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繼續上瑜伽大課,老師有兩點提示非常重要,也非常讓人有啟發。
一、在所有動作里核心都不能丟,所有動作都是先啟動核心,再啟動肌肉。
核心,我們熟知的是以橫膈膜為頂,盆底肌為底,圍繞腰椎一整圈的肌肉。還有兩處納入核心范圍的一是脖頸以下,肩胛骨、斜方肌處的后背部;二是圍繞骨盆髖關節的一圈肌肉。核心的啟動并不是指這幾處肌肉的用力,也并不是肌肉越用力越好,而是當身體各處在它本應在的位置上時,身體的核心就會微微啟動。后背部的核心啟動,首先是要把肩膀頭回歸到正確的位置上,從身體側面看肩膀頭、手臂同頭頂、胸椎在一條直線上,大臂內側微微夾緊腋窩,這時后背的核心就已經微微啟動了。骨盆處的核心,骨盆的正位首先取決于腳的位置,雙腳并攏,腳掌均勻有力踩實地面,不要內八和外八字。膝蓋對準第二腳趾,不要內扣,對于大腿前側肌肉容易跳出來發力的人來說,可以略微彎曲膝蓋,讓大腿外側和前側的肌肉放松下來。尾骨可以略微凸出一些,臀肌就會略微啟動起來。在骨盆和后背部的核心啟動的基礎上,將胸向上挺,向后背靠,肋骨不要凸出,使得上半身回到身體中線上,這是腹部會有被拉伸的感覺,腹部的核心也就啟動了。在我們進行任何體式練習前,都要先啟動核心,由核心帶動身體進行運動,配合呼吸,不需要太多的肌肉力量。如果反過來,我們先啟動了肌肉,那么核心基本上就很難再找到了,純粹由肌肉來帶動的練習一方面比較吃力,另一方面也無法調整肌肉的發力問題,可能的結果是越練習問題越嚴重。
二、你如何理解體式會直接影響到你的練習。
就以站立前屈來說,如果練習者認為這是一個拉伸大腿后側肌肉的體式,事實上它也的確會有這樣的效果。那么在做這個體式時會想當然地在前屈前先將雙腿繃直,大腿前側和外側會用力發力,有可能會有膝超伸的現象,然后再上半身向下進入前屈。如果是這樣進入體式,大概率大腿骨不會“插”如髖關節中,骨盆也無法收緊和穩定,雖然拉伸了大腿后側肌肉,但腹部的核心是丟失的,也沒解決假胯寬的問題。如果練習者認為這個體式是用來拉伸上半身的,那么就容易在前屈時極力用頭去觸碰小腿,雖然拉伸了上半身,但多半是以腰椎拉長為代價的。還容易因為想要頭碰腿而使得大臂脫離了肩膀窩,失了穩定。而實際上當深入到站立前屈體式后,會有拉伸大腿后側、延展胸腔、拉伸脊柱的作用,而這都需要建立在正確進入這個體式的前提下。正確的進入站立前屈,首先就是要讓骨盆處的核心、腹部的核心、背部的核心啟動。如何啟動?站立后略微屈膝,大臂內側夾向腋窩穩定肩膀,手抓大腳趾后仍舊啟動大臂內側,伸直手臂將胸腔推出去,啟動腹部核心,再由呼氣引導進入前屈。幾個呼吸后,可以嘗試在身體適應的基礎上推高臀部,伸直雙腿,頭再去找向小腿方向,進入更深入的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