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子中央十字路口的西南角,有一口深井,沒有南邊機井之前,這是村里唯一的飲水源,五、六十戶村民民都靠它活著。?
四方的井口,井壁是用很粗的水曲柳原木,一層層相互交錯壘起來的,一直到黑黑的水面,至于壘了多深,沒人知道。井是哪年挖的?有老人講,是有了村子就有了井,還有老人反駁說是有了井才有的村子。
到底多少年了,沒人說的清楚,井壁上厚厚的青苔或許知道這井的年歲。?
井口上方是兩個一米多高,人字形硬木支架,上面橫著一根中間粗兩頭細的轱轆,轱轆一頭鑲著鐵皮固定彎的木搖把,中間固定住鐵鏈的一頭,另一頭栓著一個磨米機上寬寬的皮帶做成的水桶(據說以前是木桶,經常得更換)。站在井臺搖著轱轆提水,木頭之間嘎吱吱的聲音,鐵鏈嘩嘩響聲,伴著水流從桶中倒出來。?
每家每戶都有兩只水桶,大都是鐵皮做的,還有一根磨得光光的扁擔,每天早晚,家里的男人都會去挑水,把家里的大水缸補滿,男孩子只有長成了才能去挑水,過早挑水會壓的不長個。
這口井成了村里人重要的聚集地,打水時大家抽著手卷的旱煙或叼著煙袋,嘮著村里村外的事。誰家勤快不勤快,從早上去挑水的時間就知道。?
為了不讓小孩上井臺,大人編了很多嚇人的故事,說有村里的人夜晚回家,由于漆黑一片,走到井臺的十字路口就迷了,到了天亮,發現井臺四周的青雪上都是自己的腳印,居然繞井走了一個晚上; 還有就是小孩要是看到井底就會頭痛……嚇的小孩不敢靠近井臺,即使一個人路過也覺得陰森森的,膽子大的孩子冒險靠近,要是被家長發現了,一定是胖揍一頓。?
小孩怕井,但喜歡夏天井里的冰,冬天井水也不凍,可提水時水濺到井壁,井壁一冬天會結厚厚的冰,以至于天熱了還不化,有家長拿鐵釬子,戳下幾塊,大熱天吃塊冰,跟現在吃冰激凌一樣的感覺。?
井水養活著村里一代代的人,村里沒有喝開水的習慣,都是拿著葫蘆做的水瓢直接喝,大家都很健壯。 后來村子大了,在南邊修了有水泵的機井,定時放水,老村子的人還是喜歡自己到井臺上提水。再后來,村子里都按上自來水,為了安全,這口老井被填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