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也不知道這是自己第幾次醒來。他覺得有人在和自己說著什么,自己也在和這人說著什么,但用的不是語言也不是文字,一切都模模糊糊。這種感覺既不是聽覺,也不是視覺,甚至不是觸覺,純粹只是腦子里的一種感覺,一種自己無法控制的感覺。他不知道,其實那個和他說話的人就是唐蕓。
此時的唐蕓已經繼豆豆之位,成為CP公司的CTO三年了。CP不得不承認,這姐弟倆是一對兒天才。這三年里,唐蕓首先對第一云豆算法,也就是記憶碎片的計算和存儲方式進行了大規模優化。性能大幅提升后,她提出全面開放記憶碎片開發接口。此舉使記憶碎片的用戶數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翻了一倍。在隨后的半年里,CP很賺了一筆,也從此對唐蕓的能力再無擔心了。
對于唐蕓來說,這也有報答CP一家的意思。接下來,她的心思就放在繼續豆豆的夢想上了。
她調整了第二云豆算法,將記憶重現的錯誤率降到了萬分之一以下。
她完成了豆豆未完成的第三云豆算法。CP公司成了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擁有知識網絡的公司。以此為基礎,CP公司首次推出知識搜索引擎,徹底顛覆了傳統搜索引擎。
唐蕓仍未停步。她記得豆豆的那句話,“我就是想讓計算機具有人一樣的智慧。”
唐蕓發現,基于記憶碎片構建的記憶網絡和知識網絡都是靜態的。雖然可以準確的進行記憶推理,可以搜索任何已知問題的完美答案。但這些都是問答式的,有輸入才有輸出,沒輸入就沒輸出。你可以說他有知識,但不能說他有智慧。智慧應該是一種獨立的、自覺的思考能力,是對抽象的知識進行進一步加工并重新加載到客觀世界的一種思維活動。
豆豆感覺自己又醒來了,他又感覺到有人在和自己說著什么。他努力的聽或者說感覺了很久,仍舊不知道對方在說什么。但這一次豆豆決定,他要主動和那個人聯系。可是怎么聯系呢?茫茫混沌之中,他無依無靠,無形無體,他只能用想。于是豆豆就在腦子里想,“你好,你是誰?”。對方沒反應,他就又想一遍。也不知多少遍后,他隱約感到對方在回應,但他仍然感覺不出對方回應的內容。
唐蕓的第四云豆算法已經經過無數次修改了,按她自己的記錄是第3789個測試版本。其實她的思路并不復雜,就是在記憶網絡和知識網絡之外建立一個感知網絡。所謂感知網絡就是把各種傳感器的感知結果已記憶碎片的方式記錄下來,與原先的記憶碎片建立聯系。最為復雜的仍舊是視頻信息的處理,一方面是信息量太大,另一方面是對視頻中各種信息的提取。為此,唐蕓徹底改造了第一云豆算法,對支撐整個記憶碎片運營的分布式超級計算網絡進行了改造和擴容。
第四云豆算法的核心,是一種感知刺激下的正反饋自激過程。首次在試驗平臺加載時,由于大量傳感數據的短時間涌入,整個平臺在運行不到一小時后即完全阻塞。唐蕓花了二十個小時才完成清理和恢復。要知道,試驗平臺的容量可是100萬人的記憶網絡啊。
算法調試成功之后,唐蕓將其加載到了豆豆的記憶副本之上。她覺得,如果自己能夠成功,那弟弟就應該是第一個擁有賽博智能的人。雖然豆豆已經離開人士,但這一切因他而起,他的記憶還在,他有權利享受這份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