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秋快一個月了,滿眼正是花木凋零之時,葉落歸根,鳥倦歸巢。立在清晨的寂靜里,忽然有故鄉的電話打來,媽媽告訴我,姥爺走了,就在昨夜中元節的亥時,享年九十四歲,從此陰陽相隔,再無見日了。
?????? 姥爺是1924年大同生人,正值兵荒馬亂的年月,軍閥割據,饑饉遍地,加上日寇入侵,使得他家人離散,只得自謀生路。后來姥爺九死一生地輾轉來到內蒙,從此扎根散葉,畢生耕耘于此,亦將長留于此。
?????? 姥爺是一個生性開朗,熱愛生活的人。自我幼時,便常見他在自己院子里一塊不大的菜地上勤加勞作,忙著給葫蘆等蔬菜授粉或施肥,總之是閑不下來。他也是個喜愛孩子的人,尤其是晚輩子孫,更是竭盡所能地照顧和招待。有一次我鬧病,姥爺特意做了一個水蒸蛋連夜送了過來,看我吃下才放心地走了。
???? 后來他的歲數越大,便越像一個老小孩。最有印象的是有一次聽說,他和姥姥賭氣,自己跑到東梁坡下的一個無人住的小房子里“離家出走”,不飲不食,和叛逆的青少年似的,我想起便發笑。
?????? 上大學后,我回家次數漸少,見姥爺次數也更少。一次放假回來,我特意去看望他,他正端著一個笸籮在篩面,見了我非常欣喜。他拉著我的手去存糧食的偏屋,和我說:“你看,黃豆,黑豆,扁豆,綠豆還有玉米,甚也不缺!”看他的樣子簡直滿意極了,像是囤了一屋子珍寶一樣,我倒有點手足無措,便找了些話題閑說。忽然就講到過去的年月和抗戰,姥爺講了傅作義帶部隊勇猛地抗擊日寇,有一年冬天打反擊,將日本人連夜趕進了河里,為守衛綏遠和山西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不禁問,你遇到過日本人么?姥爺有點沉默,他說:“日本人很壞,他們給人灌滿涼水,再用腳把水踩出來,我親眼見過”。?自那后我才知道,姥爺經歷過的苦難,我是無法理解的,他們這一代人,能在兵荒馬亂之中生存下來已屬不易,所以他們總是珍惜糧食,總是笑對生活。
?????? ?零九年,姥姥去世了,姥爺的身體逐漸垮了下來。后來聽二舅講,老人鬧著要回大同找親人,二舅拗不過,開車送姥爺到他記憶里的出生之地,沒想到他還清楚地記得街道的方向,就像一只失落多年的信鴿,遠隔千里,還能尋回自己的老家。
?????? 2015年,我又一次看望姥爺,他已經只能坐在輪椅上活動了。那天晚上,他非常健談,對著我說:“我們姊妹九個,有病死的,餓死的,現在只剩我一個了”,說著伸出一個食指,顫抖著。臨走時,二舅提議照個合影,姥爺堅持要著正裝,頗有些嚴肅地坐好,好像這是第一次照相。??????
????? 今年春節,再次與家人去看望姥爺,他已經無法起床了,身體也干枯起來。他還清楚地認得我,但是說話很慢,“你們現在都是國家的有用人才”,說完努力地伸出一個大拇指,我不禁愧而難當,忙安慰老人好生靜養。又到八月返鄉,再次見到姥爺時,他識別人已經非常困難了,但還是能知道我來了。走時,我握了他那干枯的手而不敢用力,老人蜷縮如同一個脆弱的嬰兒,望之心酸。不想此次已是永訣。
????? 丁酉年中元節的晚上,一個生命軌跡橫跨近一個世紀的善良的老人,停止了呼吸。他在這片熱土上耕耘過,生活過,養育了眾多的子女。他吃了無盡的苦,生離死別,顛沛流離;但他也得享了太平歲月,知足惜福,年至耋耄,得兒女奉孝而安詳離世。愿逝者安息,身歸大地山川,魂歸故里鄉梓。
?????? 作為后輩兒孫,我們身上都帶有這個老人的血脈,這血脈會載著先人的希望和囑托,在歷史歲月中一直流淌下去,周而復始,欣欣向榮,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