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李笑來專欄,有兩點確實需要反復打磨、處處反思:
(1)“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它甚至可能是有靈魂的......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如何對待你";.
(2)"它總是能夠向你證明你是對的,即便是在你事實上錯得離錯的情況下......"。
第一條給我的啟示,就是世界就是一面鏡子,它照出的就是我自己的形象。
我抱怨單位、他人、環境的時候,這些抱怨的內容,就如一面鏡子照出了的形象。抱怨周圍環境垃圾,恐怕要反觀自己是不是垃圾;抱怨別人小瞧自己,趕緊反觀自己是不是小瞧了他人;抱怨自己在單位懷才不遇,先反觀自己是不是國家急需、社會急需、單位急需的他人不可替代的人才。
多年前在一個中學,雖然工作很忙,但經常忙中偷閑津津樂道的,還是抱怨單位與環境,后來發現周圍的同學都在變得越來越優秀,但自己確越來越差。后來被好友驚醒,開始一門心思考研究生,雖然原來的單位與環境沒發生多少變化,但覺得單位與環境其實也挺好的,差的正是自己。因此 ,抱怨就是消極的原地踏步,甚至退步,醉心于自己與周圍人的的成長,醉心于工作中的成長,家庭中的成長,才是正確對待這個世界的最好姿勢。
第二條仔細想一想,都有點可怕——事實上你錯的離譜,這個世界仍然可以證明你的正確性。感覺這個世界就是你堅定無比的跟屁蟲和馬屁精,無論客觀上正確與否,這個世界都可以證明你的正確性。所以經常的事實是自己當時錯的理直氣壯,自己當時錯的毫無感覺、毫無自知——這是多么可怕!
想想伊斯國成員,濫殺無辜,我們認為恐怖,但他們認為無尚正確;想想當年的傳銷,被洗腦的人自認為絕對正當,但產生了多少悲劇;想想有多少大學畢業生,圖便利想回家發展,理由滿滿,也確實如此,多年后后悔不已,同樣理由滿滿。
當年我上師范時,不學英語,當時簡直是天經地義,還在心里對自學英語的同學不屑,后來參加高考、考研、考博,真是追悔莫及,捶胸頓足、欲哭無淚呀!
誰都有錯誤認識世界且不自知的時候,怎么辦?如何降低這種錯誤帶來的損失,如何盡早讓我們走出這種不自知,而不是撞到南墻才發現?進而還能早知、預知?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三五好友,一二知己,或者至少有父母親朋和老師,只要我們還沒有淪落到反人性、反人類,一般他們都會在重要事情上,給以提醒、建議乃至批評。但關鍵在于,能不能聽進去這個提醒、建議、批評。
這個關鍵的打開的“按鈕”是什么呢?
——元認知!
沒有元認知(更多有關元認知,可參見 再談元認知;元認知練習方法——提前打磨), 再好的提醒與建議也不會產生作用。沒有元認知能力,就是永遠都叫不醒的沉睡者。沒有元認知能力,自己的世界就是一個永遠自洽的世界,滴水不進,水火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