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冬至,在石家莊參加發布會,很晚了,吃了幾個水餃,就算過節了。一般冬至都會有吃水餃的習俗,不知道什么緣由,只是知道冬至吃水餃。至于原因也有很多種,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為了紀念神醫張仲景。
中國有二十四個節氣,其中作為節日來過的沒有幾個,而冬至就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其實冬至到了,也意味進入了一九了,今年的天氣不是太冷,到現在進入數九的階段,還那么的暖和。地里的莊稼又要減產了,俗話說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以往的這個時候早就下過幾場大雪了。前段時間給家里打電話,然后我問家里的情況怎么樣,也是不好,其實這個二十四節氣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是為了應對農時而制定的一個時間表。小時候我們就經常背二十四節氣表,因為家是農村的,老師也是最近村上的,所以我們也纏著老師講這些東西,當然以前只是覺得這些話很好玩,讀著很順,后來才知道這叫押韻,一般的古詩都是押韻的,其實到現在都還記得老師給講的一些節氣的事。尤其是關于家里的事情,那段時間一直在背節氣表,最后還得意的去向爸媽顯擺。呵呵,現在看來有點幼稚了。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于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有一種說法是說這個節氣表是按照以前平原地區的農民創造的節氣改編來的,我覺得挺適合我們這個地方的。
其實我發現古代人的智慧還是比我們要高的多,很多時候我就想不通在當時的條件下,是怎么琢磨出來那么多的東西呢,不過現在的年輕人都只記得外國的節日,對于我們的傳統節日卻視而不見,不得不說是我國一個教育的失敗點。
我喜歡過傳統節日,總是感覺很親切,一種說不出的喜歡。關注外國的節日的時候不要忘了我們自己的節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