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本文參與迎新班3月份主題作業。
我對天氣的敏感程度就像面包胚對烤箱溫度的感應程度,尤其是在天氣多變的江南。潛移默化,片刻之間。下雨了,起風了,降溫了,霜凍了。雪在城區不常見,頂多飄點兒小雪籽,晃晃悠悠的,也就是了。
今天剛好是返程的日子。我們即將結束意猶未盡的敦煌之旅,回到剛剛經歷完臺風天的浙江。
爸爸單位的旅行在千島湖,他發來微信讓我和媽媽注意安全。我捧著手機放大爸爸發過來的圖片,好家伙,本來是愉快的湖邊旅行,愣是被臺風逼得直接化身酒店露營。爸爸和同事們在房間里煮了茶喝,估計又在絮絮叨叨工作上的瑣事,無聊但愜意。
我嘟嘟囔囔地說,臺風不是已經過去了么。
媽媽點了點我的鼻尖,地理怎么學的?臺風來前和臺風來后,都會有降水呀。
我一拍腦袋,對哦,只有在臺風眼的時候才最平靜。
大巴上已經沒什么人了。我們家在城東,估計要最晚下車。我發愁地看著烏蒙蒙的天,眉頭皺成一團兒。
討厭。討厭的天氣!討厭的臺風!討厭的行李!
如果硬要留下一點喜歡的人和事,估計也只剩我旁邊氣定神閑的媽媽。她似乎并沒有把即將到來的惡劣天氣當回事兒,甚至心情很好地往我嘴里塞了顆話梅。
“媽媽……等下這么多東西……怎么搬回家哦?”我含著話梅,言語也變得含糊起來。我是真的擔心,每逢爸爸不在的場合,我的心總像是失去了支撐點一樣搖搖晃晃。
“我們一起搬呀!你拖箱子,媽媽拎包,還有一個大包我們一人一只手一起提。”媽媽慢慢悠悠道,我看到她手里已經攥緊了一把傘。
我上一秒還在感嘆她的明智,這下又不免驚惶起來。這雨……要下起來了么?
右手扒上玻璃窗,哈了口氣,使勁擦了擦,我看到烏云壓得更沉了。周圍有好多趕著回家的車,人也是。我看到有一個沒帶傘的阿姨抱著小小的孩子在路上狂奔。
“師傅,我們前面那個公交車站下。”媽媽瀟灑地站起來,我也趕緊跟著起身。
“好的,要下雨了嗷,路上小心。”師傅叮囑了聲。
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大家一起經歷著這一天,好像惡劣的天氣也沒有那么可怕了。因為我們終將會敲開溫暖的家門,尋得一方避雨的屋檐。
“拔蘿卜!拔蘿卜!嘿喲嘿喲拔蘿卜!”我被媽媽逗得咯咯笑。每次和她一起搬東西的時候,她總喜歡哼這首兒歌來鼓勵我。
“加油!加油!”公交車站步行800米就到小區門口。這是一段不遠但充滿變數的路程。
“轟隆隆——”這聲音來得驚心動魄。幾秒前還在搖晃的樹木,這一刻全都靜止了下來,像是在等待上天的宣判。
得加快腳步了!
我和媽媽相視一笑,更大聲地唱起了“加油之歌”:
拔蘿卜
拔蘿卜
嘿喲嘿喲拔蘿卜
嘿喲嘿喲繼續拔
嘿喲嘿喲快到家
單元樓的標志近在眼前!
我和媽媽把最后一個包拽進門,瓢潑大雨應時而下。
我沖到窗邊看,好一個雷雨交加!白花花的閃電劈開這陰沉卻沉默的云層,從四面八方匯集成一條可怖的折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降下。
碩大的雨滴(我甚至想稱之為雨球)一重接著一重。我想那些文人墨客不可能會喜歡這樣的下雨天,更不可能站在這樣的雨里去感受什么風土人情,局勢變換。恕我直言,這雨和冰雹的唯一區別可能只在于水的形態,攻擊力可絲毫不減。
爸爸的電話響了好幾遭。但是媽媽沒接,她讓我暫時不要用手機。這種時候,靜靜地在家里待著是最安全的,任何不適當的行為都可能引發潛在的安全隱患。
我聚精會神地看著窗外的雨和雷。對于十八歲的我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很難想象十年后甚至二十年之后,我還是否能有這份心境去純粹地感受大自然的這份魅力。
這是一個雷雨天。爸爸的關心、媽媽的鎮定、司機叔叔的善意、路人對孩子的緊張……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情緒在這一天被放大,被捕捉。這是一個神奇的雷雨天。我們在躲避它的同時又是多么渴望再近距離去感受它的震撼和壯麗。誰說只有風和日麗才值得被記錄?大自然的美總是多種多樣的,光是發現不一樣的美就需要一顆純粹而真摯的心。這是初衷,亦是永恒的追求。
很多年已經過去。可是我依然常常想起那時候。
即使,那是一個雷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