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 霸王別姬 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1、萬人敵

《史記·項羽本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項羽年輕時,學習文字知識沒學成,就去學劍,又沒學成。項羽說:“學文字能夠記寫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學劍只能對抗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萬人敵’。”于是學習兵法,又沒學完。項羽學劍不成,卻成了中國五千年公認第一的猛將;學兵沒有學完,卻成了戰無不勝的軍事奇才。項羽不學的是僵死的知識,他愛研究的是實用的兵法。

2、霸王舉鼎

秦末,農民起義風起云涌,24歲的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絡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氣揚地說:“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先讓桓楚手下4名健壯的大漢一起舉鼎,然而大鼎卻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未動。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運起力氣大喝一聲“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舉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滿口答應,合兵從羽起義。

3、取而代之

《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項籍小的時候因為項梁的官司,隨之逃到吳中郡。秦始皇游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 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項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懼怕他了。

4.先發制人

《漢書·項籍傳》:“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

陳勝起義后,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于公元前209年9月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后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5.破釜沉舟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項羽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并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

6、以一當十

《史記·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7、作壁上觀

《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項羽在漳河之濱孤軍作戰抗擊秦軍,在趙國要求下,諸侯國軍隊也兵臨巨鹿城下。他們壘高壁,掘深溝,筑有十多座營盤,作出抗秦救趙的架勢。卻都懼怕秦國兵強勢大退縮營內不敢出兵作戰。

當項羽“破釜沉舟”與秦軍決一死戰時,諸侯國將士都站在壁壘上偷偷觀看。史書上稱其為“壁上觀”。這就是“壁上觀”或“作壁上觀”成語典故的來源和出處。后世,以此成語典故比喻朋友有難,不伸手,不幫助坐觀成敗的錯誤行為。

8.膝行而前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

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誓死滅秦。最后,斷絕了秦軍的通道,殺死蘇角,活捉了王離,涉間不肯投降楚軍,自己燒死了。這時,楚兵為諸侯軍中最強大的,諸侯軍沒有一個不恐懼的。

項羽擊敗秦軍,英名遠播,威震六國。為表彰有功將士,在巨鹿郡建造了一座“封爵觀”,對立功將士論功行賞。封爵觀落成之日召見諸侯國將軍,諸侯國將軍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對項羽畏懼恭維之情溢于言表。

從此,諸侯國尊項羽為上將軍,統領諸侯國軍隊抗擊強秦。

9.披堅執銳

《戰國策·楚策一》:“吾被堅執銳,赴強敵而死。”《史記·項羽本紀》:“夫被(披)堅執銳,義不如公。”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后待秦軍力竭之后才進攻。

宋義根本不采納項羽的意見,說:“夫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這是巨鹿之戰之前,當的話,“義”宋義自稱,“公”宋義尊稱項羽。項羽不可忍,遂進賬殺了宋義,稱其反叛,將士遂擁戴項羽為上將。

10、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咸陽后,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

項羽宴劉邦于鴻門。“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現在常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比喻言行表面上雖有名目,實則另有所圖。用“鴻門宴”表示明知是隱藏危險的邀請但又不得不去,有進退兩難的含義。劉邦和項羽在鴻門會見,酒宴上,范增想除掉劉邦,讓項莊舞劍,以便乘機殺掉劉邦,于是留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典故。

11.匹馬單槍

五代·楚·汪遵《烏江》詩:“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楚漢戰爭的決定性戰役垓下之戰,霸王突破重圍,率領28騎奔向烏江。項王不愿過江,就對亭長說:“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賞給你吧!”于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項羽在烏江邊上最后只剩下匹馬單槍,自知無顏而拔劍自刎。

12.一決雌雄

《史記·項羽本紀》:“愿與漢王挑戰,決雌雄。”

楚漢之爭,百姓多苦難。在廣武戰場,楚漢相持未決,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動蕩紛亂好幾年,只是因為你我兩個人,我想要和漢王單獨挑戰,一決雌雄,不要讓天下的子民受苦了。”劉邦絕不同意,對項羽說:“吾寧斗智,不能斗力。”

13.婦人之仁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鴻門宴中,項羽因劉邦為年長老者,而犯了婦人之仁,沒能痛下下黑手暗算劉邦的決心,所以后來丟掉了天下,最終自己也被劉邦殺死。由于楚漢相爭,從此這個成語就十分出名了。

項羽猶豫中可以婦人之仁地放過了劉邦,而劉邦取天下的時候,就不會給項羽再有機會。“婦人之仁”兼指還有同情自己敵人的意味兒。

項羽重情義,千古留美名。

14.錦衣夜行

《史記·項羽本紀》:人或說項王曰:“關中……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秦末,劉邦、項羽等起兵反秦。劉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陽(今陜西西安市東渭城故城),接著項羽也趕到了。原先各路將領曾互相約定:誰先進入咸陽,誰就在關中為王。項羽因此很不樂意。他帶領人馬,沖入城內,大肆屠殺,并且殺了秦降王子嬰,放火焚燒秦宮,大火一連燒了幾個月都沒有熄滅。項羽還搜括了許多金銀財物,擄掠了一批年輕婦女,準備回到東方去。

當時有人勸項羽仍在咸陽建都,因為“這里關中地區,有險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業。”項羽看看秦宮都已燒毀,殘破不堪,同時又懷念故鄉,一心想回東方,便說:“人富貴了,應歸故鄉,富貴不歸故鄉,好比錦衣夜行,誰看得見?”。

15 沐猴而冠

滅秦之后,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16 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漢高祖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17 霸王別姬

項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項羽左右,但項羽要率領精騎準備突圍,不得已作歌與虞姬訣別,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與項羽淚別。 霸王別姬后又被改編為戲曲、影視、小說、歌曲等文藝作品。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18 烏江自刎

西楚霸王項羽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

歷史評價

毛澤東指出項羽戰敗的三個錯誤: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走劉邦;機械遵守鴻溝協定;以及建都徐州。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56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01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06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7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35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28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0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6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1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75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1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95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08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