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也看過不少日本作家的作品,但我的確是第一次聽說堀江敏幸的名字,并且一開始我甚至有點拿不準,“堀”是讀?jué嗎?上網搜索了一番之后才知道,這個“堀”字竟然是讀kū!
不過,還得感謝自己搜索了一番,才發現原來這位作家在日本文壇可謂是最受矚目的中堅作家了!
在日本文壇,堀江敏幸有“獲獎專業戶”之稱,自1995年出道至今,已經將日本文壇的各類大小獎項都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芥川獎、三島由紀夫獎、川端康成文學獎、谷崎潤一郎獎等,被稱為“日本純文學王道作家”。拿獎拿到手軟的他,現在已經開始擔任日本各大文學獎的評委了,可見他在日本文壇的分量之重。
堀江敏幸出道至今已出版了多部作品,不過引入國內的卻不多,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河岸忘日抄》《雪沼》《熊的鋪路石》《法鏡般的神眼之下》等。
初看書名《熊的鋪路石》,我還以為講的是和熊有關的什么寓言故事,拿到書之后,首先讓我驚詫的是這本書非常迷你,只有手掌大小,隨手就能塞進衣袋,是不折不扣的“口袋書”了,這點倒是很合我意,輕巧便攜,出門隨身帶著也不會覺得是負累。
因為書的開本比較小,所以內頁的字號也偏小,讀的時候就不能三心二意,否則很容易就串行了。剛開始可能有點費眼,習慣之后就會發現,這樣反而能讓我收斂心神,更容易沉浸到書中構建的世界中去。
這本小書里一共收錄了三個小故事,分別是“熊的鋪路石”“沙販路過”和“在古堡”。其中,第一個故事篇幅最長,但整個故事情節并不復雜。
故事的主人公“我”,是一個有些“游手好閑”的日本人,曾在法國留學,多年后因為工作的緣故重回法國,與久別重逢的故友揚再次取得聯系后,與他在諾曼底的一個小村莊重逢。
揚是一位猶太攝影師,所以兩人重逢后,在聊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聊到猶太人的慘痛歷史,在揚居住的地方,“我”還結識了揚的房東和她先天失明的幼子。
整個故事中出現的主要人物就是“我”、揚、揚的房東和房東的幼子。初讀時,如果只是關注故事情節,可能會覺得這個故事寡淡而無味。然而,卻又忍不住會被文字中所散發出的靜謐氣息所吸引。
就好像是午后散步,漫無目的地走到一條小河邊,眼前的河水平靜流淌,沒有泛起一絲波瀾,但就是這股平靜的氣息以及平靜背后可能隱藏的微妙的不安和未知,讓人忍不住駐足,停留。
不過,我一直心存疑惑,這“熊的鋪路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直到故事即將結束,作者才才終于揭開謎底,它居然是出自《拉封丹寓言》,而這個寓言想要表達的寓意又是那么讓人哭笑不得。
轉念一想,堀江敏幸為什么要用這么一個并不知名的寓言來作為這個故事的標題呢?有些時候,我們自以為懷抱著對他人的善意做出的一些舉動,最終卻給他人帶來了滅頂之災。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啊,就是這么微妙,或許有些時候親密的朋友帶來的傷害會比陌生人更大。不如像水一樣,平平淡淡卻能歷久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