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別裝了,其實你沒病》P160頁
提問的技巧
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有一個解決問題的習慣性思維,就是去分析為什么。好像把產生問題的原因搞清楚了,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很多問題,就算你把為什么背后的理由都窮盡了,也一樣無從下手。
分析原因并沒用
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笑話,說在某天早晨,有十個同學上課遲到了,被老師叫去談話。老師開口就問,你們為什么遲到?一個孩子說,我昨晚睡晚了,第二個孩子說路上堵車,第三個孩子說我家鬧鐘壞了,第四個孩子說,我爺爺早上起來忘記叫我了……。輪到第十個孩子的時候,這個孩子看了看老師,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老師連忙問她為什么哭,她說,我想好的理由都被他們說完了,現在我想不出來了。
在這個笑話中,很多原因不是我們能夠解決的,也就是說在這類問題中,分析原因和解決問題之間,并沒有真正的聯系。
也許你還是不能理解,那我們再想想小時候的事兒。
當我們考試不及格的時候,經常會被家長問,為什么沒有考好?你通常都是怎么回答?
老師出的考題太偏啦!
我們班成績都不好,及格的不到一半。
考試當天我太緊張了,影響了發揮。
這些原因對于問題的解決,有什么實際意義呢?答案是沒有。
假如我們換一個問法呢?
——老師,對不起,我遲到了。
——假如明天可以早一點到的話,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媽媽,我這次考試沒有及格。
——假如下次能夠有進步的話,接下來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你會發現,當我們停止了對產生過去問題的原因的關注,轉而開始圍繞未來的目標想辦法的時候,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出現了。
?
I:
每個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應將關注點從為什么做不到轉到怎樣才能做得到上。
由于習慣性思維的影響,當我們遇到問題時,總會習慣性的去問為什么。可是當我們在談論原因的時候,我們其實更多談的是借口。所以,到最后,問題還在那兒,目標還是遙不可及。
那么要怎樣避開慣性思維,聚焦解決辦法呢?可以按照下邊三個步驟去做:
1.不談借口:不給提及原因的機會,避免過多關注借口。
2.重回目標:回到自己的目標,強化自己的主動性。
3.再尋方法:在目標導向下,一起尋找更好的結局辦法,完成目標。
如此,我們繞開了總是把借口當原因的坑,直接聚焦于實現目標的方法上了。
【A1】
我在運營動物醫院微信公眾平臺的時候,需要醫院每周給我提供一個案例,我將其改變成故事發出去。沒有案例,我沒有辦法撰寫故事。于是這樣的對話時有發生:
我:這周的案例今天要給我了。
醫院主管:醫生還沒整理出來。
我:咋還沒整理出來?
醫院主管:這兩天病例很多,還接了好幾個手術,住院動物也滿了。醫生和助理都很忙。
我:……
表示理解,然后再這樣對話;然后理解,然后這樣循環下去。如果換一種問法,我想要的案例就不會這么難了。
我:這周的案例今天要給我了。
醫院主管:醫生還沒整理出來。
我:嗯,可能醫院這兩天比較忙(不談借口)。這周原計劃是發故事的,如果沒有故事,公眾號就是空白的(重回目標)。如果我想在明天晚上6:00之前收到案例,可以找那個醫生或者哪個助理直接溝通哪個動物的案例呢(再尋方法)?
這樣,我便能盡可能快的拿到我需要的案例,完成我的工作任務。
【A2】
今天,我分別被兩個人認為懷孕了,因為胖。非常的郁悶。雖然在跟他們對話的時候,我說哎呀現在天冷不好減,霧霾太重不好跑步,年底忙沒時間去健身房。但我要開始減肥,這個過程必然是痛苦的。當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要這樣告訴自己:
1.不去談減不下去的借口。
2.回到目標:俗話好女不過百,我要瘦到100斤以內。我要穿得了婚紗,我要穿得起之前的裙子,我不要再被別人嘲笑……把理想的身材圖貼在自己的夢想板上。
3.再尋方法:(1)約朋友一起跑步/劍道,相互鼓勵。(2)關注飲食,并進行控制,尋找適合自己的減肥餐。
不再去糾結原因,不再頻繁找借口,回到目標上,聚焦于解決辦法,一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