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時遲,那時快,七夕又要到了。
我記得小時候流傳著一個說法,說七夕節那天晚上坐在葡萄架下能聽見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談情說愛。我一顆向往成人世界的童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在葡萄架底下一蹲就是幾個小時。結果呢,除了蚊子在我耳邊嗡嗡的聲音,什么都沒聽到。
對了,除了葡萄架下邊聽牛郎織女說話,那時候還流行什么拜織女、丟巧針、捉巧蛛等等,反正都是女孩子想趁著這個節日來獲得一雙巧手。因為“七夕”又稱“女節”“乞巧節”。
忽然有一天,七夕到來的時候,沒人在葡萄架底下聽說話了,也沒有小女孩丟針捉蛛了,這個節日的重頭戲改成送禮物了,因為它又多了一個名字——中國情人節。
來,讓我猜一猜。大前年,你送了首飾;前年,你送了包包;去年,你又送了鮮花和巧克力;今年,今年你大概不想送這些,想送個又創意的禮物對不對?
說到有創意的禮物,我首先想到了《詩經》。
01.瓜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衛風·木瓜》
這是《詩經》中很有名氣的一篇,這首詩的真正意思是:你贈給我瓜果一類的微物,但是我要用美玉來回贈,并且我要永遠記得這份情誼,不忘當初的點滴之恩。
多么美好的感情!不過這首詩的意義雖好,你可不要學這人亂送東西,有些事細思極恐。我們只看第一句“投我以”,這明顯應該是女孩子說的話,因為古往今來都是男生先送女生禮物的。咋一看來,男生送了女生“木瓜”“桃子”“李子”等水果,以求好感,這挺正常的。
可是,關于木瓜,坊間一直流傳著它的一種特殊功效,仔細分析一下,這男生一上來就送女生“木瓜”,是不是覺得她胸不夠大呢?看末句“永以為好也”,估計這男孩應該是求愛成功了,不過要擱之現在,一上來就扔給女生一個木瓜,估計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02. 獐鹿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
千萬不要學!這又是一次錯誤的示范!膽小的,你可以直接跳過這一條;膽大的,來,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首詩。
荒野里有一頭死了的獐子,小伙子用白茅草把它包裹起來。用來干嘛呢?把它送給自己喜歡的姑娘。這還不算完,前方高能預警。他又覺得山林中的小樹很好,奔跑的小鹿也很好,于是就砍下小樹,打死小鹿,再用白茅草包好,送給姑娘。
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這姑娘居然同意了。姑娘,你的口味好重啊!
我預感到你要說古人好變態,這難道不是惡作劇或者恐怖包裹嗎?還真不是。
要知道,這首詩畢竟寫在奴隸社會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還非常原始。小伙子為姑娘砍下小樹、打一只小鹿,無非是要告訴姑娘他可以為她創造好的生活,讓她吃得飽、穿得暖,愿意把一切好的東西都給她。
而且,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每一次,小伙子都用白色的茅草包起來,為什么呢?因為姑娘在他心中是最純潔也最珍貴的,白色的茅草就象征純潔,而用它來包禮物就是暖男心思了。
03.花椒
東門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榖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績其麻,市也婆娑。
榖旦于逝,越以鬷邁。
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詩經·陳風·東門之枌》
看過電視上的相親節目吧?動不動二十幾個女嘉賓一字排開,各個才貌雙全,能歌善舞,然后互相了解,留燈或者滅燈。告訴你吧,這都是古人玩兒剩下的。早在周朝,其實就有集體相親了。
東門外的白榆樹長成了,宛秋上的柞樹也枝繁葉茂了,剛好,子仲家的女兒也出落得亭亭玉立,在那樹下翩翩起舞呢。錄節目的日子到了,南邊廣場上好熱鬧。女孩們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集體跳起了《小蘋果》。我是今天的男嘉賓,從臺下一躍而上,并且對主持人說:“我只要子仲氏,她是我眼中的錦葵花,我就是為她而來的。”那子仲氏對我比了心,并送我一把花椒。
重點來了,女孩子遇到心儀的男生,送了什么呢?花椒。不知道那個男嘉賓有沒有理解其中的奧妙,我覺得女生的意思是:嫁給你可以,但是以后要經常做水煮魚給我吃。
這當然是我的歪解,花椒芳香,表示愛意,《甄嬛傳》里不是總說“椒房之寵”嘛。不過女孩子還是可以借用這一招。比如,你可以送他一個搓衣板,我想他以后會乖乖的。
04.衣服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
——《詩經·衛風·氓》
這是詩經里的一出悲劇。悲劇的源頭就是相親時男方送女方的禮物不對,也在于女方一開始沒用通過這禮物看出對方的渣男本色。
那么男方送了什么呢?布匹。布匹是用來做什么的呢?衣服。這不是擺明“女人如衣服”嘛!
所以,送衣服是節日禮物的大忌,切記!
《詩經》里的禮物的確很有創意,但是對于這個時代,顯得太不靠譜了。那么什么靠譜呢?首飾,包包,鮮花,巧克力。禮物不需要創意,只要她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