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黑天鵝的讀書筆記:
第一部分 極端斯坦與黑天鵝現象
(1)證實謬誤:只關注從已觀察到的事物中預先挑選出來的部分,從它推及到為觀察的部分
黑天鵝提到的經驗主義,是人類喜歡用歸納規律去推導事物。但正如案例所說,我們看到1000天火雞,卻不知道1001天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我們需要抱著半懷疑主義,即提出的假設是找不符合假設的案例,而不是符合假設的論據
(2)敘述謬誤:我們用那些符合我們對明顯模式的偏好的故事欺騙自己(簡化主義使我們無法把握全局事物,人類擅長于解釋自己的假設,使得敘述謬誤。怎么擺脫?通過提出假設和進行檢驗,也是進行可檢驗的預測)
人類喜歡簡化事物,受情感影響,喜歡故事(精簡),喜歡因果關系,在沒有全面了解事物就說出來,容易得出敘述謬誤。
(3)活在希望的小屋里:我們假裝黑天鵝現象不存在:人類的本性不習慣黑天鵝現象
①許多人在生活中忙忙碌碌,相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但很長時間都無法拿出實實在在的成績。他們需要一種不時獲得滿足感的能力,才能在不斷承受到周圍人殘酷打擊的情況下不失去勇氣。
②非線性關系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而黑天鵝現象的一個特點是影響的不對稱性,結果要么好,要么壞。
③黑天鵝事件的等待者經常因為努力而感到或被迫感到羞恥
④大量一般的好消息比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更令人感到幸福。在一個短暫的時期里經歷全部痛苦勝過在很長時間里分散這些痛苦。
④如果你從事意向依賴于黑天鵝事件的職業,加入一個群體是更好的選擇。
⑤有的人就像火雞,面臨巨大的災難卻不知情;有的人正好相反,他們等待著讓別人大吃一驚的黑天鵝事件的發生。
(4)沉默的證據:我們看到的并一定是全部。歷史把黑天鵝現象隱藏起來,使我們對這些事件發生的概率產生錯誤的概念:沉默的證據造成的認知扭曲
①沉默的證據遍及與歷史概念有關的一切,太容易在編造歷史時忘記已經死去的人。
這還存在于我們在所有領域打造樣本并搜集證據的方式中。這種扭曲是偏差,即你所看到的事物與真正存在的事物之間的差異。偏差是一種系統性錯誤,它導致人們總是對事件的影響作出更為積極或更為消極的判斷。表明相關情況可量化的特點:并通過同時考慮死去和活著的人,而不是單著活著的人,來評估扭曲的程度并修正。
邪惡的偏差:在它造成的影響最大時,它隱藏得最好。(以老鼠實驗為例,多樣性魚實驗過程中固有的不確定性程度有關)
②我們會找到原因,實際上,是我們需要原因。——我們是尋找原因的動物,習慣于認為一切事情都有確定的原因,并且把最明顯的那一個當作最終解釋。但實際上可能并沒有可見的原因,相反,很多情況下什么都沒有,甚至沒有任何可供選擇的原因。沉默的證據掩蓋了這一事實。每當涉及我們的幸存時,原因就被嚴重削弱了。幸存的條件削弱了所有可能的解釋。
③沉默的證據問題能導致最嚴重的后果,其表現為穩定的假象。對沉默證據的認識偏差降低了我們對在過去招致的風險的認識,尤其是有幸躲過了那些風險的人。你的生命曾遭受嚴重威脅,但你幸存下來,于是你在事后會低估情況的實際危險性。——進化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你只看到好的。但在短期內,哪些真正對你是好的并不明顯,當你處在會產生黑天鵝現象的極端斯坦環境下尤其如此。
(5)我們“犯過濾性錯誤”:我們只關注一些有明確定義的不確定性現象,一些特定的黑天鵝現象(而不關注那些不太容易想到的)
①但對待不確定性問題時,你最不需要做的是“集中”(你應該讓不確定性集中,而不是集中我們自己)——因為集中讓你受騙,它會演變成預測問題。
②約翰博士完全在條條框框里面思考——別人給他的條條框框,肥托尼則幾乎完全在條條框框外思考。
第一部分總結:1、美化的東西容易被看見:美化的東西和柏拉圖式的簡化東西天生容易被看見。這是知識問題的簡單延伸,只不過我們看不到的那一面容易被人們忽視而已。這也是沉默證據的問題。它解釋了我們看不見黑天鵝現象的原因:我們為已經發生的事擔憂,而不是為那些可能發生卻實際上沒有發生的事。它解釋了我們進行拍拉圖化的原因:我們喜歡已知的模式和有條理的知識,達到了對現實視而不見的地步。它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在歸納問題上犯錯,為什么我們要證實。2、與靈長類的區別:如果你想一步跨入更高級的生命形態,與動物的距離越遠越好,那么你最好遠離敘述謬誤的來源,關掉電視,盡可能少讀報,不看博客,訓練推理能力及控制決策,對重要決策注意避免使用系統1(經驗模式)。這種毒害來源的避免還有一個好處:它會改善你的身心狀況。
第二部分 我們難以預測
本章有兩個主題:首先,我們在自以為擁有的知識方面非常自大。我們知道的當然很多,但我們有一種內在的傾向,以為我們比實際上知道的多一點,正是這一點會不時招致嚴重的麻煩。我們會看到如何在你自己身上找出甚至衡量這種自大。其次,我們會討論這種自大對所有行為,包括預測的影響。
我們究竟為什么如此喜歡預測?更糟糕也更有趣的是:為什么我們不提我們在預測方面的記錄?為什么我們看不到我們在(幾乎)所有大事件上的預測失敗?我把這稱為預測之恥。
人類有低估意外事件,即黑天鵝現象的固有傾向。事件概率越小,人們的認知自大越嚴重。
(1)信息對知識有害:你提供的信息越多,他們就會形成越多的假設,他們的結論就越糟糕。問題是:我們的思維是有慣性的:一旦形成一個觀點,我們就很難改變,所以情況對哪些推遲形成觀點的人更有利。當你以糟糕的證據為基礎星辰觀點時,你會很難解釋與這些觀點矛盾的后續信息,即使這些新信息更明顯,更準確
(2)專家問題,可悲的虛有其表:溫和的情況,在擁有(某種)能力的情況的自大;嚴重的情況,自大而沒有能力(虛有其表)。因變化而需要知識的事物,通常是沒有專家的。而不變的事物似乎會有專家。也就是說,與未來有關,并且其研究是基于不可重復的過去的行業則通常沒有專家(天氣預測以及從事短期物理活動,而非社會經濟活動的行業除外)
(3)討論預測盲點更廣泛的方面:人類很難承認自己的知識有限。但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有這個特點:我們體內有一種個維護自我評價的東西。人類對隨機事件上的認識上容易犯不對稱錯誤。我們把成功歸因于能力,把失敗歸因于我們控制之外的事物。比如隨機性。對好結果我們感到有功勞,對壞結果卻不感到有責任。這種部隊稱的另一個結果是,我們以為自己不同于哪些沒有這種不對稱性思維的人。
(4)計劃著會犯一種系統性錯誤,它是人性與世界或組織結構復雜性混合作用的結果。為了生存,各種組織需要自己使別人看上去是有“前景”。計劃失敗是因為人們具有篩選性思維,即忽視計劃之外的不確定性來源。
(5)意外幾乎總是產生一個方向的結果:更高的成本和更長的完成時間。我們并不真正擅長制定計劃,因為我們不懂未來,但這不一定是壞消息。只要記住我們的這些缺陷,我們就可以制定計劃。這需要的是勇氣。
(6)不考慮錯誤率的預測顯示出三種謬誤,都來自同樣對不確定性本質的錯誤理解。第一種謬誤:可變性問題。第二種謬誤在于沒有考慮隨著預測期限的加長,預測效力會降低。第三種謬誤或許是最嚴重的,它在于對倍預測變量隨機性的錯誤認識。
總結:1、我們既愛篩選,又愛進行“狹隘”的思考(認知自大);2、我們的預測能力被大大高估,許多人日認為自己能夠預測的人實際上不具備這一能力。
黑天鵝現象有三個特點:不可預測、影響重大、事后可解釋。下面我們來討論不可預測性。
第十一章 怎樣尋找鳥糞
這章我們更深入地認識我們的預測能力不為人知的結構性局限。這些局限可能不是來自我們,人生來自預測過程本身,它太復雜了,不但對我們,對哪些我們所能找到的工具也是如此。
(1)當預測由我們作出時,我們會忘記事物的不可預測性。但當人類思考未來時,卻會忘記謹慎
(2)預測技術的走向意味著預測風潮和社會流行病,這超出了技術本身的客觀有用性(假如存在客觀有用性這種東西的話)——舉例激光的發明被運用在醫學是偶然的發現
(3)如何作出自己的預測?軟性歷史科學是指依賴于敘述謬誤的研究,如果我預期將在未來某時間預見到某件事,那我實際上現在就已經預見到了那件事(如你要發明車,你必須先知道車是什么樣。但是如果你現在已經知道車是怎么樣,你還需要發明嗎)第二,證明方法存在這一信息本身就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預測要求我們知道將在未來發現的技術,但認識到這一點幾乎會自動地讓我們將知道什么。
(4)在預測未來的工程中,你所模型化的過程需要越來越精確,因為你的錯誤率會迅速上升。而僅僅達到近似的精確是不行的,因為你的預測會突然失效,最終更需要對過去進行無窮精確的解釋。
(5)另外,我們的世界包含了無數的事物,面對的是整個世界的動態系統。但人類只能處理定性的事物,能夠討論系統的某些特點,無法計算。
(6)由于證實謬誤,可以說我們地自然世界所知甚少。我們炫耀度過的書,而忘記了那些未讀過的書。
(7)如何不做愚人——以語言舉例,某個更高的語言權威設定了這些語言規范,幫助無知的普通人之后學會說這門語言。而實際情況是,現有了語言,語法只是某些無事可做的人整理成書的東西。具有學術思維的人會記住各種詞格變化,一個非拍拉圖化的非愚人卻會通過在薩拉熱窩的附近的酒吧隨便找一個女朋友,或者同出租車司機來學習,然后(如果有必要)把語法規則與他已經掌握的語言相對應。(這個跟前面的跳出框條及在框條外思考是一個道理)
(8)簡而言之,柏拉圖化是自上而下的,程式化的,封閉思維的,自我服務的,商品化的,非拍拉圖化是自下而上,開放思維的,懷疑經驗的。
(9)經驗主義者在不依賴推理的情況下實踐“醫學藝術”,他們喜歡通過猜測,從意外觀察中學習,反復實驗,直到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他們把理論化降職最低。
△ 你必須學會在沒有一般理論的情況下生活,看在柏拉圖的份上(其實很難,一套理論就是一個安全感)
(10)根據過去預測未來的問題可能比我們已經討論的問題還要嚴重,因為相同的過去的數據既可以證明一個理論,又可以同時證明完全想法的理論!歸納之謎是敘述謬誤的另一個版本——對于你所看到的東西存在無窮種“解釋”。戈德曼的歸納之謎的重要之處在于:如果不存在對所看到事物的唯一“一般化”解釋,無法對未知進行唯一的判斷。
(11)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預測使我們能夠欺騙進化:作為一系列預測和反事實的情景,進化正在我們的頭腦中發生
(12)我們為什么要聽專家發表言論和預測?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社會需要專業化,尤其是知識的分工。
第十二章 認知斯坦——一個夢
認知自大程度較低的人不一定缺乏自信,知識他對自己的知識持懷疑態度。我將這種人成為“認知者”,將念念不忘熱淚認識錯誤的境界稱為“認知斯坦”。
(1)人們不可能通過承認自己會犯錯來顯示權威。很簡單,人們需要被知識懵逼。我們天生就要追隨那些有能力把人聚在一起的領導者,因為身處集體當中的優勢能夠戰勝孤軍奮戰的劣勢。綁在一起走向錯誤的方向比獨自走在正確的方向更有利。那些追隨武斷的白癡而不是內省的智者的人把他們的一些基因傳給了我們。這在一種社會病態中表現明顯:精神變態者能夠吸引追隨者。
(2)過去的過去,以及過去的未來——你能夠把未來想象為與過去“相似”的唯一辦法就是假設未來是過去的精確計劃,因此是可預測的。如果你確切地知道你什么時候出生,你也能確切地知道何時死去。未來存在隨機性,而不是你所認知的過去的確定延伸,這是我們的思維不能把握的。隨機性對我們而言太模糊了,無法作為一種事物類型存在。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存在不對稱性,這太神秘了,我們無法自然而然地理解。
(3)正如孤獨癥患者不能以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能以別人的立場看世界。他們把其他人當作沒有生命的物體,就像機器,被明確的規律驅動。我們把無法動態思考、以未來觀察者的角度自我定位的狀態稱為“未來盲性”
(4)預測、錯誤預測與幸福:并不是我們原因錯誤預測未來的幸福度,而是我們沒有從過去的經驗中進行歸納性學習。在預測未來的幸福狀態時,我們沒能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這證明了我們的思維障礙和扭曲。
(5)反向預測:有些人能夠極為精確地預知過去,他進行的是反向預測。以冰塊為例子,第一個方向是從冰塊到一灘水,稱為正向過程。第二個方向,即反向過程,復雜得多。正在過程通常存在于物理學和工程學中,反向工程通常存在于物理學和工程學中,反向過程通常存在不可重復、不可實驗的歷史過程中。(正如田丹會設局,徐天會破局,其實破局的人更厲害)
(6)隨機性最終只是反知識。世界隱藏在迷霧中,而表象在愚弄我們。
(7)他們的所謂知識——歷史能使我們陶醉地以為了解了過去,滿足了我們講故事的愿望(確實),只不過是非常有害的故事。人們應該極為謹慎地學習。如果沒有謹慎的態度,歷史顯然不是一個理論化和得出一般知識的地方,也不會對未來有所幫助。我們能從歷史得出負面認知,這一點是無價的,但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太多知識的假象。
第十三章 假如你不會預測怎么辦
假如你拋棄完全準確地預測未來的想法,你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要你記住預測的局限性。知道你無法預測,并不意味著你不能從未來的不可預測性中獲益。
用下面兩節結束對預測的討論,一節很短(討論小問題),另一節很長(討論大的重要的決策)
(1)在正確的地方犯傻
對小問題的建議是:保持人性!在你自己的問題中,接受人類存在認知自大這一事實。不要為此羞愧。不要試圖總是不作判斷,生活中離不開觀點。不要試圖避免預測,是的,在批判了預測之后,我不要求你不再犯傻,但要在正確的地方犯傻。
你應該避免的是對大范圍的預測依賴,僅此而已。避免那些可能損害你的未來的大主題:在小事當傻瓜,而不是在大事上。
學會根據觀點可能造成的損害而不是好聽的程度來辨別它們。
結論:作好準備!狹隘的預測有麻痹或治療的作用。小心那些神奇數字的麻痹作用。對所有可能的結果作好準備。
(2)正面意外:把生活中美好的偶遇最大化
世界是通過大的隨機變化前進的。然而,我們的心理和智力都難以接受反復嘗試,或者承認小的失敗是生活的必需。(美國的原因就在于美國文化鼓勵失敗,而不像歐洲和亞洲文化把失敗視為恥辱和尷尬。美國的專長在于為世界其他地方承擔這些小風險,這正是這個國家具有超常創新力的原因。一旦有了想法就去實施,之后再“完善”這種想法或者產品。)人們討厭波動性,因此采用可能招致重大失敗的策略,導致有些人在慘敗后自殺。
杠鈴策略:如果你知道容易犯預測錯誤,并且承認由于有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大部分“風險管理方法”是有缺陷的,那么你的策略應該極度保守或極度冒險,而不是一般保守或一般冒險。不要把錢投入“中等風險”的投資。(比如85%-90%投入極為安全的投資工具,比如國債,總之投入你能找到最安全的投資工具。余下的10%-15%投入極具投機性的賭博中,用盡可能多的財務杠桿(比如期權),最好是類似風險資本的投資組合)
通過了解這個原理,給出的謹慎的技巧。請記住,越謹慎,越有效。
1、區分正面意外和負面意外。如軍事、巨災保險或國家安全工作、銀行從事貸款業,意外事件很可能對你不利。但是,出版業、科學研究和風險投資,可以用小的損失換取大的收益。將正面黑天鵝事件影響最大化的同時,保持對負面黑天鵝的警惕。要從正面黑天鵝事件中獲益,你不需要對不確定性有任何精確的理解。有點我很難解釋,那就是在你只有非常有限的損失的時候,你必須盡可能主動出擊,大膽投機,甚至“失去理智”。
2、不要尋找精確和局部的東西。簡而言之,不要“狹隘”。不要試圖準確地預測黑天鵝事件,這很可能使你更容易受到那些你沒有預測到的結果的影響。把精力放在準備而不是預測上。(達到無限警惕的狀態是不可能的)
3、抓住一切機會,或者任何像機會的東西。機會很少,比你想象的少得多。請記住:正面黑天鵝現象有一個前提:你必須把自己置于它的影響之下。許多人在好運降臨時并沒有意識到它的降臨。
4、當心正負的精確計劃。
5、不要浪費時間與預測者、證券分析師、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爭論。
所有這些建議有一個共同點:不對稱性。請把你自己放入一個好結果比壞結果大得多的條件下。
實際上,不對稱性是本書的核心思想:我永遠不可能知道未知,因為從定義上講,它是未知的。但是,我總是可以猜測它會怎樣影響我,并且我應該基于這一點作出自己的決策。基于這決策理論,你只需要減輕事件的影響。
總結:作為對這個內容繁多的關于預測部分的總結,我要說,我們很容易概括出為什么我們無法理解正在發生什么。那就是:1、認知自大及隨之而來的未來盲目性;2、柏拉圖式的分類概念,活著說人們如何被簡化愚弄,尤其當他們在一個不存在專家的學科里獲得了學位時;3、錯誤的推理方法,尤其是不考慮黑天鵝現象的平均斯坦方法。
第三部分 極端斯坦的灰天鵝
第十四章 從平均斯坦到極端斯坦,再回到平均斯坦
在極端斯坦,沒有人是安全的。反過來也一樣:也沒人受到完全失敗的威脅。我們現在的環境允許小人物在成功的希望前等待時機——活著就有希望。
(1)世界是不公平的:
因為世界是隨機性的,勝出的3名作者與原來50人中其他人的區別主要在于運氣,他們最初被選出來不是因為他們的能力,而只是因為他們被選入了前一份參考名錄。由于有了名望,這幾位學著將繼續寫論文,并輕松地發表,學術成果部分(但非常顯著的)靠的是抽獎。而藝術,由于其對口碑的依賴,尤其更容易受到累積優勢效應的影響。→偏好依附
(2)在極端斯坦,沒有人是安全的:
偏好依附理論在直覺上很有吸引力,但沒有考慮被新來者取代的可能性。我在沃頓商學院看到的事實使我相信真正的原因是:隨機性。隨機性是不好的,但并非總是如此。運氣甚至比智慧更公平。如果人們嚴格根據能力獲得報酬,有可能仍然不公平,因為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能力。隨機性能夠對社會進行重新洗牌,把那些大人物拉下馬。(在藝術領域,風潮起同樣的作用。新來者可能受益于一次風潮,由于一種偏好依附式的相互傳染,追隨者蜂擁而至。他也會成為歷史。)
(3)長尾理論:
長尾意味著小人物加在一起能夠控制文化和商業的一個不小的部分,而這得益于在互聯網環境下得以存在的小環境和附屬專業。但奇怪的是,它也可能意味著大量不公平:大量小人物和極少數超級巨人一起代表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小人物偶爾崛起打敗勝者。(這就是“雙尾”:小人物構成的大尾和大人物構成的小尾)——長尾是極端斯坦的副產品,它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不公平:世界對小人物而言沒有變得更不公平,但對大人物而言變得極為不公平。沒有誰的地位是牢固不破的,小人物非常具有顛覆性。
(3)天真的全球化
全球化發生了,但并不是只帶來了好處。它還導致全球在互相牽制狀態下的脆弱性,同時降低了波動性并制造穩定的假象。換句話說,它創造了毀滅性的黑天鵝事件。——我們將面臨更少但更嚴重的危機。事件越稀有,我們越不了解它發生的可能性。
人們對經濟不平等的強調和其他不平等的忽視使我尤為不安。公平不全是經濟問題,而且在我們滿足了基本物質需要之后,公平越來越不是經濟問題。重要的是等級順序!(金字塔)
第十五章 鐘形曲線——智力大騙局
(1)高斯鐘形曲線都受到一種阻力,使偏離平均值的概率下降得越來越快,突破性分布活著曼德爾布羅特分布則不受這種限制。這基本上就是你需要知道的。
(2)極端斯坦與80/20法則(它很容易變成50/01法則:50%的工作由1%的人完成,它使得世界看上去更加不公平)——事件越稀有,我們對其概率估計的錯誤越大,即使使用高斯方法
(3)平均斯坦最高法則的應用:當你有大良賭徒時,單個賭徒對總體只可能造成微弱的影響。
(4)我真正關心的問題是認知上的,現實世界不是平均斯坦,所以我們要學會接受這一點。
(5)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們要為世界不能滿足某個理想模型找理由,而這個模型只不過是得到了對現實視而不見的人的追捧。
(6)許多人接受我的黑天鵝思想,但無法把它貫徹到最后的結論,也就是你不可能只使用一種叫標準差的東西衡量隨機性;你不能期待對不確定性的特點做簡單總結。要把黑天鵝思想貫徹到底,你需要勇氣、努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徹底理解隨機性的愿望。
第十六章 隨機的美學
(1)灰天鵝是可以模型化的極端事件,而黑天鵝是未知的未知
(2)科學的桂冠只會授予那些把點連成線的人,而不是進行隨意觀察的人
(3)從認知上講,世界對于自下而上的經驗主義者來說是另一個世界。我們享受不起坐下來研究主宰宇宙的方程的奢侈;我們只是觀察數據,對產生數據的真實過程作出假設,根據進一步的信息對方程進行“校準”。隨著事件的逐步開展,我們把看到的與曾期望看到的做比較。發現歷史是向前發展而不是向后發展的,通常是一個低調的過程。對知道敘述謬誤的人來說尤其如此。雖然人們以為商務人士都很自大,但其實這些人在決策與結果、精確模型與現實的差距面前經常感到卑微。
(4)從表象到現實:許多學習心理學、數學或進化論,并試圖把他們應用到商務中。我的建議正好相反:研究市場中大量存在的、未知的、強大的不確定性,從而理解對心理學、概率論、數學、決策理論甚至統計物理學逗適用的隨機性的本質。我們將看到敘述謬誤、游戲謬誤和偉大的柏拉圖化謬誤的各種狡猾表現,看到怎樣從表象進入現實。
(5)分形隨機性是減少意外事件的一種方式,它使有些黑天鵝變得更明顯,使我們意識到它們的影響,把它們變成灰色。但分形隨機性不能產生準確的答案。
(6)如果你知道野生動物在那里,你真的會安全很多
第十七章 洛克的瘋子——在錯誤的地方出現的鐘形曲線
兩種不同的隨機方法
懷疑經驗主義和非柏拉圖學派
柏拉圖式的方法
對柏拉圖邊界以外的事物感興趣
專注于柏拉圖邊界以內的事物
尊重有勇氣說“我不知道”的人
“你總是批評這些模型,它們是我們僅有的東西”
肥托尼
約翰博士
認為黑天鵝是隨機性的主要來源
認為正常波動是隨機性的主要來源,事后能發現一些起伏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通常不穿西裝
穿深色西裝,白襯衣:以一種乏味的語調說話
寧愿在大的范圍內做得正確
在精確的地方犯錯誤
最少的理論:把理論化當作疾病來抵制
一切事物必須符合某種大的一般社會經濟學模型和“嚴格的經濟理論”,對“描述性的東西”皺眉
不相信能夠輕易計算事物的可能性
把一切建立子啊我們能夠計算事物可能性的假設上
以經驗為基礎的、理論最小化的經驗醫學派
把世界和經濟當作時鐘
從實踐發展直覺,從觀察到書本
依賴科學論文,從書本到實踐
不受任何科學的啟發,使用復雜的數學和計算方法
依賴科學論文,從書本到實踐
不受任何科學的啟發,使用復雜的數學和計算方法
受物理學啟發,依賴 抽象數學
懷疑經驗主義和非柏拉圖學派
柏拉圖式的方法
不受任何科學的啟發,使用復雜的數學和計算方法
受物理學啟發,依賴抽象數學
懷疑經驗主義和非柏拉圖學派
柏拉圖式的方法
思想以懷疑主義為基礎,以未讀的書為基礎
思想以信念為基礎,以自認為知道的東西為基礎
以極端斯坦為起點
以平均斯坦為起點
精巧的技術
可憐的科學
謀求在較大的范圍內近似地正確
謀求在以精確假設為前提的狹隘模型下的完全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