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眾電影《岡仁波齊》,算不上是故事片,更像一部紀錄片,沒有故事的渲染,沒有故事情節,只是簡單、真實記錄了幾個藏民朝圣路上發生的事情。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影片,全程讓我神情貫注、不斷觸動我的感情、我的思想,有幾次都從心底涌起一股感動的熱浪。
這部影片之所以這么觸動到我,主要是我今年4月份進行了17天的川藏旅行,回來后,旅行中的畫面時時出現腦海中,出現在夢境里。影片《岡仁波齊》中的朝圣路,主要記錄了芒康到拉薩的這一段路程,這是唯一一條的進藏路,即318國道,影片中的朝圣路是如此熟悉、如此親切、如此有感覺,勾起了我行走在這條路上的點點滴滴。
我的川藏行基本上是路上的感覺,川藏路上的廣袤、滄桑、壯觀、美麗的景色不時打動著我,但我也僅局限在路上,《岡仁波齊》這部影片彌補了我川藏行局限性的認識和感覺,讓我看到了藏民的真實生活和朝圣這件事在他們心中的堅定和神圣。
岡仁波齊是一座神圣的雪山,去神山朝圣在藏民心中是一件人生中最為神圣的事情,朝圣最虔誠的方式是邊走邊匍匐叩拜,一直扣拜到雪山。
影片沒有交待他們走了多長時間,我們自駕川藏線從成都到拉薩走了11天,共計2000多公里,他們步行加上幾步一拜扣,按每日約10公里計算,從芒康到拉薩需要約1年的時間,岡仁波齊山在西藏阿里地區,距離與芒康到拉薩差不多,這樣一去一回,籠統計算一下,大概需要3-4年,對我們現在普遍存在著沒有信仰、信仰危機的社會來說,這樣虔誠地、艱辛萬苦的叩拜簡直不可思議,而對藏民來說,這是天經地義,是必須要這樣做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神山的保佑。
這幾個朝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朝圣的理由,蓋房子死傷了人,要去朝圣,保佑生活順利;以宰牛為生,因殺戮太多,感覺身上罪孽深重,要去朝圣,以減輕罪過;懷著身孕要去朝圣,生在朝圣路上的孩子會被神山保佑,一生平安;老人為了有一個圓滿的歸宿,要去朝圣;小孩子要讓自己一生平安,要去朝圣;生活順利、幸福也要朝圣,去感謝神山的保佑;無論懷著怎樣的不同原因,最終都是為自己、為親人、為天下人祈福。
漫漫朝圣路,朝圣者們的起步很從容,村子里的人聽說有人要去朝圣,想去的人就前去商量,搭伴同行,這樣就聚集起來,各自準備了必要的物品:帳篷、被子、食物、衣服、做飯用具等,因為朝圣者是邊走邊全身匍匐在地叩拜,身上不能背負物品,所以有一人專門開一輛拖拉機跟隨他們,所有物品都放在拖拉機上。我原想,這樣一件隆重而艱難的重大事情,是不是應該有一番熱烈的討論、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后才能出發,就像我們開始一段旅行時要醞釀許久,制定一個詳細的攻略一樣,沒想到,他們出發的如此簡單,村子里的人將他們送至村邊的公路,朝圣者腳步一踏上公路,就匍匐在地叩拜,朝圣的旅程也就此開始。
每天從帳篷里出來,腳踏上公路時,就開始了叩拜,叩拜認真、虔誠,毫不馬虎,兩次叩拜之間不能走太多的步子,一般都是五六步,匍匐在地時,額頭必須觸到地。每走一段路,大家就下到路邊去休息,圍坐在一起喝奶茶、吃飯,聊聊叩拜時膝蓋是否疼、額頭是否磕出了大包,手上的扣板有無問題等等,也會拿出手機給家人打個電話,聊天時大家很輕松,沒有看到因不停扣拜而顯得疲憊不堪,這一定是得益于平時辛勤勞動的健壯體魄。傍晚,大家就在路邊搭起帳篷,睡覺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是圍坐在一起誦經,每個人口中念念有詞,不知是否念的同樣的經。
路上誕生了一個小生命,卓瑪(暫起名)朝圣的原因就是生下一個朝圣寶寶,因此懷著幾個月身孕走上了朝圣路,某一天的叩拜行程完成后,夜里,卓瑪感到了陣痛,拖拉機將她送到了最近一處村子的衛生所,孩子順利出生。
影片沒有交待卓瑪在拖拉機上休息了幾天,只看到小嬰兒在車上獨自恬睡、獨自嬉戲時,卓瑪在路上邊走邊叩拜,當小嬰兒大聲啼哭,餓了時,卓瑪爬上車去喂孩子,之后又下車開始叩拜。這段生命的產生和蘊育顯得很簡單、很正常,這一幕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因為這與我周圍環境中的懷孕、生育,是如此的不同,反差極大。信念蘊育了生命,信念讓生命更茁壯,生長的更旺盛,有信念的支持和祝福,他們很從容、很平淡地對待生活中的一切。
路上,他們遇到了從山上落下的飛石,飛石砸在身上,但依然是叩拜前行;他們遇到了一段及膝的水路,試探了一下水的深度后,沒有猶豫,將身上的羊毛皮衣脫下后,叩拜在了水里,如同在公路上一樣,在叩拜中走過了這段水路;318國道上不僅有這樣的水路,還有泥濘的沙石路,過路的車揚起塵沙,腳下是泥水拌著沙子,路面高低不平,在虔誠的叩拜中,這種路已不算是磨難。
在距拉薩還有100多公里的途中,他們的隨行拖拉機被后面一輛旅游車撞壞,旅游車司機說,車內有一人呼吸急促,需要趕到拉薩去救治,他們絲毫沒有與旅游車糾纏,催促旅游車趕緊上路,我想這種現象發生在川藏路上并不見怪,每一位走上川藏路的人內心深處都懷著一顆感恩、祈福的心。
拖拉機的車頭被撞壞了,只能舍棄車頭,四五個男人拉著車前行,我以為拉車的人因無法叩拜就可以不用叩拜了,但是拉車的人把車拉到前面一段距離后,停下來小跑回到原來的叩拜處,開始叩拜,當看到幾個男人往回跑時的剎那,我心里涌起一陣熱浪,為他們執著信念之下的執著行為而感動。
朝圣路上有磨難,更有友愛。他們在路邊休息時,會將路上的叩拜者邀請過來喝茶,路過村莊時,村莊里的村民會邀請他們前來歇息,村中一位老人邀請他們去他家住宿,不要搭帳篷了,因為老人的兒子們也去朝圣了,家里有空房可以免費住,作為回報,朝圣者們給老人梨了兩天的地。友愛、互助,讓漫漫朝圣路有了許多溫暖,這些溫暖是對朝圣者們朝圣的最好體現和最好詮釋。
朝圣路上每天基本是叩拜、休息、吃飯、搭帳篷、誦經、睡覺,大家交流的時間有限,朝圣的生活看似有些枯燥,但藏族人載歌載舞、歡樂的生活態度,不時地讓朝圣生活出現一抹陽光。休息時,他們圍在一起,在路邊跳起歡快的舞蹈,我看到了最自然、最發自心底的快樂,這一幕讓我心底涌起了一股幸福的熱浪。
朝圣路上要翻越很多座雪山,海拔大多在5000米左右,我們在川藏行時,每每攀行高山時,我都精神高度緊張,不敢眺望峽谷、不敢放眼遠方,因為實在是太陡峭了。所以我想象的出,朝圣者們翻越雪山時的艱難,雖然步行攀爬的危險小于行車,但攀爬的艱難是行車難以比擬的,要比汽車艱難的多。影片中記錄了一段這樣艱難的行程,當時他們的拖拉機已被撞壞,只能靠人力拉著拖拉機走,在翻越業達拉山時(業達拉山海拔5000多米),全體朝圣者們推拉著拖拉機,臉上流著汗水,身上的肌肉緊繃,全身用著力,為了勁往一處使,走過這段爬山路,他們唱起了歌,有兩句歌詞很有意思,反映藏族人的一個幸福觀,這兩句歌詞的大意是:幸福的人當了喇嘛,不幸福的人去了遠方。就這兩句歌詞我還調侃著跟愛人說,按照他們的幸福觀,我們倆人都是離鄉背井的不幸福的人。
圣城拉薩到了,朝圣者們排成一行,雙手合十,向著布達拉宮行禮,神圣而虔誠。我記得我來到布達拉宮面前時,內心一陣激動,但除了仰頭仔細端詳這座空中神殿和拿起相機從不同角度拍攝之外,沒有其他什么方式表達我對它的敬仰,影片中朝圣者們雙手合十,舉過頭頂的行禮,真是身心合一,和諧自然,我的敬仰時刻只有心動而沒有自己的表達儀式,我想如果我也像他們那樣表達自己的敬意,一定很不自然,在信仰的路上,我只是個匆匆的過客,無法自如地達到身心統一。
拉薩不是他們朝圣的終點,終點是距拉薩千里之外的岡仁波齊雪山,前方還有漫長的路要去叩拜,朝圣者們帶的經費只夠到拉薩,到了拉薩后,由于經費不足,需要他們中的年輕人出去打工,掙到足夠經費后再啟程,這也是讓我非常贊嘆的生活,在朝圣者們的心里,朝圣是大事,路上遇到的一切問題都是小事,都可以解決,所以有了堅定的信仰,就有了實現信仰的力量,這種生活態度及行為方式看起來自然又符合邏輯,對我們來說是難以做到的。
到達岡仁波齊雪山時,最年長的老人走了,朝圣者們說,老爺爺能夠死在朝圣的雪山下,是老爺爺的幸福,他們以藏族方式,將老爺爺身上裹上潔白的哈達,背上山坡,有三個喇嘛超度著老爺爺,老爺爺回歸了大自然里。
影片在朝圣者們轉岡仁波齊雪山中結束了,片尾響起了樸樹的歌聲,悠遠、深長、平和、淡然,這就是藏族人民堅定信仰下的樸實生活。
與同事討論這部影片時,我們都同時認為,影片中的朝圣者生活的最幸福,我們雖然比他們擁有更好的物質生活,但我們不如他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