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解表藥
細目一:概述
1、外邪+惡寒發熱并見+表證
①邪氣通過肌表或口鼻來侵犯人體
②表證的邪氣一般有風寒和風熱,一般出現惡寒和發熱同時并見
③惡寒和發熱的癥狀同時出現叫表證,可通過一些發散的方法來去除表證邪氣
2、發汗能力+亡陰亡陽+慎用解表藥
①一些藥品發汗能力比較強,用量不宜過大,比如麻黃不能用30克或15克
②真正治感冒的時候,似有微汗卻沒有大量出汗才是恰到好處。
③陽+陰=汗,陽氣來溫煦人體的陰液變成汗,所以汗越多陽氣消耗的越多,就會導致亡陽和亡陰?
④慎用解表藥=表虛自汗+陰虛盜汗+瘡瘍日久+淋證+失血患者?
3、不同季節/地區解表藥劑量不同:
①冬天皮膚腠理比較致密不易出汗,所以解表藥劑量應該大一些,夏天正好相反。
②北方量要大一些,南方量要小一些
4、解表藥入湯劑不宜久煎:
久煎容易使里面的揮發油成分降低,這樣療效也會降低?
細目二? 發散風寒藥
1、麻黃:莖?發散
(1)生物堿
①黃含有生物堿=有麻黃堿+偽麻黃堿
②麻黃堿可以收縮血管,偽麻黃堿可以升高血壓、利尿
③麻黃用的是草之莖,而不用根,
④根的收斂能力比較強(止汗)
⑤莖的發散能力比較強(發汗)
(2)歸經
麻黃=歸肺經(宣肺利水)+膀胱經
(3)?考B型題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宣肺平喘
香薷: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化濕和中
(4)應用
①風寒感冒:發汗力強 為發汗解表要藥。多用于外感風寒表實證,與桂枝相須為用。
②咳嗽氣喘:宣肺平喘,肺氣壅遏所致咳喘要藥
③風水水腫
④散寒通滯:風寒濕痹+陰疽+痰核。用陽和湯(喝羊湯)=散寒通滯+溫補氣血
(5)用法用量
①煎服2~9g
②發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灸用(炙麻黃是生麻黃經過蜂蜜炮制過的,緩和了藥性,發散風寒的作用減弱,但止咳平喘的作用保留,性質緩和)
(6)注意事項
麻黃發汗宣肺力強: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肺腎虛喘者慎用
2、桂枝:(比喻為好女人)
(1)性能與功效
①桂枝與肉桂都來自于同一個植物,一個是嫩枝,一個是老皮
②桂枝是嫩枝,辛味,走串能力比較強,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
③肉桂:是老皮,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補火(上火)
(2)應用
①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無汗可以與麻黃(發汗解表)一起配,叫麻黃湯
??風寒感冒:表虛有汗,用白芍(斂陰止汗)配,叫桂枝湯
?考題:外感風寒,無論有汗還是無汗,均可使用的是桂枝
②寒凝血滯導致的疼痛:例如痛經
③痰飲、蓄水證:桂枝可以溫陽化氣。通過溫煦陽氣將人體內不正常的水液,例如痰飲,將它排出去。
④心悸:心陽不足。苓桂術甘湯=苓(茯苓)桂(桂枝)術(白術)甘(甘草)湯,治療陽氣不足+水飲內停
3、紫蘇:(華佗發現)
(1)功效
①行氣寬中(中焦):膈肌以上—上焦,膈肌到肚臍—中焦,肚臍以下—下焦
②解魚蟹毒
(2)應用
①脾胃的氣滯:氣滯脹滿+氣滯胸悶+嘔吐
②順氣安胎
③魚蟹毒引起的腹痛吐瀉
4、生姜
入胃經(溫中止嘔)
入肺經(溫肺止咳)
5、香薷:(對比麻黃)(諧音:相濡以沫?以和為貴)
①香薷與麻黃對比: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宣肺平喘
香薷: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化濕和中
②利水消腫:量宜稍大,且須濃煎
③用量與麻黃一樣,一般3~9克
6、荊芥
(1)性能與功效
荊芥屬于帶刺的藥材,一般帶刺的藥材可以祛風止癢,例如刺蒺藜jili也可以祛風止癢
(2)應用:祛風止癢+透疹+止血
①風疹瘙癢(祛風止癢)
②麻疹不透(透疹)
③吐鈕下血(止血)
④透疹:生用,辛味發散能力比較強
⑤止血:炒炭用,血見黑則止(炭屬水,血屬火,水能治火)。
??小知識:
荊芥與防風兩口子:
荊芥(老婆?帶刺?祛風止癢)
防風(老公?遮風擋雨?治療一切風邪)
7、防風:(防御一切風邪?大樹)
(1)性能
外風+內風:風寒、風熱、風疹、風濕、破傷風等都可以用防風來治療
(2)應用
①外感表證(祛風解表):風寒、風熱表證都可使用
②風疹搔癢(祛風解表)
③風濕痹痛(勝濕止痛)
④痙證(止痙)
⑤破傷風證
8、羌活
羌活:治療上半身的風、寒、濕、痹、痛
獨活:治療下半身的風、寒、濕、痹、痛
9、白芷:(重點)
①通鼻竅:
白:色白
芷:芳香,芳香可以通鼻竅,例如鼻塞、鼻淵(鼻竇炎)
②燥濕止帶:濕濁帶下
③消腫排膿:美白祛痘面膜成分(白芷渾身有疙瘩,類比想青春痘)
④頭痛:陽明經頭痛(前額)
10、細辛
(1)功效與主治
①根極細,味道極辛
(例如:花椒、大蒜、洋蔥、芥末)
②辛味:走串、通竅,入肺經(辛味的東西打噴嚏)
??小知識
通鼻竅的藥(治鼻竇炎)=辛夷+白芷+細辛+蒼耳子
③牙痛:細辛入少陰腎經,腎與牙齒有關
(2)用量+用法+注意事項
①細辛不能過量,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
②細辛不過錢(1錢不超過3g),過錢命相連
③陰虛陽亢頭痛+肺燥陰傷干咳:忌用
④不與藜蘆同用
11、藁本:(通假字:高本,高大的根本)
“高”—頭頂屬最高,藁本治療巔頂疼痛
??小知識
治療巔頂疼痛:藁本、吳茱萸
12、蒼耳子
①通鼻竅的藥(治鼻竇炎)=辛夷+白芷+細辛+蒼耳子
②有刺(通鼻竅)+有毒(毒蛋白):過量服用中毒
③清炒,不加任何輔料
13、辛夷
①通鼻竅的藥(治鼻竇炎)=辛夷+白芷+細辛+蒼耳子
②毛筆頭一樣,需要包煎,容易刺激人的喉嚨
細目三:發散風熱藥
1、薄荷:(諧音“不和”)
(1)性能+功效
①利咽透疹(配圖薄荷糖)
②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配圖風油精)
③疏肝行氣/疏肝解郁(配圖打麻將—夫妻不和—肝郁),例如逍遙丸里面有薄荷
(2)應用
①肝郁氣滯+胸悶脅痛:疏肝解郁
②麻疹不透+風疹瘙癢:透疹
③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疏散風熱
④風熱頭痛+目赤多淚+咽喉腫痛:清利頭目
⑤有揮發油,后下
2、牛蒡bang子
①治療咽喉腫痛,更牛、更棒(蒡)+配合桔梗、甘草:牛蒡子比薄荷<透疹利咽喉、解毒消腫>能力更強
②苦寒之性比較強,甚至會導致滑腸,要不要(不加任何輔料)去其苦寒之性,否則氣虛便溏者慎用
③痄zha腮(流行性腮腺炎),喉痹(急性咽喉腫痛),丹毒(熱入血分)
3、蟬蛻(知了)
(1)性能與功效
①利咽開音(類比知了“叫”)
②知了外殼表皮可以透疹止癢
??小知識
利咽開音:蟬蛻+胖大海+訶he子
③息風止痙:動物藥或來自于動物身上的一部分都有此功效,比如牛黃+熊膽+蟬蛻+地龍+全蝎+蜈蚣
(2)應用
①急慢驚風+破傷風:息風止痙
②熱感冒溫病初起:疏散風熱
③咽痛音啞:利咽開音
④麻疹不透+風疹瘙癢:透疹
⑤目赤翳障:疏散肝經風熱而明目退翳
⑥小兒夜啼不安
4、桑葉:(形狀像肺?入肺)
①肺熱咳嗽+燥熱咳嗽:清肺潤燥(養家蠶沒看到家蠶喝水,吃桑葉清肺潤燥)
②桑菊飲,桑杏湯
③風肝兩治肺:
風—疏散風熱 (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肝—平肝潛陽(高血壓、眩暈)
兩治—涼血止血(血熱導致吐血、鈕血)
5、菊花
??小知識:桑葉與菊花的區別(菊花可以清熱解毒&桑葉可以涼血止血)
桑葉=疏散風熱(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平抑肝陽(降血壓)+涼血止血
菊花=疏散風熱(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平抑肝陽(降血壓)+清熱解毒(瘡癰腫毒=熱毒+火毒)
桑菊飲(既有桑葉,也有菊花)
6、蔓荊子(諧音:對著鏡子梳頭)
梳頭:梳/疏(疏散風熱)+ 頭(清利頭目)
7、柴胡:(諧音:才胡牌)
(1)性能與功效
①疏肝解郁(打麻將從早上8點打到~中午12點才胡牌,不僅輸錢,還輸干<疏肝>了)
②升舉陽氣(打到12點開始胡牌,手氣上來了,陽氣上來了)
③疏散風熱(一般帶“胡”的藥品都能散熱)
??小知識:帶胡的藥品都能散熱
例如:柴胡(小柴胡顆粒)+前胡+銀柴胡+胡黃連
兩個字的散風熱
三個字的退虛熱
(2)應用
①氣虛下陷+臟器下垂:升舉陽氣,補中益氣湯里有柴胡
②表證發熱+少陽證:疏散風熱,與黃芩相須為用
③肝郁氣滯:疏肝解郁
④退熱截瘧,治療瘧疾寒熱
8、升麻:(升舉陽氣+麻疹/透疹)
①升:升舉陽氣,比柴胡強的多
②麻:麻疹,解表透疹:如果麻疹已經透了,就不能用升麻了
9、葛根:重要
??葛員外的孩子報恩小故事:
發燒,出疹子,拉肚子的藥起名叫葛根
①發燒/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頸項強痛(解肌退熱)
②出疹子/麻疹不透(透疹)
③拉肚子/濕熱瀉痢(升陽止瀉—葛根祁連丸)
④糖尿病/陰虛消渴(生津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