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作者:徐亞麗(八年級)
? ? 奶奶是一位我們全家最敬畏的普通農民家庭的老婦人。奶奶有套家法,那就是伴她十幾年的細竹條兒。
? ? 說奶奶嚴厲,可是奶奶對村里人很好,村里無論誰家有事,她都去幫忙。說她不嚴厲,也不對,因為奶奶對我們全家人的要求很多,從出門在外的品質德行到自家里的小禮儀小規矩,奶奶都要求家里人講究。
? 大伯、爸爸和小叔是奶奶的三個兒子,奶奶對他們管得相當嚴。人總是避免不了犯錯,爸爸、大伯和小叔不管誰犯錯,都要受到懲罰,輕則斥責,重則用刑。
? ? 奶奶專門兒備了根細細的竹條兒,只要家里的孩子犯了錯,這根竹條也就出來懲罰人,聽爸爸說,奶奶現在用的竹條兒已經是第三根了。
? ? 堂哥從小沒了娘,是奶奶一直把他帶大。我六歲時,媽媽把我送回家念書,我不愿回去,留在媽媽身邊,總比留在奶奶身邊強,我總是這樣想。
? ? 雖說一百個不情愿,可最后還是留了下來,跟奶奶一起生活。
? ? 剛離開媽媽那幾天,我一直不說話,也不同別人玩耍,到了晚上還不停地抽泣,堂哥把他自己的玩具都搬到我面前哄我,講笑話給我聽,還做一些滑稽的動作,可我卻越哭越厲害。
? ? 奶奶終于受不了了,在這個家里還沒有人敢不聽她的話,在這個家,她最有威望,大伯、大娘、爸爸媽媽、小叔和姑姑對奶奶都言聽計從,連爺爺也得看著奶奶的臉色行事,這不只是因為奶奶歲數大,有威嚴,更重要的是奶奶很能干,很厲害,家里的上上下下都被奶奶打理得井然有序。
? ? 奶奶雖然年過五十,可是力氣卻不減當年,爺爺和大伯、爸爸在外打工,全家七八畝田地,全靠奶奶一人。上山砍柴,總是跑在前頭,挑著柴禾捆子從山上跑到山下,再跑回家,總共得走十多里路,寬大的腳板兒磨出厚厚的一層繭,奶奶干活兒是從不穿鞋的,只有在走親戚或趕集時才穿一雙補了補丁的布鞋。
? 可能是礙于面子,奶奶對我嘮叨:
? ? “小麗,你可別以為你奶奶我不敢打你,你媽把你交給我,你就要聽我的話,別跟我歪鼻子瞪眼睛,不就是剛離開你媽媽嗎,六七歲的東西,還這么愛哭,再哭我就抽你。”
? ? 說完就叫堂哥去拿那根細竹條兒。
? ? 堂哥知道那竹條兒的厲害,他曾經也受過一次,那次后他再也不敢皮條了。這會兒他磨蹭著不知怎么辦才好。
? ? “還不快去!”奶奶喝道。
? ? 眼看著就要挨打了,我滿臉恐懼,縮在屋角小聲抽泣。
? ? ? “不哭了,我就不打你。”奶奶說。
? ? 我瞥了一眼奶奶,她還在氣頭上,我年紀雖小,卻也懂得什么叫做“好漢不吃眼前虧”,本來我也只是想耍耍性子,不成想奶奶真的要動手,趁著奶奶放話,我馬上停止了哭聲。
? ? 此后我沒再敢對奶奶哭過,每天乖乖地跟堂哥一起上學,一起回家。
? ? 奶奶雖沒文化,懂的卻很多。平常人們憑借鐘表來看時間,奶奶這大半輩子連1、2、3、4、5都不會寫,就別提識鐘點了。可是奶奶每天掌握的時間很準,她知道上午半天過了多長時間,早、中、晚三頓飯隨時做好。 我好奇地問奶奶為什么能把握得如此精準。奶奶笑著說:“別看我不會看鐘表,我可會估,我估的時間比你們那什么手表破玩意兒要準得多,晴天看太陽,雨天靠肚子。”
? ? 奶奶的規矩很多,例如新娘出嫁,小孩子不應該擋在前邊,因為會惹到娘娘,擋在前面的那個人就會遭到譴責,也就是所謂的“婚剎”;有人家辦喪事時,不能穿紅色的衣服和鞋子,不能進那家人家以及其親屬的家門;看到路上有人戴孝,萬不能和他打招呼;小女孩兒吃飯要細嚼慢咽,不能大聲說話,坐的時候也得有端正的姿勢等,總之,都是一些既麻煩又可笑的事情。
? ? 然而日子過得并不是那么順,一天全家正吃著晚飯,奶奶不知怎的總是自言自語,后來自己擱下飯碗出去了,一直到天黑也沒回來。堂哥和我都很害怕,沒有鑰匙開門,就在廚房邊的牛棚里躺在干草上睡著了。
? ?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感覺有人在拉我,睜開眼就看見奶奶,此時我才發現奶奶老了很多,頭發花白,本來還算寬大的臉上現在有些消瘦,黝黑的臉因歲月的煎熬已經爬滿了一道道深深的皺紋。一旁的大姑父也把堂哥叫醒了。
? ? 后來怎樣我也已經忘卻了,只知道從那天起,奶奶就變得有些沉默了,老了,而奶奶的精神病好像也是那天患上的,時常聽見奶奶獨自一人咕咕嚕嚕,也聽不清在咕嚕什么。至于奶奶為什么在那天晚上離家出走,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因為什么事急的。
? ? 奶奶變得有些沉默了,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我總擔心她會出什么差錯,雖然奶奶對我很嚴。
? ? 奶奶從小的遭遇很不幸,聽奶奶自己說過,他爹娘死得早,爹娘死后奶奶就投靠他的舅舅和舅媽,十一二歲時被爺爺的娘,就是我的曾宗母,領去做童養媳。奶奶的個頭兒很大,力氣也很大,十二歲就能砍柴挑水,種菜插秧,十六歲那年就和爺爺成了婚。
? ? 奶奶說五九年鬧大饑荒,糧食都沒了,樹皮、草根都被吃光了,能吃的都吃了,有的人餓死了,用破席子裹一下就埋了,倒下去的人沒有一個能夠站起來。
? ? 好不容易大饑荒過去,奶奶嫁給了爺爺,生了大伯、爸爸和姑姑,一家人日子過得倒也自在。可福無雙至,爸爸八歲那年,爺爺病逝了,這無疑給奶奶一個沉重地打擊,一家三個孩子,奶奶怎么能養活?后來經村里的媒人介紹,把我的后爺招了過來。后爺來后奶奶也變得開朗起來,再后來奶奶生下小叔。小叔太頑皮了,奶奶沒辦法,打吧,有些不舍;不打吧,小叔又不聽話。最終狠下心,拿了一根細竹條兒抽了小叔一下。小叔疼得咧著嘴,但沒哭,小叔很少哭,這一竹條兒也打在奶奶的心里。
? ? 我和堂哥對奶奶都有新的看法,我們也都很同情奶奶,當然這只是出于我們天真的想法,奶奶也跟我們說過,不幸的人不止他一個。
? ? 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過節也是最高興的事情。臘月初八到了, 奶奶會煮一鍋臘八粥,先把糯米倒進鍋里炒,炒到焦黃再舔上水,大火煮到水開了,糯米上邊兒了,再把事先切好的臘肉末兒放進鍋里,再放入適量的泡好的黃豆、花生米、紅棗和綠豆等,加入油鹽,蓋上鍋蓋,調小火熬制一小時,一鍋臘八粥就做成了。
? ? 奶奶做的臘八粥絕對是一流,色美味鮮,我和堂哥早已按捺不住,各盛一碗吃起來,奶奶在一旁說小心別燙著,然后又跟我們講吃臘八粥的原因,說是臘八粥堵嘴巴,要讓小孩兒從臘月初八起不再說不吉利的話,要過年了,只說吉祥發財的話。我和哥哥都很驚訝,原來是因為這么一回事兒。
? ? 那個節過后,弟弟也被送回家,上學期間,弟弟犯過許多錯:不愛做作業; 爬樹摔折過腿;在別人家里玩到黑夜知不回家……奶奶從來都沒有使用過她的細竹條兒,只是嘴上說說,最終不過用手揪住弟弟的耳朵教訓他,我不明白奶奶為什么不使用她的那套家法。
? ? 堂哥在外賒了賬,賒賬是奶奶絕對不允許的,要在以前,奶奶知道我或哥哥找人借錢,鐵定會拿出細竹條兒抽我們一頓。這次堂哥賒賬,奶奶卻沒有當人家面教訓哥哥,我料想回家后奶奶必定嚴懲,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奶奶沒有打哥哥,而是耐心地跟哥哥講賒賬是一種惡習,不能染上這個樣的習慣,然后拿錢給哥哥,讓他把錢還過去。
? ? 我曾幾次試探著問奶奶,為什么她的那套家法退休了,奶奶的回答讓我很震驚,她說法律規定家長不能隨便打孩子。我想奶奶能夠理解這句話一定很不容易,要知道奶奶以前可是認定她就是法律,她才是有王法的,當然那只是在我們家。奶奶幾十年來的封建思想終于得以解除。
? ? 我注意到以前不用電飯鍋煮飯的奶奶,現在也跟上了時代潮流,破天荒地用了一次電飯鍋,嘴里還嘀咕著這玩意兒真神奇,因為是第一次,奶奶還有些不會使用,叫我幫她弄一弄,我高興地教奶奶如何使用電飯鍋。
? ? 雖然奶奶的細竹條兒不再使用了,全家人依然對奶奶很恭敬,弟弟也不頑皮了,我想起我剛跟著奶奶的情景, 我當時是既恨又怕我的奶奶。可如今我了解了奶奶的更多事情,以前的懼怕早已消失了。
? ? 現在,奶奶老了,頭發幾乎全白,皺紋更深了,身體更弱了。我長大了,變乖了,懂事了。時間的力量,真的有那么大嗎?
(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