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多年前,我媽媽的一個同事,跟丈夫出現(xiàn)了情感問題。他的丈夫有了外遇,那個時候,風氣還很保守,婚內(nèi)出軌基本可以被唾沫星子淹死。何況,他的丈夫與她同在一個工廠。
她占據(jù)了道德高位,跑到丈夫的車間去鬧,當著全車間的人罵他丈夫不要臉,陳世美。最終,無法在廠里待下去的男人選擇辭職、離婚。
半年后,男人跟當時的出軌對象結(jié)了婚。她更是又氣又恨。她在同事面前罵老公不是人,不負責任,風流成性。她在女兒面前說她爸爸禽獸不如,親手毀了這個家,只顧自己快活,留她們孤兒寡母受罪。
她每天跟同事抱怨,上班講,下班講。原本大家一起樂呵呵的,她一加進來,氣氛就變了,愁云慘霧揮之不去。同事們有了開心的事情,她心里也不舒服,自己過得這么可憐,她們居然一點不同情,光想著自己的開心事。漸漸地,同事們都開始遠離她。
我媽跟她并不是一個車間,無非就是一次下班路上碰見了,她抱怨時,表達了下對她的同情。第二天晚上就跑我家傾訴了。第三天,第四天,……天天來天天重復同樣的話。
當時我正上高中,課程緊張,作業(yè)多。她長久的抱怨,周而復始地重復這些說辭。給我媽和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我媽不好意思拒絕,只好對她說,我女兒還要復習功課,咱們出去說吧。
長久地聽她抱怨,搞得我媽的情緒也異常低落。她就像個能量黑洞,一直將別人的能量吸進去。到最后,我媽不堪困擾,也開始找各種理由躲著她。
她的女兒每天晚上要聽媽媽的抱怨,白天在學校,面對同學對她家事的議論,無法專心在學業(yè)上。高考沒能考上大學。
她希望女兒能重讀。但是他的女兒選擇去南方打工。因為她女兒也不想繼續(xù)呆在她身邊。
女兒舉行婚禮前,提出想請爸爸出席。她聽到以后,勃然大怒。大罵女兒良心被狗吃了。自己這么多年。辛辛苦苦撫養(yǎng)她長大。居然她心中還想著那個拋棄她們母女的混蛋。她又哭又鬧,堅決不肯。
對女兒來說。母親父親雖然離了婚。但都是她最親的人。她希望自己的婚禮上,父母能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共同見證自己的幸福。但是最終在她母親的哭鬧下。她沒能將請?zhí)徒o父親。這也成了她婚禮最大的遺憾。
她的女兒當了媽媽后,有一年帶著孩子回去看她。一歲半的小外孫正吃餅干,她走過去說:給外婆吃一點。
小外孫本能地把餅干抱住,不肯給她分享。
她立刻生了氣,說:“這個沒良心的。白眼狼。來我們家里,我好吃得好喝都拿給你。吃你塊餅干,你都不愿意。真是小氣。”
這之后,她女兒也很少帶孩子回來看她。因為她害怕母親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到她的孩子。
這么多年來。她母親長期生活在抱怨之中。不管是對周圍的人,周圍的事,總是滿腹牢騷。
她總是抱怨別人對她不好,女兒也沒良心,疏遠她。她卻從沒想過,是自己沒完沒了的抱怨將周圍的人推開,將多彩的生活蒙上陰影。
02
生活是什么樣子的?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因為每個人看待生活的心態(tài)不同。
有的人只看到地上的陰影,有的人卻能看到角落里不起眼的苔花;有的人只看到刺目的陽光,有的人卻看到如洗的碧空;有的人只看到惱人的飛蟲,有的人卻能看到燦爛的花叢……
巴爾扎克說過:“人生的各種不同的變故,是由循環(huán)不己的痛苦和歡樂組成的,那種永遠不變的藍天只存在于心靈中間,向現(xiàn)實的人生要求未免是奢望。”
童話般的國度是不存在的。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遇到不美滿的事情要“放眼量”,想得開,做個豁達、灑脫的女人。
10年前的汶川,21歲的李應霞和家人還有新婚的丈夫,被埋在了廢墟之下。
在廢墟之下,他們的生命一點點消耗。48小時后,終于等到了救援隊。她對救援人員說:“先救那個男的。”那個男人,是她老公。
丈夫就這樣先被救出去了,他只是受了輕傷,12小時以后,李應霞才被救出來。
李應霞的傷勢嚴重,雙腿長時間壓在廢墟中,面臨截肢。聽到這個消息的丈夫一周后不辭而別,不見蹤影。
兩年后,李應霞收到了一張離婚協(xié)議書。
李應霞難以接受,這個自己用生命愛著的男人,竟然如此殘忍。她愿意為他放棄被救的機會,他卻不能接受她變成殘疾。她更不能接受的是,在她最痛苦的日子里,在她被截去雙腿的手術(shù)中,他離開了,沒來看望過她一次。
失去雙腿又失去丈夫,她看透了人性的涼薄,曾經(jīng)試圖自殺。最終,被深愛她的家人罵醒。
為了一個寡情的男人,已經(jīng)放棄了一次得救的機會,難道還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嗎?太不值得了。
從此放棄死念,執(zhí)著求生。
在家人的鼓勵陪伴下,李應霞開始接受康復訓練,戴上假肢,即便每一步都疼得專心刺骨,終于她能夠重新站起來。“能站起來是多么幸福的事。哪怕是腿走到磨出血,自己也能感覺有腿的存在。”
[圖片上傳失敗...(image-31974b-1628825392258)]
重新學會走路的她也重拾自己的夢想。父親從廢墟中挖出她的吉他,她彈起吉他,用歌聲為自己的新生獻禮。
她開始在大排檔唱歌,收入不多,但已經(jīng)可以自立。真的放下心中的憤懣,委屈,開始為自己的新生活努力,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并沒有你想得那么不堪。
北京來的音樂老師周發(fā)現(xiàn)了她,幫助她到北京學音樂。
只要肯努力,生活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2011年,她上了《中國夢想秀》,并參加了《中華達人》的比賽,最終獲得年度總冠軍。
[圖片上傳失敗...(image-8719cf-1628825392258)]
生活不易,何必總活在過去的苦痛中。從過去陰影中走出來的李應霞正一步步為自己的新生活努力,無論怎樣,都別忘了去擁抱陽光。
當你發(fā)現(xiàn)眼前只看得到陰影,不妨轉(zhuǎn)個身,陰影相反的方向一定有光明。
03
喜歡抱怨的人,是精神不獨立的。她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別人的身上。抱怨原生家庭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愛,抱怨老板給的工資低,抱怨老公不體貼,抱怨孩子不聽話。……
但是這些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不能影響事情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抱怨最終還是落到我們自己身上,它影響我們自己的心情,也影響到我們周圍人的心情。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說:“生命中最棒的時刻,就是你認清自己該擔負責任的時刻;你不會再責怪你的母親、大自然或者總統(tǒng),你開始了解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
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個鏡頭:很多農(nóng)民坐在田埂上,一邊休息一邊聊天,還順手把鞋脫下來,倒掉里面的沙子。
鞋子里進了沙子,走起路來當然磨腳,不舒服。如果生活是一雙鞋,心生抱怨,就等于往自己的鞋子放進沙子,它使你行路更難、旅途更累。
正如法國作家伏爾泰所說:“使你疲倦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抱怨之后非但沒有輕松、釋懷,反而會使心情更加灰暗、更加抑郁、更加沉重。
抱怨,只會給自己的人生道路設(shè)障。
生命最終的姿態(tài),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生活,生活就會回饋我們什么樣的態(tài)度。
停止抱怨,放下過去,未來是我們要前往的方向,當下才值得我們好好把握。
- END -
悠然: 曾經(jīng)的媒體人,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寫情感,寫育兒也寫故事。用文字記錄生活,在故事里看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