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齊姜,是齊僖公的女兒,第三個齊姜的親妹妹,后人稱之為文姜,這個”文“字比較特殊,不是取自國君丈夫,而是因其有才華,所以叫文姜,《詩經》里據說有幾首她寫的詩。
她的故事也相當曲折。正當妙齡時,與姐姐都艷名遠揚,求親者不少,齊僖公看中了鄭國的太子忽(鄭莊公的長子,后來做了鄭昭公,他弟弟叫突,一個忽然,一個突然,這名字起得還真好,可惜當了沒幾個月的王就被弟弟突奪了位,隔了四年又搶回王位,可當了兩年又被下臣射死),要把女兒嫁給他,結果忽說“齊大非偶”,覺得高攀不起。后來北戎入侵齊國,齊國向鄭國求援,鄭莊公派太子忽援助,打敗了北戎。齊僖公又提起這件事,太子忽還是推辭了,有人問起,他說以前是高攀不起,現在幫了齊國的忙,再娶她,那不是用鄭國的軍士換取自己的婚姻嗎?百姓會怎么看我?意思是現在幫了忙,可地位還是懸殊,娶了她就變挾恩圖報了。反正這邏輯有點讓人搞不懂。
被他這么兩次拒絕,齊姜就很被動了,從搶手貨一下子變成滯銷貨。齊僖公很頭疼。齊姜也很惆悵,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跟自己的哥哥諸兒(后來的齊襄公)好上了。齊僖公沒辦法,想盡快將齊姜嫁出去,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有關文姜與哥哥諸兒的事情各國上層也都有點耳聞,都不太愿意做接盤俠。齊僖公看了一圈,發現一個好對象——魯國魯桓公。
(魯桓公名允,其母親是僅次正室的右媵,原來是訂給魯惠公兒子息的,后來被魯惠公搶了,因此地位比較高,連帶允的地位也很高。老爸魯惠公死的時候允才9歲,他的庶兄息為了以后允能當國君,就先占住位子代為攝政,也就是魯隱公,也是《春秋》記錄的開始,魯隱公當了11年國君,魯國大夫羽父權勢很大,為了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就勸魯隱公殺掉弟弟允,隱公說,本來我就不要當這個國君,是擔心允當不了國君我才先攝政的,現在他年紀大了,我也準備退位了,我連退休的地方都找好了。羽父沒攛掇成功,怕魯隱公把這個事情傳揚出去,干脆去找允,說魯隱公要殺你,你還不如先下手為強,并且自告奮勇說自己去殺魯隱公,允被勸服了,就讓羽父找機會殺了魯隱公,之后繼位。魯隱公為人寬厚,頗有聲望,外交上也比較活躍。魯桓公上位后,為了掩蓋弒君的罪行,還找了個替罪羊殺了。魯桓公在這樣的情況下登位,確實有點勢弱,羽父的權勢變得很大。)
為了謀求齊國的勢力,魯桓公就去齊僖公那里求娶齊文姜,前去求親的就是羽父,齊僖公馬上答應了,在送親時候,本來是兄弟送親,齊僖公擔心諸兒鬧事,還不合禮制地親自送親到魯國。
文姜跟了魯桓公后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名同(后來的魯莊公),次子名季友。十三年后,齊僖公壽終正寢,諸兒繼位,就是齊襄公,四年后,文姜要求回齊國看看,這時大兒子同也已經17歲了。魯桓公想想出嫁這么多年沒回去過,齊襄公登位時也沒去祝賀,這次正好去齊國加強聯絡。于是和文姜一起去了齊國。沒想到文姜跟哥哥齊襄公諸兒舊情復發,在后宮私會被魯桓公撞破,魯桓公斥責文姜,并準備離開齊國,齊襄公設酒宴送別魯桓公,卻在灌醉魯桓公之后,指使公子彭生在為魯桓公駕車之際動了手腳,使魯桓公死于車上。魯國人要求嚴懲兇手,公子彭生被推出來做了替罪羊。之后文姜也不敢回魯國,她的大兒子同繼位,是為魯莊公。
《詩經》里有好幾首詩據說是文姜思念哥哥寫的,也有幾首詩是諷刺文姜的,比如《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意思是既然嫁了人了怎么還要舊情難忘,又說魯桓公,既然娶了齊姜,怎么還不嚴加管束?
文姜的大兒子魯莊公繼位第八年的時候,齊襄王死,齊國大亂,魯莊公也卷入了齊國幾個公子的奪位之爭,公子糾和管仲逃到魯國,可后來公子小白上位即齊桓公,逼迫魯國,魯國就殺了公子糾,并放回了管仲。還有比較有名的故事是曹劌論戰“一鼓作氣”,來自魯莊公與齊桓公的長勺之戰。等齊襄王死后,文姜后來也回到了魯國,幫助魯莊公打理朝政,頗有手腕,魯國后來也成為經濟軍事強國。魯莊公在位32年,在春秋時期算待機時間比較長的國君。
第五個姜姓女子,是魯莊公的夫人,也就是文姜的兒媳婦,《史記》說是齊僖公的女兒,不過時間上對不上,因為她嫁給魯莊公的時候,齊僖公已經死了二十七年了,所以很有可能是齊襄公的女兒,因為其導致了魯國的混亂,而且下場凄慘(被叔叔齊桓公所殺)所以她有個謚號為“哀”,稱之為哀姜。魯莊公在娶哀姜之前就有了一個兒子叫般(斑),之后娶了哀姜后,哀姜沒有生育,魯莊公又寵幸了哀姜的妹妹,就稱其為叔姜(叔就是小的意思,類似大小喬的這種稱呼),得子啟方(后來的魯閔公)。魯莊公又有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季友(這三人的后代發展成魯國的三大家族,因為都是魯桓公的兒子,史稱“三桓”,獨立于王權之外的三大權勢。其中季友是魯莊公的同母弟,文姜的二兒子)。哀姜跟慶父私通。魯莊公得了重病,想讓般繼位,先試探叔牙,沒想到叔牙推舉慶父,魯莊公心都涼了,連忙找來自己的同母弟弟季友商量,季友說當然應該讓侄子般繼位,聽說叔牙推舉慶父,就假托國君之名毒殺了叔牙,在魯莊公死后,季友助般繼位,慶父不服,派人刺殺了般,并發動政變,驅逐了季友。魯人后來就奉為啟方君,哀姜和慶父在般繼位前是擁立啟方的,等啟方真的為君了,慶父又想自己做國君了,哀姜不知道為什么也支持慶父,合謀害死了魯閔公啟方(啟方算在哀姜名下,也算是哀姜的兒子了,啟方繼位,哀姜就是太后,為什么要害死兒子,讓情人上位,實在是想不通。)
可是,就算害死了魯閔公,慶父想當國君,魯人還是不同意的,魯人驅逐了慶父。季友回國,找了魯莊公的另一個庶子申即位,是為魯僖公。魯國通緝慶父,慶父在押解回國途中自殺了。齊桓公當時已經稱霸,哀姜與叔叔私通,又幫慶父連弒二位國君,這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齊桓公就把出逃在外的哀姜引渡回齊國,之后將其殺死,“以尸歸魯”。魯國仍以夫人禮下葬。同樣是齊姜,魯莊公的母親文姜私通哥哥,也害死了國君,卻得善終,而哀姜卻被自己的叔叔所殺,魯人對其還是同情的,因此謚號“哀”。
同樣也叫哀姜的是魯僖公的兒子魯文公的正妻,生了兩個兒子,可是等魯文公死后,她的兩個兒子都被害死,庶長子公子俀繼位,是為魯宣公,她只好離開魯國回齊國,在集市上大哭,“天乎,仲為不道,殺適立庶?!?/i>也因此,魯人稱之為哀姜。就算第6個吧。
這幾個姜姓女子是都與魯國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