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系》| 梁境心解讀
關于作者
本書的作者有兩位,一位是羅蘭·米勒,她是休斯頓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在2008年獲得了人際關系研究國際學會卓越教學獎。另一位作者是丹尼爾·珀爾曼,他是北卡羅來那州立大學教授,他從事家庭問題的研究長達30年,曾經擔任過人際關系國際研究學會主席。? ?
關于本書
《親密關系》是“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中的一種,自出版以來就深受讀者的喜愛。這本書揭示了人為什么需要親密關系,并且給出了如何才能建立和維系親密關系的方法。這部作品在廣受好評的同時,也對無數人的行為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心理學與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對這本書的評價是,無論從單本銷量還是從業界好評來看,本書都可以稱之為此專題的奠基之作。? ?
核心內容
核心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我們為什么需要親密關系;二、作為親密關系的第一步,吸引力是從何而來的;三、如何利用溝通的技巧維護你的親密關系。? ?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我們為什么需要親密關系?
1. 在社交生活中,和他人的關系是我們關注的中心內容。人類是非常社會化的動物,所以人需要和他人的緊密接觸。和人群隔離會讓人極度緊張,只有不斷地和他人接觸,我們才能感到舒適和安心。
2. 人類需要親密關系,因為親密關系與普通的人際交往不同,親密關系能滿足我們的歸屬需要。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歸屬需要是僅次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第三層次,它維護著我們內心的安寧,是我們人類的一種本能。
3. 缺乏親密關系會損害人的身體健康。而良好的親密關系會讓人擁有更高的自我認同,也就是會讓人擁有高自尊,從而有益于人的身心發展。
【案例】
實驗者召集志愿者組成了若干興趣小組,隨后在每個小組中開除一些人。不同的是,在一部分小組中,被開除者是隨機選定的,也沒有給出任何解釋;而在另一部分小組中,開除誰由組內成員投票決定。然后實驗者去訪問被開除者的心情,面對同樣的結果,被投票開除的人明顯要感覺更加糟糕。
二、作為親密關系的第一步,吸引力是從何而來的?
1. 吸引力的本質是對他人的獎賞。影響吸引力的獎賞有直接和間接兩種類型:直接獎賞指的是交際過程帶來的直觀的愉悅,對方的聰明、幽默和美麗都能給人直接獎賞。間接獎賞指的就是人際關系中能給對方帶來的潛在的利益,比如金錢、地位和名聲。人能提供的直接或間接的獎賞越多,吸引力也就越強。
2. 別人對我們的吸引力不僅取決于他們的魅力,更與我們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有很大關系。
3. 一對伴侶的共同點越多,彼此就越喜歡。而且,人并不會對這些共同點感到厭倦,就算他們彼此再相像,都不會使吸引力下降。
4. 人與人互相吸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平衡。平衡就是說,人希望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能與社交關系保持一致。在我們選擇伴侶時,平衡就體現在,我們往往會更傾向于喜歡我們的人。
【案例】
比如說,有人喜歡我們,但是長得不好看,這樣的人,我們可能不會喜歡他。同樣,如果有人長得很好,但是根本不喜歡我們,我們也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們最后會選擇的伴侶會是長相過得去,也很可能接納我們的人。
5.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和他人的距離越近,彼此間的吸引力給我們帶來的獎勵價值也就越高。
三、如何利用溝通的技巧維護你的親密關系?
1. 我們選擇與某人溝通,是因為我們希望向對方傳遞信息來表達我們的意圖。問題的關鍵是,從我們的意圖到對方的理解,這中間會經過太多環節,于是就有可能產生錯誤或誤解。
【案例】
男生決定向某位女同學表白。于是在下課時間他去找這位女同學閑聊,他試探女同學,問她周末有什么安排。這時男同學已經緊張得面紅耳赤了。他認為自己的示愛意圖已經無比明顯了,希望得到對方熱情的回應。然而,女生卻并沒有意識到男同學對約會的暗示,只是說要為了接下來的考試做準備。于是,男同學認為自己清楚利落的示愛遭到了對方冷漠的拒絕,他決定要和女同學保持距離,而這位女同學永遠都不會知道發生了什么。
2. 因為我們在表達和理解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偏差,所以,要消除人際隔閡,就要利用溝通技巧來最小化這種偏差。
3. 在溝通過程中,我們會用兩種行為表達自己,就是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只要在這兩種行為中盡可能消除不清楚、不準確的成分,就能有效地減少人際隔閡。
4. 和語言行為一樣,非語言行為也具有提供信息的作用,它可以展示出人們的情緒狀態和真實意圖。非語言行為可以表露出人們對彼此的興趣,常常在一開始就決定了人們的溝通能否進行下去。積極的非語言互動,可以讓溝通的雙方時刻感受到彼此的情緒,讓人可以準確地找到對方的興趣點,讓溝通變得更加具有獎勵意義,從而使整個溝通過程流暢而愉快地進行下去。
5. 事實上,使用非語言行為其實是人類的本能,只要溝通雙方都仔細看,耐心聽,用心思索,他們在非言語溝通上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6. 語言溝通是親密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響著親密關系的發展。語言溝通實際上是在進行一種自我表露。所謂自我表露,就是向他人透露個人信息的行為。不幸福的伴侶常常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意圖,人們也會在溝通中經常性地表現出消極情緒。
7. 為了盡量降低不準確表達的影響,我們在接收到對方的信息時,需要完成兩個重要的任務。第一是要準確理解對方的意思,第二是要及時向對方傳達關注和理解,讓他知道我們在意他。我們還可以要求伴侶復述我們的話,來檢驗對方是否真的理解了我們的意圖,這也能向對方傳達我們的專注和興趣,從而鼓勵他更加投入溝通。
8. 努力傳遞清晰直接的信息,認真傾聽,在爭執發生時仍然保持禮貌和克制,這些都是構成良好溝通的重要因素。? ?
金句
1. 很大程度上,我們的自尊來源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2. 人類的社會性決定了,如果別人都不喜歡我們,我們也很難喜歡自己。
3. 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人際關系是以交換膚淺的信息為起點的,然后再逐漸轉到更有意義的話題上。
4. 如果人們在談話中能夠主動檢驗自己的知覺,并積極努力地去理解自己的伴侶,這種關心和體貼往往能得到伴侶極大的賞識和感激。
撰稿:梁境心
腦圖:摩西
轉述:顧一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