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對未來一無所知,我們的恐懼就來自于對未來的未知。
? ? ? ? 思想就是如此,我們對未來的所有推測來自于記憶,我們希望未來沿著過去的推測延續下去。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大江大河,就會發現沒有任何一條河流是直線的,河流會根據地勢蜿蜒盤旋。其實生活也是如此,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人生會完全按照過去的模式累積、直線的前行。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所有的感覺來自于變化,自我獲取存在感的方式就是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僅是延續過去上的積累,也包括了上下左右的盤旋起伏。
? ? ? ? 我們對于感覺并沒有明確的判斷,沒有上,我們就不知道什么是下,沒有左我們就不知道什么是右,沒有冷我們就不知道什么是熱。所有的感覺都來自于對比。如果說人生總是起伏不定,那是因為我們過度依賴的感覺。越是依賴于感覺的人,人生的起伏就會越大,根本沒有起伏,就沒有感受。人生的起伏取決于我們對難受的依賴度以及對感受強烈的需求度。
? ? ? ? 未來總是未知的,因為未來無法按照我們的計劃不斷的積累和延續。每個人都想控制自己的未來,而每個人控制的方式幾乎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并不去考慮自身的感受和自然的規則,我們所希望的未來就是某種感受的不斷疊加。可問題是,沒有了變化就沒有了感受。于是,當我們強烈的要求某種感受疊加的時候,只是給予我們的回應就是不斷的向下盤旋變化,并且疊加。而對于我們的個人感受來說,當我們希望上的時候,下就意味著痛苦。
? ? ? ? 習慣和信任會減少思考,因為思考的本身就是記憶和判斷。
? ? ? ? 對于一個缺少良好習慣,恐懼未來的人來說,他們很難擁有寬闊的心胸和遠大的眼光。
? ? ? ? 習慣就是重復,不斷的重復就會讓我們失去感覺,其實這就是所有生命運行的基本規則。在這種重復當中,思考就失去了作用。因為不斷的重復,我們沒有必要再進行記憶和判斷,所以我們的思想永遠是為了改變而存在的。
? ? ? ? 也正因為如此,簡單重復的生活,只會讓思想失去意義。而問題是我們就活在思想當中,我們已經把思想當作了我們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思想失去意義就等于人生失去意義,思想的弱化帶來的就是孤獨,而我們的恐懼就來自于對孤獨的恐懼。實際上,恐懼就來自于思想本身,因為當我們高度依存于思想的時候,當思想弱化甚至不存在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的自我也隨之弱化甚至滅亡,這就是我們所認為的死亡,所有的人都會恐懼死亡。
? ? ? ? 眼界和心胸來自于我們的不思考,思想就如同一個檢查站,不斷的幫助我們判斷、分析和選擇,在沒有思想的時候就相當于我們松開了檢查站,讓所有的信息自由流動。
? ? ? ? 如果我們去尋找高速公路擁堵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了太多的收費站。同樣的道理,我們對思想的依賴度越高,我們在行動之前的思想判斷就越強烈,也就是我們會通過多種方式建立對各種信息的檢查。當然,檢查的最終結果就是我們有條件的選擇。對于一些我們認為對自身有利的信息我們會接受,對于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信息我們會拒絕,似乎就是大腦主要做的事情。
? ? ? ? 其實大腦的思考是從來不會停止的,即使是在我們認為的習慣當中,即使是那些我們認為沒有思考和判斷的過程當中。
? ? ? ? 沒有眼界就沒有心胸,因為我們看得更遠所以我們才會放過當下。心胸就是容納力,就是我們的檢查站檢查的條件非常寬松,讓很多的信息通暢的順利的通過。
? ? ? ? 生活中很多人的思想都處于糾結狀態,甚至應該說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就是由于思想纏繞在一起造成了交通站的堵塞甚至關閉,于是當信息堵塞甚至停止流動的時候,我們失去了行動力,同時造成了我們失去了對周圍環境的真實感知和判斷。
? ? ? ? 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都希望放下手中的事情,停下來靜一靜。其實治愈心情不好的主要方式就是行動,只要我們不停下來,所有的情緒狀態都會很快過去。這就如同我們坐過山車一樣,當我們處在過山車最高處讓我非常恐懼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讓過山車快速行進,這很快過山車就會落回地面,而如果我們在最高處發生恐懼的時候停滯下來,過山車停止的行進,卻把我們丟在了最高處,恐懼會依然發生。直到我們慢慢的收拾心情,逐漸前行,我們才可以脫離開那個恐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