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瑩瑩和張靈玉自完成取件柜的研制后,就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人機合一的研發上,即讓高智商的芯片與人腦相通。
按原計劃是研制碳基芯片成功后,才研發這一項目的,可碳基芯片不是說研發就研發,它涉及到許多瓶頸式的難題,其中的一些難關要攻克不亞于登天。
盡管她們已生產出單層的石墨烯,而碳基芯片不能理解為將它們壘墊就成。
與其在這方面耗時,不如先研發較為成熟的項目,待王同剛留德學成回來后才一起攻下碳基芯片。另外,公司已能生產出14nm的硅基芯片,憑這點足夠研發人機合一所用到的芯片。
芯片有芯片的語言,人腦有人腦的語言,要實現它們互通必須將芯片的語言轉換成人腦的語言,才能讓人腦識別和運用,反之也是同理。
所以,瑩瑩和靈玉深知這里的關鍵,就是要研發一個語言轉換器,打個比方就是:你要和一個英國人交流,你我都不懂對方的語言,這時就得找一個既會漢語又會英語的人來翻譯,而這個人就是語言轉換器。
? ? ? ? 讀大學時靈玉對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現正是她一展身手的時候。
瑩瑩則有更深層的見解,她認為如果能將大腦神經元樹突的四個氧原子,與芯片的四個硅原子形成特殊的化學鍵而相連,再通過神經膠質細胞,讓神經元所產生的生物電流,與芯片的電流同化。這樣的同化是天然的融為一體。
可這樣的同化實在太難,但將來一旦成功,必使人類文明等級進入一個質的飛躍。尤其是將來碳基芯片的誕生,那碳基芯片的碳原子,與人腦神經元的碳原子互換,就能直接讓生物電流與芯片電流同化,這樣就簡單得多。但這都是后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那是比登天還難。
而靈玉的研究較為成熟,認為大腦神經元的一個突頭F1輸出端(N-3A),而另外一個突頭H3輸入端(N-5A),都有明顯的脈沖電流,這兩端是活躍點。
如果把高智商芯片的主入端,與大腦輸出端(N-3A)相銜接;高智商芯片的主輸出端,與大腦的輸入端(N-5A)相銜接。若銜接成功必然完成大腦與高智商芯片相通的效應。
靈玉在研究中尤其發現,中醫學上有關大腦的針炙術,左太陽穴在生物電流里呈正極(即N-3A),右太陽穴呈負極(即N-5A),如果將高智商的芯片主輸入端,與左太陽穴銜接,主輸出端與右太陽穴銜接。
讓高智商芯片的電流變成生物電流,輸入大腦,生物電流變成高智商芯片的電流進入該芯片,只要我們掌控兩者電流的轉換就能實現互通,而這個轉換就是語言轉換器。這樣的研發就變得簡單些。
在總經理辦公室里,靈玉對陳東升說:“現在第一步的研發,是測試出大腦生物電流的頻譜——即大腦語言。”?
“大約需要多久時間和多少資金?”?
“預估一年,資金尚未知曉。但第一筆是購買和自行制造的設備,大約需要500萬元。”?
“嗯,不多,還劃算,但成功機率多少?” ?
“七成。但這個項目是目前最有成功把握的。” ? ? ? ? 陳東升知道世上沒有百分之百成功研發的項目,有七成把握就很不錯,值得一搏!他把目光轉向瑩瑩,“你的主意怎樣?”
瑩瑩說:“我的主意完全贊成張靈玉。但研發后期還要增加投入資金,我們要有思想準備,因測試完大腦語言的頻普后,是研發語言轉換器。
“嗯,我明白。”陳東升一下嚴肅起來,說:“這個項目意義重大,具有深遠的價值,我們要嚴保機密。”
靈玉和瑩瑩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站立起來如領命般地答道:“是!”?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