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太陽暖暖地鋪灑下來,有風吹過,印著水墨畫的紗質窗簾被吹得波浪起伏,茶香味在空氣中縈繞漫溢,如果樓下不是車水馬龍的街道,而是緩緩而過的水流,還真會有身居江南茶樓的錯覺。
“我是不是來遲了”,走進來的是許老師,略帶歉意的微笑,真誠而不加修飾,一如既往的敦厚淳樸,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玉,雖樸實無華,卻彌足珍貴。“我來啦”,這是灝,干脆利落的語言,如同她干脆利落的行事風格,活力滿滿,熱情洋溢,她一進門,似乎把陽光也帶進來了。姍姍來遲的是暢,她是我們中最忙的一個,不是要給上高三的女兒送飯,就是要接上小學的侄女,步履再匆忙也絲毫不影響她的精致和優雅。
我們不知從何時有了這種默契,周末或是假日,常會忙里偷閑,選個適宜地方小聚。這種聚會可是名副其實的侃大山:或是從正午到傍晚,或是從傍晚到深夜 。話題會從今下午吃什么飯到俄烏沖突,從小時候的惡作劇到老了想過怎樣的生活,從“拉拉”到“闖關東”,從自家寶貝到班上的孩子,從小偷騙子到某國的總統大選,從做媽媽的小確幸到當老師的苦與樂,從門口的小賣部到云南的玉龍雪山,從《康熙王朝》到《大江大河》,從孫少平到尼都薩滿……
這時候的我們,不是女兒、兒媳,也不是妻子、母親,更不是員工、老師,我只是我,你只是你,她只是她,我們都卸掉鎧甲,摘下面具,還原成了我們自己。
全縣初中語文教學的“天花板”許老師,一改平日的嚴肅認真不茍言笑,可愛得像個孩子,時不時地摸一下額頭來段笑話,惹得我們笑得前仰后合,就差揉腸子了;課堂上名言警句詩詞文賦信手拈來、文章里才華橫溢感情細膩的暢老師,也沒有了往日的沉穩內斂波瀾不驚 ,毫無違和感地接過他人的話茬娓娓道來;本就豪爽灑脫的席灝這時更是繪聲繪色,手舞足蹈。不善言談的我也能如魚得水,安靜時目光在他們中來回流轉,激動時高談闊論眉飛色舞。
第一次遇見許老師是在縣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中,她是作課老師,七八年過去了,那節《杞人憂天》依然讓我記憶猶新。她的示范課,改變了我以前認為示范課、公開課、優質課只是課堂藝術的精彩表演這一認知,我開始在課堂的廣度、深度和恰當聯系生活實際等方面下功夫,在下一年的優質課競賽中,我有幸榮獲縣、市一等獎,省級二等獎。她樸實的教學風格、充實的課堂內容、精巧的課堂設計、親切自然的課堂語言,無不像一面旗幟一樣引領著我。
認識暢老師是在疫情開始時的那個假期,當時教研室打算編寫一本適合家長、學生、老師共同閱讀的《家校讀本》,邀請了幾位老師一起寫作,我和暢老師都在其中。我們經常互相修改新寫的文章,她文思敏捷,見解獨到,對我的文章總能提出誠懇的意見和建議。后來關注了她的公眾號,一口氣讀完所有的文章,才認識了在生活中滿懷感恩、在工作中飽含熱情、待親人朋友溫暖體貼、對學生寬嚴有度的暢老師,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教研室成立了學科教研中心,我是執行主任,席灝是教研中心的成員,我們就有了工作上的聯系。陽光上進、率真大方,是她給我的第一印象 。在后來的交往中才了解到,她是體育專業的佼佼者,教的卻是初中語文,典型的“打體育的教語文” ,竟然還成了名師,不僅語文功底扎實雄厚,更令人嘆服的是她時時處處為學生的成長和未來著想的教育情懷,不但教學成績顯著,在這一年里,她文學素養也是突飛猛進。對于公眾號,在暢老師的影響下,我早已躍躍欲試,因為操作失誤而長期擱置,看著席灝申請的“灝文好語”有聲有色,茁壯發展,那顆沉寂已久的種子又萌芽了,我終于下定決心申請了“冉冉拾光”。我們不奢望成名成家,只希望用文字記錄我們普通的生活,讓那些匆匆溜走的平凡時光留下一點閃光的足跡。
席灝的公眾號“灝文好語”從有這個想法到落地生根似乎只是彈指之間,如今已經十期了。新的一年里,愿她的好文層出不窮。愿我們依然有空一起夏天聽雨煮茶,冬天踏雪尋梅,春天剜苜蓿芽,秋天摘野菊花。一季有一季的風景,一天有一天的快樂。
許淵沖先生說:“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回憶。”在彼此照亮的時光里 ,愿我們有更多值得記住的日子,愿我們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