出來的,那就這樣了。
- 自己的想法是一方面,但是客戶永遠是上帝。
- 不要問你的領導他想要什么效果,你的領導不懂技術,不懂設計,你要做的是多準備幾套方案給他選。
- 你需要記住,一年了,時間在不斷變化,新技術在層出不窮,項目也需要更新。多思考,多動腦,有想法就跟你的上級溝通,他們會覺得你是個主動做事的人,等他來找你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