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1 雨
最近在讀《從0-1》。
讀慣了實用類書籍,再讀《從0-1》這種看起來不太實用的書,會有不習慣。前面兩章,會很難進入閱讀狀態。拿起,翻兩頁,放下。再拿起,再放下。反反復復多次。《從0-1》最初給我的感覺,是一本商業著作,什么Facebook、PayPal,我都沒有用過呢。以我當前的格局,應該很難懂很枯燥。尤其是幾篇序言寫的太高大上了。
后來讀了一部分《窮查理寶典》,發現以我當前的經歷,并不是很適合閱讀它。我決定緩緩。于是再次拿起《從0-1》。我發現,我被騙了。這次當我靜下心來強迫自己閱讀到第三章的時候,我其實已經發現了一點樂趣。不,應該是很多樂趣,它并不比讀小說更枯燥。
由此,我總結出幾點關于如何讀《從0-1》這類商業書籍的方法。
1. 簡化商業案例
2. 連接已有知識
3. 找到可用知識
這些方法,并不是指記得多少內容,獲取多少知識,而是發現樂趣,產生閱讀興趣。很多人喜歡讀某一類書或是讀不進某一類書,幾乎都是由于興趣在起決定作用。我覺得發現讀某類書的樂趣,比強迫獲取多少知識更重要一些。
1,簡化商業案例
在這書中,會引用到很多商業案例。曾經我一聽到“商業案例”這個詞,就會想到國際大企業打架背后的故事,非常頭痛。后來,我把這些案例不當案例看,不試圖強迫自己站著作者的立場做商業分析,只是把這些案例當成故事來看。
在第三章《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不同的》提到:
美國航空公司每年都要接待幾百萬乘客,創造數千億美元的價值。但在2012年,飛機票價平均178美元,每次飛行航空公司只能從每位乘客身上賺到37美分。而谷歌,創造的價值相對少,但是從中贏利卻多得多。谷歌2012年只創造了500億美元的價值(而航空公司創造了1 600億美元),卻從中獲利21%——利潤率是當年航空業的100多倍。谷歌的巨額利潤使它的市值是所有美國航空公司市值之和的3倍多。
面對美國航空公司與谷歌公司所提及的一系列數據,看得頭昏眼花。但是這些數據,只是為了證明兩家公司利潤的差異懸殊,對于讀者而言,這些數據并不重要。當我們將其當成一個故事看,就簡單很多。
把上面的案例翻譯下:
航空公司創造的價值很大,但利潤很小。谷歌創造的價值比航空比,利潤高出幾百倍。
看到這個,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差距?谷歌是怎么做到的。
接著作者就給出了答案:
多家航空公司之間存在競爭,但是谷歌卻只有一家。
這樣就跟上了作者的思路,能更快的進行閱讀狀態。
2,連接已有知識
對于這本書中所提到的內容,90%是陌生的,很難使自己達到沉浸式閱讀的效果,甚至讀兩頁就產生了倦怠感。“這丫說的什么玩意?”我丟。
所以,在重新打開一本書閱讀之前,讀一下目錄,搜索一下關鍵詞,看看有沒有可能自己接觸過的點,瀏覽下這些章節,試讀一下,是否能產生興趣。
通過瀏覽第三章《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不同的》,連接“壟斷”與“完全競爭”這兩個關鍵詞。因為這是經濟學中的概念。這讓我有熟悉感,更容易讀下去。
《從0到1》提到許多壟斷大企業并不像經濟學中的“壟斷企業”那樣,將自己的壟斷地位高高掛起。相反,他們通過行業的劃分,將自己歸屬到競爭力很弱的行業,從而避免“壟斷企業”的稱號,以及可能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影響。
3,找到可用知識
“我只是個小職員,又沒有創業,看這些毫無卵用?”
但是前幾天,我無意間發現剽悍晨讀解讀了《從0到1》關于壟斷與競爭的部分,應用到個人職場上的提升。
從個人發展的角度,競爭同樣忽視了不同個體之間的天賦。比如你會寫代碼,但銷售部門對于銷售KPI的競爭要求,就會讓這個特長無法發揮。此時,競爭很可能使你淪為無人賞識的普通員工。
所以你應該充分發揮特長,讓它成為獨一無二的壟斷力。壟斷力意味著領域里的權威,他人無法與你競爭,比如成為部門公認的PPT高手,或者寫稿達人。那么你在公司里的地位和價值都會有所提升。
所以,如果想在職場中脫穎而出,職場壟斷力必不可少。
在互聯網時代,存在著許多小眾領域的“壟斷者”。這些“壟斷者”通過小眾的優勢,吸引粉絲形成影響力,從而逐步崛起。在這個時代,最怕的不是什么都會一點,而是那種在某個領域成了精的人,即便那個領域可能小到不被普通人重視。那么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沒有機會“創業”,但我們可以從“創自己”開始。
結語
實用類書籍,不需要思考太多,就要手冊一樣,大部分可以被直接使用。但是非實用類的書籍,不會直接給出你方法,但是會給出更多的思考空間,被運用的更廣泛。可惜大部分人,都此視而不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