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睡了很久,天氣太冷不想出門就窩在家里看電影。翻出一部老電影,1994年拍的,分上下兩部,但是據說票房不太好。第一次看這個電影是在cctv6,當時年紀小,感覺笑點很多常常一個人笑到喘氣。此后就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過重播,播一次看一次,甚至后面都能記住臺詞了。前年電影院重映,宣傳的鰲頭是重現當年被刪減的11多分鐘,我們看的那一場座無虛席,有許多人說,是因為欠他一張電影票而去觀看,包括我。
周星馳的電影總是從莫名的笑點中看出莫名的心酸。以前看美國大片,里面的主角都是有著平安的職業、平凡的家庭,卻可以通過一些奇遇或是巧合、自身的努力、貴人相助等等最后變成大英雄,看起來心潮澎湃激動萬分,但是那時候我接觸到的國產電影不是青春濫觴就是金錢流欲,不是浮夸的場面就是沒有營養的炫富對白,總之,很少在屏幕世界里找到過文化自信。
后來我看完了周星馳所有的電影,不止一兩遍。
有時候為他飾演的人物捧腹大笑,有時候心酸落淚,他是我心中真正的“喜劇之王”—當所有喜劇反映出真實的意義,而當我也不再把它看作純喜劇,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這是周星馳的電影真正帶給我的。
電影開頭:導演劉鎮偉,編劇技安。技安是劉導的筆名,我認為不會寫東西的作家不是一個好導演,或者說一個好的導演一定有好的想法。王家衛在拍攝《春光乍泄》的時候在阿根廷輾轉了一個月都沒有想好拍什么,當所有取景完畢之后他的靈感噴涌而出,色彩的切換,音樂的選取,甚至畫面布置、美術設計,導演想要呈現在影片中的,他都有想法。有學長的畢業設計是一部微電影,講的是一個少年的沉淪,少年殺了人并埋了起來,但他又認為是自己在做夢,自己并沒有殺人,可是事實擺在面前,他想去自首可是又畏懼,隔天又自我麻醉是夢境,而他真實的把夢境當作現實,又在現實中陷入夢境,真真假假的切換,最后少年自殺了。劇本很好,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沒人能演出效果。學長說,在他們這個專業,每年開題報告交畢業設計的人很多本子都很有創意并且是真的有意思,但是都面臨演員找不出能演的這個問題。所以,有個好導演配上好演員,即是拍出好電影的條件,也是對觀眾買的電影票的責任。
我有個朋友一直想當導演,他有很多點子想展示出來,于是就想通過影視傳播的方式。專業學的播音主持藝術,但由于我們院的奇葩設置,他們播音專業不僅要學本專業內容,還學了文學、新聞學、傳播學、電視技術、攝影、編導、后期…因為我們學校地處民族區,有很多風土風俗,他們總是融合自己的拍攝想法去創造很多有意思的節目。也是因為目前的平臺太小了,學校里有很多真正有內容的學生沒有得到施展之地,但我從不認為他們會就此平凡,總有一天,也會創造他們的電影夢。
其實這部電影是大一的時候,教寫作課的老師提到的,他問我們,為什么電影最后結局西洋劍客和紫霞要對著孫悟空的背影說“你看那個人,他的樣子好奇怪,他好像一條狗哦。”
初看那個背影,是放下,是告別。老師給我們講了魯迅《藥》中的夏瑜。我想在告別的背后,還有一個身穿金甲戰衣的蓋世英雄,他是一個被人所不解、被人嫌棄的“狗”。
睡不著,繼續拜讀一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