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爭議
陳壽是蜀漢西晉時期著名的史學家,他出身蜀國,后歸于晉。曾任衛將軍主簿一職。至于這個衛將軍指的是姜維還是諸葛瞻暫且不論,單從其所處時代來看,陳壽作《三國志》從可信度上講應該是很高的,可以說,至少在蜀漢一脈的政治經濟軍事史實上應該是一清二楚。所以陳壽作為蜀國官員,應該對諸葛亮相當了解,其對于諸葛亮的評價也應當是十分客觀的。
但對于引言中陳壽所說,諸葛“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歷史一直存在爭議。
歷史上認為《三國志》在敘事時,除了在某些人的紀和傳中有互相矛盾之處外,其最大的缺點,就是對曹魏和司馬氏多有回護、溢美之詞。但這一點我認為可以理解。魏滅蜀,晉代魏,魏晉一脈,陳壽在蜀國滅亡后做的是晉朝的官。網上有一句流傳非常廣的話,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的出處先不論,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陳壽在西晉擔任過著作郎,而這個職務有修史的職責。公平地說,換任何人處在陳壽的立場上,都是只能以曹魏做正統 - 要不然后世根本見不到《三國志》這部史書。這種官方偏好影響放到任何朝代都無法避免,不大興文字獄就已經很開明了。
北伐無果,孫明之過嗎
陳壽對于諸葛亮的評價總體上還是以褒揚為主,但對于諸葛將略非其所長的評價,稍有失偏頗。如果說諸葛亮不通將略,那司馬懿又當如何呢。要知道諸葛北伐數次,與司馬懿可是直接交手兩次,一勝一平,臨死還嚇得司馬懿不敢追擊,說諸葛亮不通將略,那三國還有誰通將略。
《晉書》載,司馬懿和諸葛亮在渭水南原對峙時,司馬懿曾評價“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可是在蜀軍退走后,觀蜀軍營寨布局又驚嘆“天下奇才也!”
連司馬懿這個猛人都要佩服的天下奇才,你能說他不通將略。更不要忘記,諸葛亮可是三國唯一入武廟十哲的人。
諸葛亮“六出祁山”無果的原因很多,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三國勢力不對稱,國力相差太原。在國土人口方面,魏國國土面積最大,擁有 87 郡 12 州,面積 290 萬平方公里,人口 450 萬。蜀漢占益州和雍州的一部分,國土約 106 萬平方公里,人口約 94 萬,東吳占據揚州荊州交州廣州,面積約 145 萬平方公里,人口約 230 萬。并且東吳和蜀漢的境內有很多少數民族勢力未肅清,疆域并不穩固。
再說下軍力方面,曹魏兵力共計 50 萬左右,其中南線 10 萬,東線 10 萬,西線 6 萬,洛陽及各處據點不到 15 萬。東吳兵力 20 萬左右,蜀漢兵力最弱,僅 10 萬左右。
最后看人才因素。曹魏有五謀臣,八虎旗,五子良將,后期還有鄧鐘二士,
蜀漢有五虎上將,四賢相,但三國后期僅姜伯約一人撐局面。
滅國大戰,拼得是國力,資源和人才。要按照上面說的這些情況,你說這仗怎么打。司馬懿擁有這么好的資源,還好意思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大勢所趨
公元 234 年,諸葛亮由于操勞成疾病歿于伐魏前線五丈原大營,姜維作為接班人,接掌了蜀漢的軍事大權,但一個好漢三個幫,面對人才濟濟的晉吳兩國,即便諸葛亮再生,恐怕也是力有不逮,更何況是威望不足,能力也遠遜于諸葛亮的姜維呢。
相對曹魏和孫吳而言,蜀漢政權的形成比較尷尬。他即沒有魏國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所獲得的東漢遺留的巨大政治資源,也沒有孫吳三代經營的積累沉淀。夷陵之戰后,軍事實力更是被魏、吳遠遠拉開。丟失荊州后,蜀國更是在地理位置上失去了優勢,再加上內部叛亂不斷,地小人少財政也經不起折騰。六次北伐,均無功而返,何也,經濟乏力,后勤跟不上,即使一時占了上風,最終還是因為糧草不濟而不得不把占領的土地讓出來。
諸葛亮在北伐戰事中,關鍵時刻確實有用人不當的問題,馬謖失街亭,李嚴誤軍糧,都是貽誤戰機的過錯,然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之奈何!
因此,諸葛亮“六出祁山”均無功而返,并非不通將略。生產力不行,經濟不行,國家綜合實力不行,什么都是空談。君不見,秦滅六國,奮六世之余烈,幾代人的變法圖強才得以成功。而蜀漢一國偏居一隅,地理不占優勢。漢室中興這個名號也對百姓和士人沒什么號召力。魏國大勢已成,孫吳也虎視鷹揚,時機上也已經不利于蜀漢的北伐統一了。
悲情英雄
陳壽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稱:“(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于將略。”我認為陳壽并不說諸葛亮不善奇謀,而是說相對于諸葛亮的政治才干,奇謀弱了點。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總體上還是相當高明的,《隆中策》至少對于天下大勢的分析,以及劉備集團的發展上提出了符合實際的戰略方案。從諸葛亮的一生來看,遇到劉備即是幸運,也是不幸,幸運在于受到重用,才能得到了發揮,不幸在于時運太差,面對一棟四面漏風的房子,他不得不擔當起裱糊匠的角色。
從病歿五丈原也可以看出諸葛一生,確實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悲情武候,令人感佩!
正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