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問你這些問題的時候:
人是女媧用泥土捏出來的,那我還能洗澡嗎?化成泥水怎么辦?
明明我們是用嘴巴喝的湯,可為什么跑進鼻孔里?
為什么甲骨文長得那么像畫?
我們現代學習看拼音,那古代人是怎么人字的呢?
書上說秋天到了大雁要往南飛,大雁知道“南”在哪邊嗎?它們是怎么辨別方向的呢?
……當孩子問你這些問題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得頭疼?明明問題都很簡單,可就是找不到一個很好的回答方式,也不能隨便糊弄過去。
其實想要回答孩子的這些問題很簡單,家長們只需要一套與課本配套的《曲小奇愛上語文課》就可以了。因為這套書是專門針對學齡兒童編寫的,可與教材配套使用。
我的這套是一年級的上、下兩冊,因為外甥女剛好一年級了,正在學習拼音和漢字,而書里的內容也是帶有拼音的,這對于剛學習認字的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非常的友好。
最讓我覺得驚喜的是,這套書完全是教科書的課外延伸版,它根據課本內容向外延伸拓展,就像發散思維,內容涉及文學、藝術、地理、歷史、神話傳說等等,配合著童趣的漫畫小劇情,為語文知識增添了許多趣味性。
比如在第一課《天地人》的拓展中,《曲小奇愛上語文課》拓展的是《我們是怎么來的》。
關于人類的起源,在我國的神話故事里,人類是被女媧用泥捏出來的。在這一課里,“曲小奇”除了告訴小朋友們“天地人”來自于《三字經》,還科普了“女媧造人”和“天、地、人”的神話故事,并從生物學的角度科普了人類的起源。
說到“天、地、人”的神話傳說,大部分人能夠想到的便是“盤古開天辟地”和“女媧造人”,很少有人知道創世之神里有一個燭龍,更很少有人知道燭龍之所以退居山神不當造物者,只是因為它的顏值太抱歉。
還有《口耳目》這篇課文的拓展篇目《身體里的小機關》,主要內容就是科普人體的一些器官。比如人會嗆水是因為口、鼻和喉嚨相通,人蹺二郎腿的時候用力敲擊膝蓋會發生膝跳反應等。
在知識拓展部分,書中講了兩個科普小故事,一個“味蕾:我們專門嘗味道”,一個是“垂體:想長高,來找我”。我個人認為這部分的內容十分的有引導教育意義。
就拿“垂體:想長高,來找我”來說,大多數小孩子會有挑食的毛病,而且他們喜歡吃零食,不喜歡正兒八經吃飯,自己又沒有自制力。但所有的孩子都有同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得高高的,像自己的爸爸媽媽那樣。
但想要長高,挑食是不行的,還要多補充營養,多運動。至少我外甥女在聽完這個科普小知識后,立馬跑去找她媽要牛奶喝,還說以后要一天一杯。
《曲小奇愛上語文課》的魅力大概就在于,它能以非常有意思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學習這件事,并愿意學習。既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又使孩子對學習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能幫助孩子開拓視野、增長見聞,養成觀察生活和復盤學習內容的習慣。可謂一舉多得。
這恰好也是“曲小奇”的初衷,在創作之初,曲小奇編寫團隊就希望以知識為內核,來滿足孩子和家長們的閱讀需求和求知欲。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學習的過程當中,有一套像《曲小奇愛上語文課》這樣的課外讀物真的非常有必要。
因為孩子對趣味性的東西都特別感興趣,而曲小奇也恰好抓住了這點,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并融會貫通,寫成孩子們可以理解的模樣,使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體會知識的力量,并獲得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