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唐朝詩人白居易《長恨歌》的結(jié)尾,壓軸的“比翼鳥”飛出來,表達了男女之間相愛相守的美好情感。那么,比翼鳥究竟長什么樣子呢?
我國最早的志怪古書《山海經(jīng)》的《西山經(jīng)》提到它:
“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山海經(jīng)》的《海外南經(jīng)》又再提起這種鳥:
“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
原來比翼鳥原名“蠻蠻”,它們總是一只青色、一只紅色成雙成對地飛。所以,它們被后世用來比喻忠貞堅守的愛情。但據(jù)《山海經(jīng)》所說,比翼鳥一旦出現(xiàn),也預示著水災的降臨。
國風插畫師杉澤在《觀山海》中,重現(xiàn)了比翼鳥的樣子:
除了比翼鳥,《觀山海》還將《山海經(jīng)》這本奇書里提到的,許多神獸和神秘國度的人都畫了出來。翻開《觀山海》,人們即刻會驚艷于書中那些充滿野蠻與浪漫氣息的畫作。
比如,“狌狌”(音:星星)。
狌狌生活在《山海經(jīng)》所講的招搖山上,長得很像現(xiàn)代的獼猴。看著它,不禁疑問“狌狌”會不會就是現(xiàn)代的猩猩呢?
《山海經(jīng)》沒有刻意地神化各種動物。相反,書中不少動物都是可以吃的。狌狌也不例外。吃了狌狌,人走起路來特別靈活。
九尾狐
相傳商紂王帝辛的妃子蘇妲己,是由一只九尾狐幻化而來。這只讓蘇妲己背負著“紅顏禍國”千萬年罪名的九尾狐,最早也出自《山海經(jīng)》: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書中說九尾狐會吃人,叫起來像嬰兒的聲音;如果人類吃了它,就不會被妖怪蠱惑了。
昆侖山守衛(wèi)“陸吾”
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長有九條尾巴的動物,不止狐,還有虎。神話中,昆侖山是天帝在人間的都城,由“陸吾”把守。陸吾長著人面虎身,還有九條尾巴,就像杉澤筆下這樣:
怎么看起來像個扮演仙女的大漢呢,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老虎女漢子?
冉遺魚
在《山海經(jīng)》里,不單陸生動物長得怪,水生動物分分鐘長得更怪。比如“冉遺魚”,雖然生活在水中,但卻長著一個蛇頭、六只腳。
雖然冉遺魚長得兇神惡煞,但它代表著吉祥之意。如果人吃了它,就可以遠離惡夢,逢兇化吉。
鳛鳛魚(音:習習魚)
可是,這條魚的頭,長得像喜鵲,叫起來也像喜鵲,還有十只翅膀!這真的是魚嗎?
據(jù)《山海經(jīng)》說,鳛鳛魚確實是魚,因為它生活在水里。盡管它的魚鱗很隱蔽,都藏在羽毛的頂端,但魚不可貌相耶!
而且,鳛鳛魚的用處可多了。把它養(yǎng)在家里,可以防火;吃了它的話,還能治療黃疸病呢。
“蛇身人面神”與“軒轅國人”
上古神話中,補天造人的女媧長著“人面蛇身”。在《山海經(jīng)》里也多處提到“人面蛇身”。如《山經(jīng)》里的“蛇身人面神”,和《海經(jīng)》里的“軒轅國人”:
“蛇身人面神”對于人類向它祭祀的供品,是很講究的。首先,它要求把公雞和豬,一同埋進土里;然后,把一塊璧玉和一塊珪玉,投入山間。
而軒轅國里的人,也長著人面蛇身,他們喜歡把尾巴繞在自己的頭上。
人們出于對美女與蛇的想象,喜歡把他們結(jié)合在一起。杉澤也不例外,在《觀山海》中,他的兩幅“人面蛇身”圖,都充滿了女性的柔美。
人魚
除了蛇,人們還喜歡將魚和美女想象在一起,組合成“美人魚”。但是,《山海經(jīng)》的人魚,卻要多丑有多丑,毫不留情地破滅人類美麗的幻想。
再看《山海經(jīng)》記載:“人面,四足,魚身。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
這不就是娃娃魚嗎?
不過,雖然人魚長得丑,但它很有用。人類吃了它,就能治療癡呆癥。(大家都是“人”,相吃何太急......)
夸父
在《山海經(jīng)》的《大荒北經(jīng)》中,傳說中因為追逐太陽而渴死的夸父,是炎帝的子孫。他在黃帝與蚩尤的大戰(zhàn)中,幫助了蚩尤,結(jié)果被黃帝派來的應龍殺掉了。
但在《山海經(jīng)》的《東山經(jīng)》里,夸父竟然是一只滿身都是豬毛的猴子!它一出現(xiàn),就會引發(fā)洪水。看來夸父這是怕渴了,去到哪,就把水帶到哪。
狪狪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出生時嘴里銜著一塊美玉,據(jù)說是女媧補天的時候剩下的小石塊。而《山海經(jīng)》里有一種動物,身上也懷有寶珠。
但是,與俊俏的賈寶玉不同,這種動物有點丑,是一頭小豬。它有個可愛的名字叫“狪狪”,因為它的叫聲就像在叫“狪狪~狪狪~”。
驕蟲
《山海經(jīng)》里提到一座平逢山的山神,他的名字叫“驕蟲”,是蜜蜂之類蟲子的首領(lǐng)。不過,別以為他也是一只小蟲子。
驕蟲長著一個人身,卻有兩顆人頭。可恐怖了!
扶桑
現(xiàn)在人們常用“扶桑”指代日本。其實扶桑的本意是一種植物。我國南方有一種很受人們喜愛的花,叫做扶桑花。在《山海經(jīng)》里,也提到一種樹叫扶桑樹。
扶桑樹不是一種普通的樹。據(jù)書中所講,在黑齒國的下面有一個大湖。傳說中的那十個太陽,就是在這個大湖里洗澡。它們通常掛在湖上一棵叫“扶桑”的樹上。
《山海經(jīng)》作為一本中國古代奇書,記載著古時候各個方面的珍貴資源。除了奇珍異獸,還有宗教、礦產(chǎn)、藥物等等的記錄,知識之豐富,讓寫出《史記》的司馬遷都說“余不敢言也”。
各個朝代都有畫手想把《山海經(jīng)》提及的動物畫出來。在現(xiàn)代的版本中,最讓人驚艷的當數(shù)杉澤的《觀山海》了。各種動物的狂野、飄逸與狡艷,在杉澤精致的畫功下跳脫而出,讓人忍不住一看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