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有時代像17世紀晚期一般讓人開始夢想秩序完美的世界,后來的歷史學家稱之為“天才的時代”,卻很少提及這也是個“騷動的時代”。莎士比亞的世紀到了尾聲,自然和超自然仍然密不可分。疾病是上帝命定的懲罰。天文學尚未與占星術分家,天空中仍彌漫著征兆。
17世紀晚期可以看作是現代科學的開端,歷史在這里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拐點,世界文明的中心也隨之發生轉移。直到如今,學者們依舊難于完美的解釋為何現代科學會如此突兀的出現?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環境變化、文明遷移……無論是哪一種解釋,都始終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現代科學的誕生,來源于一群科學家對上帝心意滋滋不倦的解讀。
1660年,英國保皇黨取回了失落的政權,貴族的地位重新得到彰顯,年輕的羅伯特波義耳迫不及待揮霍著家族財產,開始了皇家學會的創立,這時的他絕對想象不到未來有一天會獲得“現代科學之父”的美稱,建立學會的初衷也只是興趣使然,畢竟,對于一個不愁吃穿的貴族而言,探索一下上帝掌控世間的奧秘與聽一場莎士比亞的悲劇沒有什么區別。就這樣,一群同樣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聚集在了一起,試圖用各種稀奇古怪的手法去解釋所有的一切。
在今天,人們普遍認為科學的進步速度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社會的穩定及繁榮程度,但在17世紀,穩定及繁榮恰恰是不存在的。中世紀被稱為是黑暗的,除了戰爭,還有席卷歐洲的疾病及其他天災。而在當時,就算是思想最為開放的學者都毫無例外的將這些災難歸功于上帝的懲罰,皇家學會建立初期相當長的時間里,一個重要的課題便是研究《圣經》,以期破譯世界末日的密碼。而我們偉大的牛頓爵士正是為躲避肆虐倫敦的瘟疫回鄉,并在他母親的農場里完成了包括幾何光學和萬有引力在內的重大發現。
結果我們已經得知,但更為有意思的是這個過程中,那些流淌在思想河流中的浪花。讓我們跟隨作者首先聚焦這個混亂的時代。
所謂混亂,一方面來自于中世紀蔓延歐洲的天災和政治黑暗,一方面來自于一系列新興思想、方法帶來的沖擊。
正當17世紀的科學家們開始著手找出主宰宇宙的永恒法則時,他們自身卻處在一個朝不保夕的世界。死亡不只經常來襲,并且隨時取人性命。
黑暗的中世紀,疾病的蔓延只是混亂冰山的一角,戰爭、火災、甚至于變幻的星空,都在不停的為身處其時的人們帶來噩耗。而對于上帝的信仰使得大眾將這所有的一切都看作是上帝的懲罰,是世界末日來臨的先兆,恐懼伴隨。在這一點上,所有人都相同,毫無例外。事實上,單純查看中世紀歐洲的歷史,你很難相信現代科學會在這樣的情景中誕生。畢竟科學研究給大眾一貫的感覺就是繁雜、精密、有序,需要大量人力及物力的持續投入,但這就是歷史精彩的地方。當時不會有人想到,一群所謂的博物學家發起成立的皇家學會,竟能夠徹底的改變這一切,甚至于完成人類迄今歷史上最偉大的變革。
在一開始的時候,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皇家學會每周一次的聚會。天才和業余愛好者并肩而坐。皇家學會不是學術象牙塔,反而更像是社交場合。
皇家學會建立之初,與其說是科學學會不如說是對一切獨特現象有著好奇心思的人聚集交流的沙龍,這里集合了貴族、律師、博物學家、醫生、藝術家甚至技工,其人群之雜堪比劇院。但就是這里發生的一切,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這個時空的歷史進程,直到某一刻,突然綻放出絢麗的花火。
皇家學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為各種思想及研究方法的萌芽提供了土壤,更為重要的是這所有的一切都因為混亂的秩序而得以公開,沒有所謂的權威指手畫腳,至于上層社會則更多的將其看作是一個玩笑,絲毫沒有意識到其將帶來的革命的力量。而在這個混亂的時代,皇家學會堅持的“眼見為實”的態度,正在將所有的一切變得有跡可循。
做實驗是一項全新的方式。皇家學會獻身這種探討自然的創新方式讓人們思考起實驗本身。對今日的我們而言,以實驗的方式進行探索是基本常識,但對當時圍觀者來說卻是危險又明顯被誤導的方式。
想要讓你的想法更具有說服力,那就先實際操作一下吧。無論是胡克研究“真空”時將自己的手臂放入真空管中抽干空氣,或是牛頓為了測試眼球形狀對所見顏色的影響而用錐子擠壓眼角,這所有的一切無論對錯,都在挑戰傳統,進一步讓當時的思潮變得更加混亂。
想象有一天你想要弄清楚“溫水煮青蛙”究竟可不可能發生,需要先到田間捉拿大量的青蛙作為研究樣本,制作不同形狀和大小的容器用于盛放清水和蛙,準備溫度計和可調溫度的爐子作為加熱源控制水溫,最后再當著眾人的面進行“煮蛙”的實驗。這樣的行為就算放到現代也處處透露出怪異,更別說當時社會的輿論了,但這就是現代科學最為核心的部分。
所有皇家學會最受喜愛的活動項目在劇里都變成調侃的對象。金克拉克就像胡克,利用望遠鏡研究月球,說他看到月球上有“山谷、海洋和湖泊”,也有“大象和駱駝”。
瘋狂的實驗、無理的想法,所有的這一切看似混亂,實則為秩序的誕生創造出了肥沃的土壤。就如同現在流行的“頭腦風暴”,在一開始只需要想點子,而不用考慮其合理性,最后再逐條驗證。當時的皇家學會也是如此,將一項項好像理所應當的、被普遍接受的觀點統統拆分,然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驗證,再根據驗證結果進行解釋。這種質疑一切的思維將固有的知識統統拆分成了碎片,等待著新的重組。我們常說破而后立,中世紀的黑暗就如同現代科學誕生前黎明的天空,雖然不見太陽,卻仍有亮光被星星反射后投入大地,孕育出無數的希望,就待破曉的時刻,共同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