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我的姥爺

2017年11月25日,農歷十月初八,清晨六時十六分許,我的姥爺,李迎之先生,與世長辭。在此刻之前,他已經與腫瘤這個病魔斗爭了整整一年,直至最后一絲力氣。他的離世,引發了方圓數十里村子里的人們的哀傷。六十余年的村干部工作,讓廣受他品格感召的人們懷有真誠地悼念。

在發現患腫瘤之前,他的身體很健康,唯一的硬傷是腰腿痛,那是村里建第一所小學的時候,他組織眾多年輕人用肩膀將建教室房梁用的長粗圓木抗到施工現場時,眼看木頭要把年輕人的腰壓彎,木落傷人,他搶上前去,用肩膀和全身的力氣頂了起來。就在此時,聽到腰間"咯吱"一響,半年臥床休養后,又趕緊起來為大伙兒操勞,為鄉親們服務。從此,每逢陰雨連綿,姥爺的腰總需要噴止痛劑。

我的姥爺是個平凡的人,但是卻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所受正規教育不多,小時候跟隨參軍的二哥在南京短暫上過學。因為他的父親突然離世,為了照顧病重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年僅十一歲的他就回到鄉村當起了家里的頂梁柱。這一年,他干過一件后來多次對我講起的故事:為了用豬肉換取更多的糧食奉養老母,他獨自宰了一頭家養的豬。

再之后的故事,其他人和姥爺也陸陸續續對我講過許多,可惜大大咧咧的我所能記憶的出現了模糊,例如帶頭搶災、帶領大家各種大大小小的工程等等,我難以在此準確回憶。只知道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去姥姥家是件很快活的事情。總是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跟隨著媽媽,走過村后長長的樹影婆娑的小路,翻過支脈河高高低低的黃土堤壩,橫穿過相鄰的崔廟村與夾河村,在與人們好奇的互相打量中,到達位于寨李村中央的外婆家。外婆家的大門漆黑斑駁,屋后有一片小廣場,是農忙勞作與農閑堆存柴草的地方。穿過大門后的弄堂,是一個美麗的院井。雖然不大,但是生機盎然,西屋門前有顆棗樹,棗樹南邊是個小小的菜園子,長滿了西紅柿、青椒、茄子、絲瓜等等。東屋的南側是一個野趣十足的雞舍,七八只公雞母雞讓院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嘰嘰喳喳。然后就是老跟我過不去的白貓、黃狗,我分不清它們換了幾代,但是印象里每次去都能跟他們打架玩。

那時候的外婆家對于我就是童話般的存在,總是有慈愛的姥姥給留的好吃的,總是有表姐表弟陪伴的嬉鬧,總是有讓我著迷的姥爺的故事,總要纏著他多講一個多講一個。

直到我也到了十一歲,因為本村的小學只能到四年級,為了更好的學校和方便,家人讓我五年級就讀于外婆家附近的鄉鎮聯合小學,我也搬去了姥爺姥姥身邊吃住,有了那段到現在也難以忘懷的近距離了解和感受他的時光。我才發現,姥爺除了是那個和藹可親會給我講故事的老頭,還是對周圍人們有很大影響的主心骨。家里常常是徹夜通明,小小的一間正屋,在辦公室、會議室、茶室、接待室甚至小小的法庭之間進行功能切換。白天是絡繹不絕的人們,夜晚是噼里啪啦的算盤聲。形形色色的人們在這里工作、談笑、哭訴、聊國際大事。我常常早上起床就能夠打掃出一大簸箕的煙頭,偶爾還有各式各樣的酒瓶蓋子。姥爺花白的頭發、帶著老花鏡、精神矍鑠地伏案認真工作的情境,后來一次次在我工作和學習時的腦海里浮現。讓我每次看到自己字跡潦草的作業本,就會想起姥爺案頭工工整整美觀詳實的賬簿文檔。

過了很久我才明白,姥爺是小村里的干部,而且是數十年無可替代的角色,村里的人無論大大小小處理不了的難題總愛去找他,大到土地劃分、人口普查、翻蓋學校、油井占地、繳納農業稅務,小到鄰里糾紛、婆媳關系、兒孫不孝、鰥寡孤獨撫養等等,周圍的干部、父老鄉親都去找他談論決策與幫助。他的話總是高屋建瓴又入情入理,讓人們心悅誠服,愿意聽。無論誰家遇到困難,他總會把自己的事情推一推,先去急人所難,去解除或緩解別人的困難,哪怕會犧牲自己很多。村里不孝敬老人的年青人、潑皮耍賴的莽漢,見了他出面總會羞赧紅面,懦懦不語。在經濟大潮下,即使與他搭檔的干部有私占便宜的雜念時,他也言傳身教予以制止。有了他在,人們總相信會風清氣正,會邪不壓正。其實姥爺身份證上的名字是“李營之”,但他很多時候總愿意寫作“李迎之”,我想他是喜歡“迎”這個字的,迎來送往,迎面待人,正面迎接困難與挑戰。

在認真嚴謹的工作之余,姥爺是個慈祥又風趣的人,總愛跟我一起看各種歷史劇、人物傳記、故事片等等。我記得爺孫倆深夜一起追看熱劇《宰相劉羅鍋》,邊看邊聊,他也不擔心我第二天上早自習會不會遲到。農忙的時候,我總喜歡嘰嘰喳喳加入大人行列跟著忙碌,但是也常會幫倒忙,他也會一邊干活,一邊耐心的指導我應該怎么辦。姥爺對我上學學習的事情從不僵硬干涉,但是會條分縷析把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把對人間善惡的觀念對歷史人物的評點講給我聽,常常掛在嘴邊“做了公家事,就不能在把私字藏”,把對做人應該坦蕩蕩,做事應該持正公允,學習、做學問也應當奮發向上,謙虛謹慎的精神講給我聽。我后來才想到,這就是所謂的潤物細無聲吧,身教勝于言傳。

從我升入高中,家人就多次督促他退休,應該頤養天年了,這個年紀再也不能如此工作強度。他自己也多次提交辭職申請,可是無論鄉鎮里的主管干部,還是村里的鄉親們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強行留任,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一直為人們勤勤懇懇工作到七十五歲。

他是個很不起眼的老共產黨員,但是確實是一個在他接觸的人們心中真正純粹的黨員。在信仰缺失的市場經濟浪潮中,大部分普通百姓早就漸漸失去了對各種主義的信任和支持。唯有他,讓周圍的人們相信真正踐行黨員精神的純粹的人還是存在的,像媒體中廣泛傳播的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這樣的形象的人,不會僅僅是包裝宣傳出來的,而是實際生活中會有的。姥爺是我自己真正耳濡目染信服的、是生活在身邊大公無私共產黨員之一,姥姥偶爾的抱怨他多少次為了公事為了他人的困難而舍棄自家的活計和利益時,又讓我堅信了這一點。直到2003年高考進入北航系統工程系求學,與在2002年仙逝的我國可靠性事業奠基人楊為民老師失之交臂,但是楊老師遺留給后輩學人的為民精神讓我恍然一悟。姥爺雖然只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黨員,但是他身上所煥發出來的先人后己、先公后私、急他人之所難、不圖名不圖利(后來才知道姥爺每月的工資是75元)、認認真真的為集體而鞠躬盡瘁工作到老的精氣神不是相似的嗎?

他的精神氣質也同樣深遠的影響到了后代孩子們,舅舅姨媽及兄弟姐妹們無論教育程度如何,從事的什么行業,都是兢兢業業奮發有為不圖私利。無論是學校校長主任、企業的高層、有擔當的公務員,都贏得了所在組織與單位的廣泛好評與尊重。有他們在的地方,就讓人感覺有一股清流。當我自己在學術工作之余,做幾個創業項目時,他起初都表示憂慮,擔心我是為了私人利益而瞎折騰,語重心長地委婉地說國家花大代價培養了你這么多年,最終不能僅僅為了多賺錢而忙碌啊。當問明了我是為了力圖補充科研之不足,用實踐來踏出我們這個專業領域的產學研結合的道路,讓產與研都能蓬勃發展的初心時,讓自己的努力能夠最大程度回饋國家與社會時,才表示欣慰。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很長一段時間,舅舅姨媽都勸他搬到孩子們工作生活的城市中來,能夠享受更好更優越的生活條件。姥爺總是不情愿,不舍得那方熱土,雖然生活簡陋一點,但是那里有他牽掛的鄉親們。直到政府主導城鎮化進程加速,那一大片的村子全部被合并,讓人們都集中搬到新型城鎮區域的居民小區里。姥爺才依依不舍的搬到了孩子們身邊,走過開始那段時間的郁郁不樂,最后也坦然接受了盡享天倫之樂的晚年生活,可是他的目光始終看著老家村里人們喬遷之后遭遇的生活困難、各種不便利以及開放商們各種對他們的不公收費待遇等等,想盡各種辦法為他們謀出路。

讓家人們倍感遺憾的是,美好時光總是不久長,城市生活未滿兩年,姥爺便在一次暈倒后被檢查到腫瘤病變,醫生給出的生命期限只有兩到六個月。這樣的噩耗讓我們心傷,總盼望有奇跡能夠發生。可是疾病無情,帶給姥爺很大的痛楚,但他總是默默忍耐,不給子孫們增加任何額外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用他的堅強勇氣,與命運做著最后的斗爭。帶著病痛,姥爺又整整陪伴了親人們一年時間,讓子孫兒女能夠盡最后的一點孝心和長長揖別,并殷殷囑托后事從簡,不要大操大辦。

即使到了臨終時刻,姥爺已經意識模糊不清,可是他仍然就像是有意選擇的一樣,在周五的深夜離世,留給親人一個周末的艷陽天為他送行。人們都說,這個老爺子最終也不愿給大家添加更多不便。直到親眼看著他的骨灰下葬于家鄉江河之邊,我也不愿意相信姥爺真的永遠離開了。

這就是我的姥爺,留給我性格中深深烙印的姥爺。斯人已逝,淚眼朦朧,寥寥短文,以寄托無盡的哀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孫郭志奇2017年11月27日于 北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3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96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88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54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56評論 6 40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55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4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95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25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2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8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8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2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3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2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62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的姥爺,至今都不清楚叫什么名字,也沒有問母親,只記得那時候出門,在姥爺家,在舅舅家總要住個一兩天。那時候...
    奈何橋頭再喝孟婆湯閱讀 120評論 0 2
  • 凌晨4點15分, 姥爺仙逝,終究沒有度過83到84的“坎”。 對于姥爺的記憶,更多的是姥爺開的藥店...
    易之緣閱讀 592評論 0 3
  • 我對姥爺的記憶,是從老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樹開始的,從仲春的嫰芽初吐,到盛夏的繁花滿枝,再到初秋的果熟墜地,一年又一年...
    萬能的造夢者閱讀 528評論 0 0
  • 起因 相對于白天的嘈雜,更喜歡晚上的寂靜,沒有人打擾的時光最寶貴,在這看代碼,正到無聊之際,手機亮屏有通知,拿起手...
    青松pzq閱讀 414評論 0 1
  • 立秋快一個月了,滿眼正是花木凋零之時,葉落歸根,鳥倦歸巢。立在清晨的寂靜里,忽然有故鄉的電話打來,媽媽告訴我,姥...
    半寸頭閱讀 511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