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人情味 社會規范 市場規范
共計1194字,建議閱讀時間3分鐘
假如你現在正在找工作,有兩家公司同時錄用了你,你需要從中做出選擇。這兩家公司的規模,盈利情況等都讓你滿意,唯一不同的是薪資待遇:甲公司工資稍高一點,但是除了工資,沒有別的福利。乙公司雖然工資不如甲公司,但是中秋有月餅,端午發粽子,等你過生日了還給你辦生日聚會。你會選擇哪家公司呢?
相信你會和我一樣選擇乙公司,因為乙公司更有“人情味”。
社會規范和市場規范
但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人情味”,到底是個什么味?
其實,所謂的“人情”有一個學術點的說法,叫做“社會規范”。社會規范在人類社會一開始就存在,指的是人類之間的相互幫助,比如扶老奶奶過馬路,幫朋友搬家等都屬于社會規范的范疇。公司逢年過節給員工發一點福利,就是引入了社會規范,讓員工對公司產生好感。
與社會規范相對的,是市場規范。如果說社會規范是充滿人情味的互助友愛,那么市場規范則是冷冰冰的利益交換。比如之前談到的甲公司,員工工作是為了工資,公司支付工資是為了讓員工創造利益,都是交易。
規范的特點
市場規范的特點是高效,只要開出足夠高的價格,就會有人與你交易,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有些情況下,市場規范反而不如社會規范有效。
研究人員做了一個實驗,讓志愿者去募捐。他們把志愿者分成三組,第一組請他們幫忙,告訴他們這項義舉能幫助很多人。第二組將他們募捐所得的1%作為報酬給志愿者,當然,這部分報酬由研究人員出。第三組同樣給他們報酬,不過比例提高到了10%。募捐的結果是,第一組募捐到的錢最多,第三組其次,第二組最少。
這是因為,人們在社會規范中,出于幫助他人的目的,樂意付出自己的努力。而在市場規范中,人們會根據收益來判斷應該付出多少。
規范使用的注意事項
社會規范和市場規范往往不是單獨存在的,比如前面提到的乙公司,在市場規范中引入社會規范,會讓人感到溫暖。但是,如果反過來,就會產生大問題了。
一家幼兒園的老師遇到了一個讓他們頭疼的問題,總有家長接孩子時遲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幼兒園規定遲到10分鐘罰款5美元。結果,這個規定公布之后,遲到的家長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明顯變多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之前家長遲到了,會覺得讓老師回去的晚了,心里過意不去。后來遲到了要罰款,這就從人情變成了交易,家長會覺得,遲到了就交錢嘛,心里也不會對老師產生愧疚之情,甚至會想,反正我交過錢了,就算再晚點也沒有關系。
把市場規范引入社會規范,會讓人覺得你不近人情,甚至不可理喻。曾經在某節目中看過這樣一個場景,男生為了追女生花了很多錢,但是女生一直沒有答應男生,男生忍不住抱怨說,為了和你約會我已經花了很多錢了。我們不難想象聽了這話后,女生是怎樣一種反應。男女交往屬于社會規范,但是一旦引入市場規范,就成了交易。
了解了兩種規范以及注意事項,想想看你身邊是否有人用錯了規范?你又會如何在生活中使用它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