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憑什么給你打高分
今天的這個文章呢,又是用語音識別來做的。
今天我想說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就是經常有學生覺得自己和自己的閱卷老師是處于對等地位的。注意,我說的不是平等,而是對等地位,平等的意思是,在法律上的意義,每個人,享有的權利和義務是一樣的。而對等的意思是指的每個人的實際的,權力和實際的地位是一樣的,這叫對等。
那么,閱卷人和考生的地位是不是對等的呢?試卷的出題人和閱卷的教師,以及考生,他們的地位是對等的嗎?
當然是不對等的,很明顯,出題人的實際權力,要比閱卷人高,要比考生高。出題人出的題之后,考生只有按照出題人思路來答題。而閱卷人也只能按照出題人給定的標準答案尺度,來進行閱卷。
所以非常現實的來講,每一個考生,其實他都要取悅兩個人,如果它要拿到高分的話。
對于出題人來說,每一個考生都應該去揣摩出題人的,心態和意圖。舉一個,例子,在我們最近幾年的高考默寫題當中。《師說》這篇文章出現的頻率就非常高。它背后的道理是,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的經典文學當中,歌頌教師的文章其實并不多,出名的也就這一篇,而你的出題人一定是個教師,他才能出題。所以,當老師的當然愿意將教師的地位提高了,因此他們就特別愿意考這篇文章。
同樣的道理,只要是高考作文里涉及到教育類話題的,考生在進行答題的時候,一定一定要將所有的問題歸咎于社會,將所有的功績歸于于教師。就像2015年的全國一卷,那個漫畫題一樣,考生可以說這個社會上對于分數的功利化追求如何如何的不好,但是考生一定不能過分的強調,老師造成的這種對于分數的功利化追求。其實邏輯也很簡單,之所以要追求這個分數,并不是老師們真的要追求這個分數,而是這個社會,需要去追求這樣的分數。
啊,今天呢,就先說這么多,條件所限,非常抱歉,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