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我實現的預言,一旦你說了一句話,你就會愛上你自己說得這句話,而出于人類最基本的自戀需求,你會把事情朝著這句預言的方向去推動,以此來證明你是對的,滿足你的自戀。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我對自己的預言是:必須是在課堂上或者端正地坐在書桌前的才算是在學習。因為有這樣一個預言,我在接受新的知識理念上總是特別慢,即使當時理解接受別人的理念,回到家睡上一覺就都忘記了。但其實學習也可以是這樣,
生活中,你正在經歷地事情,當下你的感受是什么,理解并認同對方的邏輯之后,接納。
小時候的學習,都是在父母營造地很安靜的環境下學習,在大腦里逐漸形成學習地環境必須是在很安靜環境下才能進行,嘈雜的環境是不能學習的一種觀念。但是生活中,學習的環境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有說話聲、腳步聲、吵鬧聲,要去接受,形成一個新的自我預言:“原來我也是可以在很吵的環境下學習”。
在公考面試前,我一直以一種內向、話少、膽小的狀態生活中,雖然我嘴上說面試沒什么問題,因為這樣的性格,我內心卻發出了質疑的聲音,你可以嗎?結果,發揮失常,公考失敗。從而形成了一個“我在公眾面前說話時會緊張”的預言。
理解接受這個現實之后,我逐漸變得更開朗,更愿意在公眾,人群當中講話了,我的身體開始放松下來,情緒也平穩了很多,還對那個預言有了好感,就好像它是在提醒我,別那么自戀,別以為世界是圍著你轉的。
武志紅老師在得到課程提到過,心靈有三層結構,保護層、傷痛層、真我。保護層主要就是由思維所構建的,但我們必須穿越這個保護層深入傷痛層,然后才能深入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