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思維導圖總結自《認知設計》第四章。
由這張思維導圖可以看出,人的記憶方式分為三種,分別是感官記憶、短期記憶以及長期記憶。當然,單單了解了人類大腦記憶的方式和分類還不夠,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利用這些知識。
看超級大腦的時候,你一定也會羨慕那些記憶力超強的選手們,不過,對我們更有用的記憶是長期記憶,學習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把知識長期存放起來,需要的時候取出來,達成知識的融匯貫通和實際運用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短期記憶的很多工作現在已經可以被電腦和機器取代。
下面詳細說一下長期記憶:
陳述記憶
陳述性記憶是那些我們知道自己知道的那部分記憶,是刻意去記住的知識。
情節記憶
情節記憶是與我們自己經歷有關的記憶,以及從故事中得到的一些記憶。為什么我們通常會覺得記住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會比刻意記住一些知識容易很多呢,是因為情節和故事類似。故事可以從邏輯和感性兩個方面共同作用于我們的大腦,它既有框架和結構,而且有一定的連續性,同時,故事還有情緒上的感染力。
如何利用情節記憶學習呢?作為一個學習者,可以嘗試把知識和實際中的應用聯系起來,想象它的運用場景;作為一個學習體驗設計者,也就是老師的角色,可以多利用故事的形式來組織信息,傳授知識時,盡量和學習者的實際經歷有所聯系,或者給學習者提供使用場景的描述,可以更容易讓學習者吸收所教授的知識。
條件記憶
條件記憶和條件反射類似,是一種內隱式記憶。比如你正在高速上開車,從后視鏡上看到警察在你車后,你就會下意識地松開油門踩下剎車。
程序記憶
程序記憶也是一種內隱記憶,我們經常從公司回家之后會完全沒有印象自己在路上的事情,這是一種在我們的記憶在按部就班地知道我們做的事情。
閃光燈記憶
512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在西安上學,我清晰地記得當時發生的所有細節,我們正在四樓的教室上課……這種由沖擊性時間造成的印象深刻的記憶就是閃光燈記憶,這是人在進化中留下的一種生存本能。
為什么人們很緊張的情況下,會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呢,因為在這個時候,人們的記憶的閥門被瞬間打開,記住的東西會比平常多很多,于是有種時間停滯的感覺。同樣,對這種記憶模式的反向利用就是電影中的慢動作,當畫面放慢,同樣的動作用更長的時間播放,觀眾接收到的信息量也隨之增多數倍,于是就有了渲染情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