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本書內容簡單而實用。它解決了人們"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大問題。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樣參加過很多培訓?聽過很多激動人心的課,但聽完之后,走出教室就還給了老師?
為什么培訓沒有效果?為什么我們知道卻做不到?
本書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揭秘。
它告訴我們源于三個方面:信息過載、消極過濾、缺少跟進。
一、信息過載
所謂信息過載就是指我們總是忙于吸收新的知識,而疏于對舊的知識進行整理,導致大腦堵塞,學到的東西不能靈活應用。
作者告訴我們想要解決信息過載問題,要秉持少而精的原則,了解某一個領域,我們需要掌握的是重要信息,而不是大量信息。
就是說,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要貪多求快,要抓住幾個重要的理念進行間隔性的重復學習。
在進行間歇性重復學習的時候,最好重復六遍。
因為人們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是分為6個階段。第一階段拒絕接受;第二階段抵制知識;第三階段部分接受;第四階段完全接受;第5階段部分吸收;第6階段完全吸收。
我們只有不斷重復學習,才能通過知識學習轉變態度,進而促進行為轉變。
二、消極過濾
所謂消極過濾源于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無條件的愛,產生了自我懷疑、思維固化。因此,會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對于信息會消極的屏蔽。
打個比方,別人說了100句話,而你聽到的只有10句話。
解決消極過濾就要秉持積極聆聽的原則。保持空杯心態、勤記錄、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在聽的過程不斷問自己:我該如何應用這個知識點。
同時開啟自己的綠燈思維:給出消極反饋之前,先給出積極反饋。
三、缺少跟進
缺少跟進是指我們沒有為改變制定一個跟進計劃。
制定跟進計劃,一共有以下幾步:告知、演示、嘗試、觀察,表揚進步或提出修正。
在跟進的過程中,我們要強調積極面,多鼓勵,幫助人們去取得成功。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是:
在學習方面,不求學多,但求學透。
在講課方面,找出每門課的核心要素,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現。
在培訓管理方面,每年制定培訓計劃不需要涉及太多的培訓內容,選定企業最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反復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