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是這本書的中文翻譯名稱和英文原版名稱。如果看過此書的人,肯定覺得英文會更貼切,中文其實更通俗。
評論有些劇透,所以謹慎圍觀。
本書可以說有兩條線,當然這兩條是隱線,或者是我自己總結的線索。一條圍繞莉迪亞,一條圍繞漢娜,是理想(或夢想)與現實的兩條線。故事中的父母故意忽略現實這條線,也就是故意忽略漢娜,追求理想,也就是都喜歡莉迪亞。
故事很引人深入,開篇便讓夢想死了,莉迪亞死了,父母都很難過,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痛苦或出軌發泄,總之悲傷到不能自己,看不到未來,更忽略了漢娜,也就是忽略了這個現實。行文有一些壓抑,或者是感情的流露,華裔在那個年代生存在美國的不易。
看到母親去找父親,說從來沒有在意過他的膚色,如果再選擇一次,依然愛他的時候,我還是感動到淚目。父親一直活在自卑中,家里人都很理解,但父親覺得別人無法體會。母親一直不希望走傳統家庭主婦的路子,但最終也成為了家庭主婦。兩者都有很多的理想,所以莉迪亞就是他們的期望。
全文我很少注意到內斯這條線,他應該和漢娜是一條線,都是被忽略的現實。他的性格和父親類似,也最終貌似要走父親的老路,他對應父親的現實,漢娜對應母親的現實。
這本書我認為我沒有評論出它的好,它對人性刻畫的好,對生活對理想刻畫的好。最后也是大大團圓結局,但莉迪亞都以為她是自殺,其實純屬意外,想死最后又不想死,但最終死了。這是人活著的一種掙扎,其實大意我理解為好死不如賴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