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連休的第三天,想著早點起來看書,將手頭上幾本書看看完,結果又睡到很晚,然后陪孩子出去走一趟,玩玩手機一天就又過去了。于是就又會心生愧疚,噢,怎么一天又過去了呢,免不了會有罪惡感。是的,如果要堅持長期地記錄,就需要保持大量的閱讀,而很多時候,時間就是被自己這樣隨波逐流浪費掉的。
想起訓導篇的幾句:人在太陽下辛勤勞作,為人究有何益﹖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仍常存在。萬事皆辛勞,無人能盡言:眼看,看不夠;耳聽,聽不飽。(1:3,8)?愛錢的,錢不能使他滿足;愛財的,進益不能使他滿足:這也是空虛。錢財增多,消費的人也隨之增多;財主除飽享眼福外,能有什么益處﹖工人不論吃多吃少,總睡得香甜;飽食的富人,卻難于安眠。(5:9-11)他赤身出離母胎,也照樣赤身歸去;他勞力之所得,絲毫不能帶去。(5:14)在空虛,消逝如影的人生少數歲月內,有誰知道什么事對人有益﹖(6:12)”
最近就是發現周圍的人都挺忙碌,朋友圈里也是,有說來不及給孩子準備生日禮物的,有說已經好久沒有回家的。忙忙碌碌,是為了什么呢,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年后買了好幾套書,就是勻不出時間看,總感覺時間不夠。那天陪孩子看《西游記》(老師要求的作業)看到吳承恩通過孫悟空寫看到的百姓景象:“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騾馬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不免忍俊不禁,各個年代的人都差不多啊。忙忙碌碌無非是為了名與利。
但是我還是覺得生活不該單單是如此,包括一周寫一篇周記,不但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梳理下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種放松,也能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有句話說:大多數人都高估了自己1年內能做到的事情,也低估了自己10年內能做到的事情。如果這樣能堅持10年,也是很厲害了。
所以,時間要把握在自己手里,不能白白流失。記得幾天前與一位同學重逢,他說起20年前的事。在我看來,這終究是過去了,生活不能回頭,這就是生活的本質與殘酷之處。這本該是我們最為坦誠地面對彼此的一次,卻又因為長久以來在虛情假意與真情實感間變幻莫測的戒備心,明晃晃地錯過了。想來一切該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