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篇文章早在幾天前就應該寫出來了,但是犯了拖延癥的我直到今天才把這些話敲出來。其實就是想跟身邊的朋友們分享央視新播出的一檔節目,叫《朗讀者》,已經播出兩期了,讓我心里有很多話不停地翻涌,急切的想找一個出口,傾瀉而出。
? ? ? ? 因為這樣一檔節目,讓我了解到原來我們有這么多優秀的文字,原來聲音可以變得如此具有力量,原來每一個平凡的人們,都有著不平凡的故事。這些朗讀者們在臺上朗誦著一段段文字,或許感動、或許懷念、或許悲傷、或許歡喜,每一字每一句,都深藏著他們心底最深刻的情感。
? ? ? ? 這是一個浮躁的年代,一切都在以最快的節奏向前拼命奔跑著,我們需要這樣一檔節目,讓我們在閑暇的時光里安靜下來,聽一聽這個世界的聲音,聽一聽陌生人的聲音,聽一聽我們自己的聲音,安靜的去感受這每一段文字背后深藏的情感。
? ? ? ? 在這我看到,老舍的《宗月大師》滿載著感激與懷念,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寄托著母愛與希望,《朱生豪情書》記載著愛戀與承諾······還有很多很多,一件件的故事,一段段的深情,朗讀者們讓這些文字有了聲音,故事有了畫面,同時承載著他們自己的深情,最后直擊我們的心房,“咚”的一聲,打開情感的枷鎖。感激、愛戀、希望、寄托,等等等等······讓我們不禁反問,我們是否曾經停下腳步,去真切的體會這所有的感受?
? ? ? ?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期出場的許淵沖老先生,我看到很多朋友們說這一段真的是跪著看完的。我想大家會有這種感受,應該不僅僅是因為老先生是“書銷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唯一人”吧?更多的可能是因為已經96歲高齡的老先生依舊精神矍鑠,繼續著翻譯的工作,每日工作到凌晨吧?
? ? ? ?老先生在回憶自己當初翻譯的第一首林徽因的小詩時,眼含熱淚的讀到“一樣是明月,一樣是滿山燈火,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那一刻是讓人如此的震驚,情不自禁的跟著紅了眼眶。一位老人,在說到某一個動情處時依然可以眼含熱淚,聲音顫抖,真的就像主持人董卿說的那樣,“他依然有那么充沛的情感,而不僅僅是精力,他的心還是那么地年輕”。他的性格是如此灑脫,他說“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賞,失敗有失敗的美”,“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帶著充沛的情感與灑脫,老先生真的實現了每一天都過得如此具有意義,獲得了那么多的成就。這樣的一個人,很難讓人不去喜愛,不去敬佩。
? ? ? ? 如今的我們還依舊年輕,但是卻丟了我們那顆年輕的心,沉浸在別人給的,或是我們自己給的各種壓力之中。我們曾經迷茫、抱怨、厭惡、糾結,感嘆著時間就這樣飛快的流逝了,卻沒有注意到美好本就存在于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刻。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一定都有著必要的理由,都是我們必須去經歷的,它讓我們成長,讓我們前進,讓我們逐漸變成更好的自己。正是因為你承受的每一道風霜,才刻畫出了今天優秀的你。
? ? ? ?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更好的迎接未來,都能像許老先生一樣,即使人到暮年,也依然有那么一件能讓我們熱淚盈眶的事,讓我們意識到自己還依舊飽含著深情。
? ? ? ? 最后引用董卿在節目里說過的一段話作為結束吧,
? ? ? ? “冷遇見暖,就有了雨;
? ? ? ? ?春遇見冬,有了歲月;
? ? ? ? ?天遇見地,有了永恒;
? ? ? ? ?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 ? ? ? 希望我們大家的每一天,都能遇見美好。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