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曾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氣。”一日三餐,人間四季,炊煙裊裊,柴米油鹽醬醋茶。
? 記憶中的街道長長的,望不到盡頭,隨便拐進(jìn)一條小巷都住著一戶人家。街道兩旁是各種各樣的小店,每次放學(xué),孩子們就喜歡擠在那小小的雜貨鋪里,緊緊地攥著零花錢挑選著自己喜歡的零食與玩具。大人們則是旁邊煙酒店的常客,常常趁著買煙酒的間隙與老板話家常。
? 到了晚上街道兩旁的路燈點亮了夜晚的煙火氣,家家戶戶打開了灶臺,裊裊炊煙從房頂?shù)臒焽枥镲h了出來,匯聚在一起,飄向遠(yuǎn)方。店鋪里也飄出了陣陣香味,原來是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火鍋,彼時那一方鍋氣是這世間最幸福的煙火氣。
? 冬天的街道也是熱鬧的,絲毫不因冬日的寒冷而變的冷清。一到冬天,街道上就陸陸續(xù)續(xù)的出現(xiàn)了烤紅薯的香味,爆米花開蓋的聲音和賣糖葫蘆老人的吆喝聲。少時,我常常跟著母親上街,一走到糖葫蘆攤前就邁不開步子了,眼睛死死的盯著糖葫蘆,雙手緊緊地攥著母親衣服,抿著嘴,直到看到滿臉滄桑的葫蘆老人,用他粗糙的手捏起串著糖葫蘆的木棍遞到眼前,我才興奮地一蹦一跳的隨著母親回去。身后又響起了葫蘆老人的叫賣聲:“賣糖葫蘆咯。”孩子們放學(xué)最喜歡吃的要數(shù)烤紅薯了,在寒風(fēng)刺骨的冬日,買上一個熱乎乎的烤紅薯,咬一口,還能看到那金黃的汁水流下來,再哈出一口熱氣,這可能就是煙火氣吧。
? 讀了大學(xué),遠(yuǎn)離了家鄉(xiāng),本以為看不到這些畫面了。沒想到一次偶然間的機(jī)會出了校園,看到了附近街邊的霓虹斑斕,才發(fā)現(xiàn),有些刻在人們骨子里的,在哪都會看到。學(xué)校街邊不似家鄉(xiāng)那樣樸素,是有許多霓虹燈閃爍著,但依舊散發(fā)著人間的煙火氣。宵夜攤老板在店外空地上支起桌子,靜候著客人的到來;隔壁桌三兩好友喝著小酒,聊著生活;奶茶店門外排著長長的隊伍,有人時不時探頭看看。還有流浪的小貓小狗也穿梭在人群中,尋覓著食物。遠(yuǎn)處飄來板栗的香味勾引著人們的食欲。夜晚,華燈初上,川流不息的街道上,是人們談話的笑語聲,是車子發(fā)出的嘟嘟聲,是商店播放的音樂聲……這些直到深夜伴著那絲煙火氣都戛然而止。
? 人生于紅塵之中,天地之間,總是免不了沾染一些人間的煙火氣,我想人間煙火氣,最撫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