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有云: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難道吃魚一定要吃魴魚,難道娶妻一定要娶齊國的姜姓女子?)雖然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阿Q精神,也從反面印證了當時齊姜在大國之間的聯姻里是很有市場的。也因此,在各國政局里頻頻出現齊姜的身影。
首先要說明一下,為什么都叫齊姜,春秋時期女人都很少有自己的名字,如果是有點地位的宗室女,就會有個姓,齊國宗室姓姜,所以嫁出去的宗室女就叫齊姜,意思是來自齊國的宗室女。如果在那段歷史中出場機會比較多,后人為了便于稱呼,就會在姜前面還加個字以示區別,比如齊文姜、齊宣姜等,這都是后人在姜前面加了她國君丈夫的謚號或是別的含義的字。
舉個例子就能清楚了,那個先嫁晉國太子圉后嫁重耳的秦國宗室女,她肯定姓嬴,太子圉(yǔ )離開秦國回國后當上國君,謚號晉懷公,所以稱她為懷嬴。太子圉當時為了不被秦穆公發現,沒有帶她一起回國,所以懷嬴其實算是跟姬圉事實離婚了。等到重耳到了秦國,秦穆公又把這個懷嬴嫁給重耳,重耳是圉的叔叔,開始不肯娶,身邊人說,你都要去奪自己侄子的王位了,搶了自己侄子的媳婦又怎么了。重耳為了獲得秦國的支持,于是就娶了這個懷嬴。重耳當上國君,就是后來我們說的晉文公,所以這個懷嬴又被稱之為文嬴。
話題轉回到齊姜身上。還是按年代先后來說吧。
第一個齊姜,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被細致描寫的美人,描寫她美麗的句子也成為后世描寫美人的范本?!?i>手如柔荑(tí),膚如凝脂,領如蝤蠐(qiú qí),齒如瓠犀(hù xī),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i>(《詩經 碩人)她是齊莊公(齊前莊公,有時候不同時期會有兩個謚號一樣的國君,后人為示區別,分別以“前”“后”稱之)的女兒、當時太子的妹妹,可見是嫡出,嫁給衛莊公(衛前莊公),后人也就稱之為莊姜,可是她雖美卻生不出兒子,因此衛莊公又迎娶一陳國女子厲媯(guī)為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卻早夭了,衛莊公又寵幸厲媯的妹妹戴姒,生下了公子完,戴姒不久后就死了,于是公子完就養在莊姜名下,被立為太子。衛莊公死后,太子完成為國君,即為衛桓公。衛桓公繼位15年后,被自己的庶弟州吁(莊前廢公)弒殺,是春秋時期第一個被弒君篡位的國君。
有關莊姜,朱熹還認為她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女詩人,因為《詩經》中的《燕燕》這一首,《毛詩序》里說是“衛莊姜送歸妾也。”也就是上面我們所說的莊前廢公州吁殺死了衛桓公自立為君之后,莊姜送衛桓公的姨母厲姒回陳國時所寫。這首也是《詩經》里很有名的詩歌:“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可見莊姜從美貌到出身到品行到修養,無一不是很出色的。也是這幾個姜里最正派且沒有爭議的。
第二個齊姜,也跟莊姜有點關系,她也是衛莊公的妾室,地位不高,后人稱之為夷姜,可見也是姜氏女,夷字往往指少數民族,所以我懷疑是莊姜的陪嫁丫頭之類的。衛莊公死后,夷姜與衛莊公的兒子姬晉有私情,并生下二子,一名伋(也稱急子)、一名黔牟。莊前廢公州吁殺了自己的大哥衛桓公上位后,沒多久也被弒殺,于是衛桓公之弟姬晉撿了個現成,做了國君,即為衛宣公。上位后,衛宣公就把夷姜扶為夫人,其所生子伋成為太子,還給他選了兩個人做師傅即左右公子。不過好景不長,夷姜死后,太子的地位就下降了,當然這也跟第三個出場的齊姜有關系。
第三個齊姜出身不錯,是齊僖公(齊莊公的兒子,莊姜的兄弟)的女兒,她先是被聘給衛宣公的兒子衛國太子伋(上面那個夷姜所生的兒子)為妻,但衛宣公聽說她十分貌美,便將伋子支走,在淇水上建立新臺,迎娶立為自己的夫人。所以后人稱之為宣姜。《詩經》中《新臺》一詩就是講了這件事,《毛序》解說:“《新臺》,刺衛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臺于河上而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薄?i>新臺有泚,河水彌彌。燕婉之求,籧篨不鮮。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i>
衛宣公十分寵愛宣姜,生了兒子壽和朔(后來的衛惠公)。(夷姜自殺了,是因為失寵還是因為要給宣姜騰位子就不得而知了。)宣姜跟小兒子朔商量殺害太子伋,衛宣公派伋出使齊國,宣姜就派人在邊界殺伋,大兒子壽仁厚,趕去告訴伋讓他不要去,伋認為父王交代的任務不可不完成,仍堅持前往,壽沒辦法就把他灌醉了,自己拿著出使用的白旄(máo)趕去,結果被人殺死,伋酒醒后趕過去正好看到被殺一幕,于是哭道,你們殺錯人了呀,應該殺我呀。結果也被殺死。
公子朔沒想到一石二鳥,太子伋和大哥壽都死了,于是順順當當成為太子,一年后衛宣公死,朔順利繼位,是為衛惠公??墒钱吘顾衔贿^程不太正常,之前太子伋的師傅左右公子也不是吃素的,他登位三年就被左右公子政變成功,立伋的兄弟,也就是夷姜生的另一個兒子黔牟為君。朔逃亡到齊國,請求舅舅齊襄公(齊僖公的兒子,宣姜的兄弟)的幫助,而宣姜則還在衛國,左右公子因為齊襄公的原因也不敢對她怎么處理。齊襄公為了保全自己的姐妹,就把衛宣公的一個庶子公子頑(朔的庶弟,也有說是伋的另一個兄弟,當時在齊國,很可能是衛宣公時期的人質)送回衛國,并讓宣姜嫁給公子頑,頑不同意,卻被強迫娶之。(《左傳》里記載的這一段故事很污: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強之。)生了三子二女,長子早夭,次子申(后來的衛戴公),三子毀(后來的衛文公)。
公子朔在齊國一直策劃復位,八年后,在齊襄公的幫助下,殺死了左右公子,重新繼位。之后又當了21年的國君。不過母親變成了兄弟的老婆,衛惠公這心里也不好受?!对娊洝防镉泻脦资自妼懙叫F渲斜容^有名的就是《詩經·墻有茨》”墻有茨,不可埽也。中篝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墻有茨,不可襄也。中篝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墻有茨,不可束也。中篝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大概意思就是墻上長滿了蒺藜,無論如何掃不掉。你們宮中的話,實在沒法說出口。如果真要說出來,那話就難聽死啦。
衛惠公死后,他的兒子公子赤繼位,是為衛懿公。衛懿公繼位后,終日只知奢侈淫樂,喜好養鶴,竟賜給鶴官位和俸祿,因此遭致臣民怨恨,后被赤狄攻國時所殺。在位八年。
這個時候,衛惠公本來就沒有多少后代,有說法說是他逃亡的時候,他的后裔都被殺了,就剩個獨苗苗赤也就是衛懿公,也沒留下后代,前太子伋、代太子伋死的公子壽都沒有后代,公子頑也死了,于是就立公子頑和宣姜的第二個兒子申(第一個兒子早死)繼位,是為衛戴公,不過沒一年就死了,又立了公子頑和宣姜生的第三個兒子毀為君, 是為衛文公。他還比較靠譜,減輕賦稅,慎用刑罰,發展農耕,衛國總算在他手上有所發展,在位二十四年左右。
這三個姜姓女都與衛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