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工作日中午,我正在享用我自帶的午餐,突然有個同事從旁邊工位探頭過來,問了我一句:“蛋炒飯?”“嗯”,我的嘴巴里還塞了一大口的飯,無法與他多言,只是簡單的回了一聲。我亦不想多講話,只想慢慢的享用這盆五彩蛋炒飯。
這的確是五彩的蛋炒飯,白的是米,紅的是火腿腸,黃的是雞蛋,綠的黃瓜與西蘭花,褐色的是牛肉粒。這是我備的食材,豆爸炒的蛋炒飯。
前一天,我問豆爸晚餐吃牛肉,可好?早上煮的一塊牛肉,中午帶飯切走一半,還剩一半。豆爸回說牛肉留給我第二天做蛋炒飯吧。我應(yīng)允,明白他不愿吃牛肉,是他牙不好,牛肉要用力咀嚼,牛肉絲會塞牙縫。
那天晚上,我便煮了白米飯,比平時煮飯減了些水的份量。炒蛋炒飯,用隔夜冷飯比較好,這是從哪里看到的,不記得了;飯煮得硬一點,炒出來的飯會粒粒分明。
第二天早上,散步回到家,我便開始準(zhǔn)備除米飯之外的其他食材。牛肉切成黃豆大小的顆粒;黃瓜切開,刮去籽,在切成??;西蘭花也切碎,加西蘭花是為了多種蔬菜,多一份營養(yǎng)素;火腿腸切成丁,為了炒飯的色彩搭配,才加了它,因健康,少吃深加工食品;三個雞蛋打散,用豬油炒成碎末。食材備好,剩下的就留給豆爸這位大廚發(fā)揮了。沒有看他炒飯,我去樓上洗晾衣服,下樓時,兩盤色彩斑斕的蛋炒飯已經(jīng)在飯桌上了。
中午用餐時,我特意將手機扔在一邊,專心致志的吃飯。早飯吃的匆忙,晚上是邊看電視或邊聊天邊吃飯,都不能專心吃飯,故而這午餐,我要一個人用心去感受食物。每一口飯,我都用力也用心的咀嚼,米飯的碳水香味,牛肉的絲絲肉香,雞蛋的柔嫩鮮香,黃瓜與西蘭花的清脆淺淡的蔬果味,火腿腸的濃郁咸口味,好似每一種口味單獨存在,又好似混合在一起成了新口味,在唇齒間蔓延。
我嚼著飯,想起了在某公眾號上看到的一短篇,講的是某影視女星,吃火鍋,夾了一片肉,在火鍋里涮了十來秒,送進嘴里吃。她的助理于一旁數(shù)著那塊肉片在她嘴巴里,被咀嚼到三十下,提醒她可以咽下去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女星的一頓火鍋只吃了咀嚼三十次之后的肉沫。女星想保持身材,如此苛刻自己,如我們這般凡人是無法想象的。
我盡量吃的慢一點,咀嚼次數(shù)多一些。蛋炒飯先在我嘴巴的左邊,被左邊牙齒打磨,又被我靈活的舌頭卷送至右邊,被右邊的牙齒繼續(xù)磨細(xì)之后,才緩緩咽下。我之所以要這樣兩邊輕又慢又細(xì)的咀嚼,一是豆爸炒的飯,比起飯館里的是少油少鹽偏干,需要多加打磨才能入肚,減輕脾胃負(fù)擔(dān)。二是受同事影響,有個同事,因為吃東西不注意,導(dǎo)致下頜骨錯位,經(jīng)常發(fā)炎,跑了多家醫(yī)院,也無法根治,上周還請假去市中醫(yī)院,找專門的中醫(yī)師按摩,貼膏藥。我可不敢造次,要保護好脾胃,保護好牙齒,保護好下頜骨,才能細(xì)水長流,享用更多的美食。
我現(xiàn)在寫文不焦慮了,有時候需要去找素材,但有時候素材就在享用一頓簡單的蛋炒飯之時就自然而然出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