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主要說了曲線成事的現象和效果,今天在重新閱讀《心智突圍》這本書后,給這個想象找到了思維的根源——系統思維。
系統思維和線性思維是相對的。
所謂線性思維,就是認為輸出結果跟輸入條件成正比,只要解決了原因就能解決問題。比如白菁認為解決僵尸車的方法就是拖走,原因是僵尸車堵著路,拖走就解決了,路不就通暢了么。
人類世界是個復雜的世界,存在這很多非線性的關系,它們并不是單一原因的簡單問題,而是系統性的復雜問題。
僵尸車背后有著老蔣一家解不開的結。
這個時候就要使用系統思維。
所謂系統,就是多種元素多個部分組成的整體——各個部分之間以不同的結構關系組合起來,同時又作為整體又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縱觀白菁等志愿者的目標——拿到三分之二小區住戶的簽字,然后維修電梯。
系統一般包含三個因素,如果我們把維修電梯整個項目看成是一個系統問題的話,可以如下歸類——
元素實體:小區志愿者和小區居民
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居民認為小區志愿者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志愿者對于很多成年頑疾也束手無策
系統的功能或目標:拿到簽字,順利修電梯
白菁和芳姐一起努力,跳出線性思維,用系統思維來進行問題的拆解。
明確系統的目標:不再僅僅為了拿到簽名,而是真心為小區居民辦實事。
確定系統元素:開辦托管中心,集中管理寵物,化解年輕人與老年人搶地盤沖突,解開老蔣心結拖走僵尸車,幫助于海洋升級小賣部……
建立系統的增強回路:在反思中成長,白菁們利用微博抖音和住戶媽媽群等網絡工具,讓志愿者的工作被看見,也讓大家的初心被看見。
設置調節回路,維持系統穩定:白菁遇到困難和非議后,芳姐勸慰,讓她好好調整,這就是一種調節,讓子彈飛一會兒,讓問題停一會兒。
進入更大的系統,實現自我賦能:這個簽字修電梯問題解決后,不久遇到了疫情,這是一個國家系統問題,但朝陽小區在志愿者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合力戰勝疫情,并且播撒了愛的種子。
現在想來,任何思維的底層還是心智模式的問題,心智模式是一個人對人、事、物慣有的態度和看法,如果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不及時跟新迭代心智模式,估計就會被淘汰了。
以此警戒自己:不要自我設限,要由內而外地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