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生了兩個孩子,一個是我家二寶,一個就是“讀步書林”,如今兩個孩子都在快樂成長著,時時帶給我喜悅與滿足。
又一年最美四月天,又到了“讀步書林”的生日4.23世界讀書日。回望這過去一年,“讀步書林”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呢?她帶給我什么收獲和改變呢?寫公眾號對我意味著什么呢?又發(fā)生過哪些值得一記的事兒呢?
趁這一周年之際,我把這些細碎點滴真實記錄下來,既是回憶、是和自己的真誠對話,也是對讀者的一次坦露心跡。
開公眾號的初心
其實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心意——
開公眾號的念頭,大概起于兩年前,那時我在新浪寫博已有五年多,隨著微博微信的興起,博客日漸蕭條,而微信個人公眾號風生水起。看來我也得與時俱進、轉移陣地。
近十來年里,我讀書興趣巨變,基本告別了曾經(jīng)最愛的小說,轉而對非虛構類書籍上癮。當然,我這個好奇心旺盛的行動派也不會讀完就善罷甘休。經(jīng)過實踐,潛移默化讓我自己長進了不少,至于是哪些,往期文章已經(jīng)啰嗦過很多了。
我希望用文字梳理、記錄下來這些改變是怎么發(fā)生的,讀書怎么就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那些曾經(jīng)令我深思、驚嘆、恍然大悟或者會心一笑的書中智慧,我不希望它們就這么成為過眼云煙。我想再次重溫它們,重溫它們時我想獲得更進一步的領悟,我想用筆梳理它們,并且還想讓更多人也有機會接觸到。
每次走進書房,看到書架上排列整齊的那些書,我總是情不自禁的感到溫暖、安靜與力量。一生都能有好書和文字相伴,何其有幸!
于是,就有了開個人公號的念頭。
我希望這個公眾號主要生產有質量、有價值、有行動結果的讀書筆記,倡導“讀書與踐行中成長”的理念,目標讀者是那些渴望追求個人成長的人們。在外企從事管理工作15年,帶過團隊和員工無數(shù),在完成公司業(yè)績的同時,實質也是影響每一位團隊成員,幫助他們成長。這兩件事共同的部分“助人”,早已融入到我的核心價值觀里。
我希望這個公眾號只是通往原著的一個橋梁。盡管我輸出的是讀書筆記,通過推薦書籍和分享要點,幫助讀者節(jié)省選書的時間。但我的本意不是在已經(jīng)足夠碎片化的時代,再給讀者增加更多快餐式的讀物,而是倡導讀者去親自閱讀全書,收獲自己的體驗和踐行心得,這是無人能取代的。
我希望這個公眾號完全出于自己原創(chuàng),寧愿更新頻率不高、粉絲不多,也要用心對待每一個文字、和每一個駐足這里的讀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堅決拒絕我自己就很反感的用轉發(fā)湊數(shù)、犧牲質量求數(shù)量、以及強制關注和分享。
以上就是我開公號的初心。
“讀步書林”誕生的故事
既然是與讀書有關的公眾號,世界讀書日當然是最應景兒的上線日期,那就以2016年4月23日為目標。
行走江湖都得有個響亮的“名號”,于是開始大開腦洞地想名字:得一看就知道和讀書有關,得朗朗上口,得清新脫俗,得與眾不同,還得寓意深遠……
期望越多,當然波折也會越多。好幾個月,日思夜想,發(fā)動家人,想了一大籮筐,都不是太滿意。直至2016年4月22日晚臨睡前,還是沒能定下來。
那時我正好處在孕晚期的疲憊、沉重、慵懶和頻繁宮縮等眾多不適中,想到接下去半年多都會在剛生完娃的虛弱和忙亂中,而且又被孩他爹嚴肅警告少碰手機,要不就推遲一年上線吧。這么想著,頓時一身輕松,把床頭燈一關,我安然睡去。
第二天,我起的很早,神清氣爽,就此放棄的不甘涌上心頭,令我不安。不管以后有什么困難、會發(fā)生什么,不想那么多先做了再說——射手座O型血外加紅色性格的典型特質“沖動”,此時不由分說地全面控制了我。
趁家人都還沒起,行動不便的我,挺著個大肚子,悄悄打開電腦,登錄微信公眾平臺開始注冊。剎那間靈光一現(xiàn),“讀步書林”(ReadAction)” 這個名字脫口而出,靈感來自于快意瀟灑的“獨步江湖”四字。而“讀”(Read)指閱讀讀,“步”(Action)指踐行,完美!就你啦!
就這樣,這個差點夭折的孩子問世了。
此前好幾個月,我就開始寫作的一篇全面總結我自己讀書方法的文章,正好作為創(chuàng)刊號:《我的閱讀之路—寫在2016.4.23世界讀書日》。
一切看起來都剛剛好。
所以,一件事的促成,要有蓄謀已久的努力,更要有順應天意的心態(tài)。
寫公眾號對于我的意義
經(jīng)常有讀者留言或發(fā)來后臺消息告訴我,他們讀了我的文章以后發(fā)生的一些改變,感謝我給他們帶來的正能量,關心我多注意休息,鼓勵我一定要繼續(xù)寫下去。
能得到讀者的認可,當然很開心,說明這個公號在創(chuàng)造價值。但感謝對我來說卻是額外的回報,做自己真心熱愛的事本來就是種享受,絲毫不會覺得辛苦。本無所求,才能了無負擔,才更能靜心寫作。
留言中還有很多提到,喜歡這個公號的“真誠”與“堅持初心”,在當今浮躁的環(huán)境中很難得,在關注了“讀步書林”后取關了很多其它公號。
這樣的留言總讓我感到欣慰,在多如牛毛的公眾號里,我們能因書結緣、因文字結緣,并且真誠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想法,真是一件奇妙且美妙的事情,彼此的生活中都因此多了詩和遠方。
至于能有多少粉絲、能做到多大,和金錢一樣,是有則歡喜無也釋然的身外之物。對讀者的價值和切實發(fā)生的影響,比流量更讓我追求;順其本色,有自己的風格和態(tài)度,比成為爆款更讓我向往。
駐足的每一個人,我都會珍惜;來了又走的人,我也感謝他們曾經(jīng)來過;還沒來的人,我總相信,茫茫人海中,頻段氣場相近的人注定會相遇。
其實,我也經(jīng)常替讀者問自己:為什么粉絲不多、號不大,也不賺錢,你還樂此不疲?你是靠什么堅持下來的?
答案很簡單,就是出于我對讀書寫作這兩件事純粹的熱愛,無人喝彩我也會繼續(xù)。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就算無人喜歡,我們也還是發(fā)自內心的疼愛。更無需堅持,讀書寫作和吃飯喝水一樣,就是我離不開的生活方式。
前一陣,聽樊登讀書會講《梁漱溟先生講孔孟》,講到梁先生對《論語》里“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的解讀:
“古之學者為己,若說為我有學問而學,結果都有毛病,都是自私,其實為己者完全是一個興趣,或者為我當下的好奇心而學,此則無病也。為己與為人的區(qū)別,也就是一個不自私與自私的區(qū)別,為己者就是我已忘形,為我憐憫人而幫他,行了便完事;為人則行了還未完,因為為人則所行是手段,目的則在他處?!?/p>
聽完,我心下豁然,其實我讀書和寫公眾號就是如此——
讀書,不是為了要成就什么,就是出于對知識的好奇和喜愛;寫作分享,也不是出于助人和行善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尋求回報和好評,純粹出于喜愛之心享受過程。
寫公眾號帶給我的收獲
到現(xiàn)在我依然很慶幸去年今日的那個早上,上天悄悄降臨的旨意讓我沒有放棄。盡管那時我不太確定要往哪走、能走多遠,但邁開步伐,才能行走和奔跑,才能有機會調整方向和節(jié)奏。
這一年來,一周一篇文章除了促使我自己梳理思路、保持恒定的輸出以外,也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以前我的寫作風格比較自嗨,認為“寫作的沖動來自于表達的欲望”。寫公眾號讓我開始關注讀者需求,認識到文章其實也是一種產品,需要改變視角,從讀者角度出發(fā)輸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以前,寫作純粹是玩兒。當然現(xiàn)在也是玩,但玩得更像樣了,我開始認真對待寫作這件事,參加寫作訓練營、讀寫作有關的書、看競品、琢磨和學習別人的寫作技巧,因此提升了寫作水平。
羅輯思維的羅胖在今年的深圳跨年演講里講到“創(chuàng)業(yè)者”的定義,不是指“那些擁有一家公司、融資準備上市的人”,而是只要符合三個條件就都是創(chuàng)業(yè)者:“試圖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認知,達成更新式的協(xié)作,開拓人類文明的新邊疆、作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寫公眾號讓我學會以“創(chuàng)業(yè)者心態(tài)”,去努力做好一項事業(yè)、經(jīng)營一個品牌:用心寫文章,耐心回復讀者的每一條留言和每一個問題,自己親手設計書簽,請老師刻印章,定期舉辦一些活動回饋讀者的支持。我甚至在想,將來我要是有機會開一間咖啡書吧,店名還叫“讀步書林”。
寫公眾號這一年來,我收獲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信任和感動;更清楚了自己的心,也更能靜下心來,因此也更愉悅、更踏實。
和讀者的互動
每次看到有讀者留言或發(fā)來后臺消息,都是我最快樂的時刻,不管是鼓勵、批評、建議、問題,我都會逐一及時回復,回復的過程也許又使我更深地看向自己的內心、激發(fā)更多的靈感。這來來回回的交流,讓我回憶起中學時代的筆友經(jīng)歷,素不相識、相隔很遠的人卻因為一些共同的話題坦誠交流、互相鼓勵,讓彼此的心情和生活都變得更好,這本身難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嗎?這樣的生活怎會不令人開心呢?
除了日常交流,還舉辦過兩次活動:抽取幸運讀者贈書,和一周年讀者征稿。其實一開始,我只想安安靜靜的寫文,從沒想過要舉辦活動,是讀者們的真誠和信任感動了我,盡管在繁忙之中還要付出額外的時間,但我心甘情愿去做一些能和讀者走得更近的事情。
點滴回憶
這一年當中,發(fā)生了一些或大或小的事兒,一并記錄在此,權做回憶:
2016年6月底,上線才兩個月,我面臨著生產和坐月子,曾經(jīng)糾結要不要發(fā)通告暫停更新兩個月。后來擔心掉粉,決定還是堅持吧,哪怕稍微延遲更新。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明智的。只要想清楚方向和目標,總能想辦法達成,而一旦放棄,就是松懈,則可能亂了節(jié)奏和狀態(tài)。
2016年8月,開通不到四個月順利拿到原創(chuàng)標,以及隨之而來的留言和打賞功能,從此開始版權保護的創(chuàng)作之路。
騰訊對微信公眾平臺的版權保護其實已經(jīng)考慮和設計得很不錯了,轉載授權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盜版,但還是抵擋不住互聯(lián)網(wǎng)上浩浩蕩蕩的侵權大軍。不親身經(jīng)歷都感受不到現(xiàn)在侵權是如此嚴重,我在注冊了維權騎士之后,他們平臺監(jiān)測到我的這些文章至今被盜版了共63次,還不算那些沒監(jiān)測到的??吹絼e人隨便在各種網(wǎng)上發(fā)表你寫的文章,要么不署名要么署他們的名,瞬間是憤怒和痛心的,就像自己的孩子被人偷了一樣。但是依靠個人力量維權太難、也耗不起精力,只好委托給維權騎士這樣的公司。希望以后知識產權能更受到尊重,為知識付費的意識能夠更強,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不欺不盜、不做伸手黨,從我們每一個網(wǎng)民做起。
2016年底,我的一篇文章《十個習慣煉成高效能人士》 一夜之間成爆文,被140+家媒體/公號轉載,吸粉數(shù)十倍。有一段時間,我一點開公號后臺,就是一堆請求授權轉載的消息。不過,任何絢爛都會歸于平靜,更重要的還是不對任何成功得意忘形,繼續(xù)在平常日子里做自己,做到足夠精彩。
結語
最近讀了繪本《花婆婆》,書所傳達的主題很打動我,“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情”。我愿意像花婆婆一樣,在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的同時,也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
最后,我要深深感謝我的家人(注意,此非套路)。一直以來我能心無掛礙地做自己喜歡的事、盡情享受閱讀和寫作的樂趣,是他們用愛與支持給了我無限源泉、依靠與力量。
尤其要感謝我的先生,這么多年來為承擔家務和陪伴孩子默默付出,好讓我能兼顧自己的夢想,和我的婆婆,總是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無私奉獻。還有我的父母,對我的文章,他們總會在第一時間閱讀,而且和我兒時一樣,他們從不吝嗇喝彩與掌聲。
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和“讀步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