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丁·塞利格曼,美國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之父”,以及認知療法主要倡導者之一。《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眾多知名媒體均采訪、報道過他。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本書的二個內容,分別是幸福跑步機。
①
『幸福跑步機』
幸福是什么?對于一個追求完美身材的肥胖者來說,幸福莫過于脫衣有肉,穿衣顯瘦。然而據統計,美國人每年花在節食減肥的費用高達500億美元。可笑的是,80%-90%的節食者會在接下來的三年內恢復甚至超過之前的體重。
雖然對幸福的理解各有差異,但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畢生的愿望。有人說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后,簡單就是幸福。不可置否,我們對幸福的感知在不斷變化,它就像大多數減肥者的體重一樣,會出現階段性持續反彈。研究表明80%的人表示,變得富有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標,但追蹤記錄卻發現彩票中獎者只會在獲獎后的幾個月里感到幸福,很快他們就會跌到慣常的快樂或抑郁水平。
不難看出,外部環境的改善,諸如換大房子、中大獎等都只能讓人獲得短暫的滿足。作者指出:想要獲得持續的幸福,人們需要不停地遇到好事,就像在跑步機上不停地奔跑,才能維持原來的幸福水平。那么,除了依賴外在的物質給予,我們能否找到持續提升幸福感的技能呢?
②
『福分日記』
《人生總有辦法》一書中提到:問題優先的思維模式將使我們失敗的可能性增加17倍。言外之意便是人們對壞事的過度關注加劇了焦慮和抑郁。人若長期處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持久幸福也就無從談起。
要想避免問題優先的負面偏好,真正提高幸福指數,我們需要學習并修煉關注好事的技能。比如,福分日記――記錄每天三件好事。這是作者經過大量實踐研究得出的獨家幸福秘方。
具體怎么操作呢?首先,每天睡覺之前花10分鐘寫下今天的三件好事。這三件事不一定要驚天動地,可以是妻子做了你喜歡吃的菜或是陌生人提供的一次幫助。然后在每件好事下面,清楚地描述出它們發生的原因。比方說,妻子做了我喜歡吃的菜是因為她很體貼;陌生人伸出援手是因為Ta有一顆與人為善的心。
也許一開始寫下生活中好事的原因會讓你覺得別扭,但經過一周的刻意練習以后,你會發現一切會逐漸變得輕而易舉。書寫福分日記在作者課程中獲得了巨大反響,很多學員在堅持6個月練習后,生活上獲得了極大的積極轉變。他們甚至用“改變人生”四個字來形容該課程以此表達對作者的贊譽。
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林語堂先生如是說。那么,你對幸福的理解又是什么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幸福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