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前:
先給大伙講個故事,N年前收到一份簡歷,里面是一個馬上畢業學生的手繪,我給到設計師們看看,結果其中一個剛畢業的設計師看到后,笑的嘴都合不攏:“畫的這么爛也好意思拿出來……”,幾年后,笑的設計師是被破格錄用的新手,某些人已經哭暈在廁所。
因為,新手的水杯是空的,所謂“老手”杯子已被虛浮填滿,和尚倒水的故事。
本來不想寫一些太基礎的東西,各種工具各種技巧網上千篇一律,一搜一大把。但是上一篇入門內容有朋友評論“會教的先教選區……”,我這里又要說 錯!錯!錯!像素是PS的根本,不理解透其他工具技巧再NB也是枉然。
下面我就認真的跟你們扯一扯,選區!!
首先,你得有輛車。
在PS工具面板里面跟選區有關的大概有下面幾個。
通過工具圖標基本上就可以很直白的看懂大概的用處,矩形的、圓形的、單行單列(1像素)……
我這里只會提到幾個基本的,當你理解透選區和像素的關系后,自己每個都試一試就明白了。
在用選區工具之前,必須要對新手小白說一說PS的操作步驟: 選圖層----選工具----操作。
為什么這個很重要,當一個PS工程有很多個圖層的時候,人們的大腦想當然的所見即所得,以為看到的就是當前即將操作的,實際上也不盡然。養成查看當前圖層的習慣非常重要!
然而圖層的門道也很多,下次找個時間再細說,當你出現什么問題時,看一看當前圖層可能就會有答案,比如上圖,兩個看似一樣的圖層實際上差別大的很……
回頭聊聊我們的車,我這里分別用矩形、圓形、套索和多邊形選區選取了四個區域。
從放大圖就可以看出選區與像素的關系,選區都是直角鋸齒的存在,選區的基本單位就是像素!??!
可以用多邊形選區把尾翼摳出來,也可以用圓形選區把輪轂摳出來。
Ctrl+J是個很常用的快捷鍵,能把選區直接在當前位置復制出來一層。
當然,萬能的Ctrl+C/V/X都是世界通用的。
圓形框不住輪轂邊緣?沒關系,選區也是可以變形的!只要在選區右鍵選擇“變換選區”,就可以移動、縮放、拖拽調節點等等,自己去摸索吧。
選區工具下頂部菜單欄下面的幾個圖標有沒有看到?第一個很明顯是畫單一選區(在該選中下畫好的選區可以被移動),第二個就是增加多個選區,第三個就是在當前的選區上減去,最后一個就是差值(交叉部分),我個人管這些圖標叫布爾運算,可能是以前用犀牛用多了吧。
畫的選區周圍差那么幾圈像素?沒關系,選區也是可以以輪廓擴大縮小的,選區建立后在頂部菜單欄“選擇”----“修改”即可,快試試吧。
話又說回來,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選區是以像素為單位,那么選區所選出來的內容豈不是全是鋸齒???
先放大看看摳出來的汽車尾翼,長出一口氣,還好還好,那究竟是啥原理?就是選區工具默認都是勾選了一個選項“消除鋸齒”。(紅色線條是用多邊形畫選區時的路徑)
當此選項勾選時,不論啥選區都是會消除鋸齒的,使摳出來的圖像邊緣平滑的過度。
那么,鋸齒到底是咋消除的呢?
以上圖純黑像素為例,紅色虛線下方是選區內部,一個不放大幾千倍都無法察覺的細節就出浮出水面了,像素的透明度與所選面積有關?。?!
當邊緣的像素透明度隨著選區邊緣變化,就從視覺上消除了像素鋸齒,你可以取消勾選這個選項,對比下結果。
不過取消勾選也可能被用到,比如“像素畫”。
還有個與選區密切相關的就是“羽化”,羽化通俗講就是模糊選區邊緣,實際上就是以選區路徑為基礎改變周圍像素的透明度,如上圖。
當我們使用選區工具時可能會出現下面這種彈窗警告,很多小白沒有理會,以為啥都沒被選取,實際上字面意思已經說的很清楚,“選區將不可見”,不可見,不可見,不可見!并不是沒被選中!?。?/p>
Ctrl+點擊圖層: 以當前圖層邊緣建立選區。
Alt/Ctrl+Delete: 填充前景色/背景色。
矩形圓形選區工具時按住Alt: 以鼠標為中心點,再按住Shift就是正方形或正圓。
選區是可以被保存的,右鍵儲存選區到通道,在通道中找到按照上面方法就可以再次選取。
魔棒和快速選取工具也很好理解,就是以像素的顏色區間選取選取,可以通過數值調節
……還有很多自己百度吧
小白: 羽化值咋不好使?
PSer: 頂部菜單欄的羽化是針對還沒選的選區,右鍵出來的羽化才是針對當前選區的。
小白: 啥叫前景色背景色?
PSer : 哥,你百度一下唄,啥都講咋顯得我高大上。
本期就聊到這吧,我這里只是一個對于新手的敲門磚,對于老手也可能大有意義,但是修行卻真的是在個人,看悟性了。
祝大家自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