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送瘟神,迎春光

????? 龍抬頭(農歷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褒垺敝傅氖嵌怂拗械臇|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龍抬頭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里,震為龍,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于地表上,嶄露頭角,為生發之大象。在農耕文化中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福納祥、驅邪攘災的日子?!褒執ь^”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褒執ь^”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并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后。“龍抬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 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農歷“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由于節期重疊,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有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為主,祭龍多在“龍飛天”的端陽。

?????? 龍抬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于時令的反映,其由來于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古人觀測天象的目的在于確定時間,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褒執ь^”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并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后。元時期把“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的日子。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

????? 漢代,文獻記述中出現了龍的形象。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提到舞龍求雨的活動,直接借助龍的形象舉行求雨活動。在漢代畫像石上也刻有“戲龍”的舞蹈場面,后世以此作為耍龍燈的濫觴。

?????唐代,文獻仍未出現龍抬頭的節俗記載。唐朝人把二月朔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說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據《唐書·李泌傳》記載,唐中葉以前,春天只有三個節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節,二月沒有節,李泌上書,廢正月晦,以二月一為中和節(取中正、平和之意),以示務本。德宗十分贊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稱三令節。 [15唐德宗時期,唐德宗認為,三月有“上巳節”,九月有“重陽節”,而二月正是天氣由寒轉暖、萬物復蘇、農事開始之際,卻沒有一個節日,實在說不過去,于是就征求宰相李泌的意見。李泌覺得德宗所說頗有道理,為此他建議:廢除以往正月晦日(正月最后一天)為節的舊例,改貞元五年(790)二月一日為“中和節”;這一天,皇帝要賜宴群臣,并賜給他們刀、尺,表示裁度:百官要獻農書,表示務本;民間要用青色的袋子裝著谷物及瓜果種粒,互相贈送親友;村社居民要釀制宜春酒來祭祀勾芒神(五行神中的木神),以祈禱豐收等等。德宗聽了十分高興,完全采納了李泌的意見,立即頒布了一道詔令,以貞元五年二月一日為中和節。同時規定,每年此日給官員們放假一天。唐代宴會總少不了賦詩樂舞,中和節宴亦復如此。德宗李適喜歡作詩,在中和節曲江宴會上,皇帝賜御制詩,百官奉和是必不可少的節目。? 尉遲樞《南梵新聞》記載說:“李泌謂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人家以青囊盛百谷果實,更相饋遺,務極新巧,宮中亦然,謂之獻生子?!笨梢姭I生子是中和節活動的主要特點。?

????????宋代時在二月初二有“挑菜”御宴活動,但與“龍”無關。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二月初二這一天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這一活動既是“嘗鮮兒”,又有娛樂,所以當時“王宮貴邸亦多效之”。唐宋時的這些“二月二”活動并沒有和“龍抬頭”聯系在一起。?

???????? 元時期,二月二就明確作為“龍抬頭”了。《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面條,稱為“龍須面”;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所吃的食物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 明代以后,“二月二”又有關于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熏蟲避蝎、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韌郡人游賞散四郊。……”。又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游玩,又為挑菜節。” 明時期還在二月二還增添了“熏蟲”、“炒豆”的活動。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熏床炕,曰熏蟲,為引龍蟲不出也。”?

?????? 清代,清康熙時的《大興縣志》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蟲?!鼻逑特S《武定府志》:“……以二月二日為春龍節,取灶灰圍屋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清末的《燕京歲時記》說:“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边@時不僅吃餅吃面條,婦女還不能操做針線活,怕傷害了龍的眼睛。

???? 龍,本源于中國傳統二十八宿天學體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構成的形象。而“見龍在田”所描述的則是龍星伏沒之后,位于龍角的角宿從東方地平線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断蟆吩唬骸耙婟堅谔铮率┢找病?。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二,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驚蟄是卯月之始,這個節氣曾叫“啟蟄”,后來才改稱“驚蟄”,它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預示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啟”是開啟的意思,到此時節開始有雷,并隨著氣溫升高,冬眠的蟲類感受到春天的陽和之氣,打破原來的蟄伏狀態,從土中鉆出來活動,這就是“啟蟄”。驚蟄在立春、雨水之后,是春季的第三個節氣,也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為生發之大象,代表著生機茂發,如《律書》中所云:“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一年十二個月,一個月對應一卦,卯月(包括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時節,春雷始響,蟄伏于地下冬眠的蟄蟲被雷驚醒,紛紛破土而出。大壯卦是卯月(二月)的消息卦?!懊庇忻⒌囊馑?,卯的五行屬木,木主生發、生長,所以大壯卦對應的驚蟄節氣,意味著萬物開始欣欣向榮,生機盎然,大地上將出現春暖花開的的美好景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方位是和時間以及八卦聯系在一起的。當斗柄指向正東方,卦在震位,是為仲春之月,萬物之所出達也,萬物出則天地變化可現矣。故《易·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卑础兑捉洝防碚?,斗指正東,卦象為震,天干甲乙,地支曰卯,五行屬木,時在仲春。當其時也,萬物出達,生機勃勃。斗指正南,卦象為離,天干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屬火,時在仲夏之月。當其時也,萬物生長,其勢盛極。斗指正西,卦象為兌,天干庚辛,地支曰酉,五行屬金,時在仲秋之月。當其時也,萬物豐收,天氣肅殺。斗指正北,卦象為坎,天干壬癸,地支曰子,五行屬水,時在仲冬之月。當其時也,萬物閉藏,不相見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痹凇痘茨献印ぬ煳挠枴分姓f:“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所以正月份的時候就是寅月,而二月份自然就是卯月了。卯,十二地支的第四位,五行屬木,屬相為兔,卦象為震。二月月建為卯,卯為生發之大象。《律書》曰:”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由此可知,卯是指萬物從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從地下面冒出為卯,卯也就代表著生命力,代表著生機,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生機開始的月份,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仲春時節龍抬頭,萬物復蘇雨似油;年年角宿光明亮,歲歲如意大豐收。 在二十四節氣中,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氣候變化影響而出現生長發育的現象。人們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歷二月初二正值“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蘇、草木萌動,人們就要春耕播種了。民諺云:“二月二龍抬頭,八月二龍收尾。”二月二龍抬頭作為古代民俗的一種節日,如今已經基本上從中國人的現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過,對于“二月二龍抬頭”的一些文化內涵,例如古人對龍的崇拜、“龍抬頭”在古天文學上的唯物解釋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價值。

?????? ?驚蟄過后,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種了。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至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至6℃,沿江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后,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以南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即“黃道帶”,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運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為4個大區(4象或4神),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龍角。在仲春卯月之初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為龍抬頭。即是指東方蒼龍七宿星象的空間變化。 龍抬頭的由來與古代天象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將周天黃道確定為28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古人又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在四宮,每宮7宿,并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形容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4種神獸。龍抬頭所提到的“龍”,指的就是是天象周天二十八宿的東方青龍七宿。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只犄角?!敖撬蕖?之后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臟和尾巴。角、亢、氐、房、心、尾、箕, 每年的仲春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約一個鐘頭后,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之后,每天的“龍抬頭”日期,均約提前一點,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整個“龍頭”就“抬”起來了。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蒼龍七宿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后,地球的位置轉移了,這蒼龍七宿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并以它來判斷時令。由于“歲差”的原因,現"龍抬頭"實際時間或推遲。

?????? “二月二、龍抬頭”,象征著生機、萬物復蘇。中國與古代西方天文學不同,中國把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垣”就是“城墻”的意思?!叭笔恰白衔⒃保笳骰蕦m;“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 ?《春秋命歷序》曰:“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于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痹缭谶h古時期古人就已經能“觀象授時”,定天之象、法地之儀,并確定了星宿天象、干支及二十四節氣。 《爾雅》中有云: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角之見于東方也,物換春回,鳥獸生角,草木甲坼。它的意思是在萬物復蘇的春天,東方蒼龍的角宿每到傍晚將從東方升起。 神話著作《山海經》中說,應龍居處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燭龍“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也就是經常招來風雨。由于想象中的龍能騰云駕霧,于是相信龍能給人帶來祥瑞。傳說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墩f文解字》中解釋“龍”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謂之熏蟲兒,謂引龍,沖、蟲不出也?!?《燕京歲時記》:“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大同府志》:“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錢獻生,謂之‘扶龍頭’。提壺汲井水注之,曰‘引龍頭’?!?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 二月二龍抬頭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褒執ь^”,意味著結束冬眠、萬物生機盎然,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意思。故自古以來,人們在龍抬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并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納祥轉運的日子。在我國流傳著“二月二,拜村社;龍抬頭,祈豐收;八月二,祭村堂;龍收尾,送龍歸”的說法。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譜系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一年的莊稼的豐歉,因此,為了求得龍神行云布雨,龍不頭時節要在龍神廟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同時唱大戲以娛神;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也有一些地方在龍頭節有“起龍船”的活動。二月初二既是龍頭節也是“土地誕”,在南方沿海地區,二月初二主要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我國民間有剃龍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剃龍頭”習俗,或源于古人對龍圖騰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記載的古人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習俗。“二月二”這天,許多人都要理發,龍抬頭的日子理發叫作“剃龍頭”,這預示一年有好的開始。龍抬頭時節敬龍習俗,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在天氣漸漸轉暖、雨水開始增多的時節,人們希望通過敬龍祈福順應這一過程,從而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

????? ?二月二龍抬頭 古時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有圍糧囤、引田龍、敲房梁、理發、煎燜子、吃豬頭肉、吃面條、吃水餃、吃糖豆、吃煎餅、忌動針線的習俗。為了納吉,二月初二這天的吃食物均取與“龍”相關的名字,面條不叫“面條”,稱作“龍須面”;水餃稱作“龍耳”、“龍角”;米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征與寓意。 民間有許多禁忌避諱“龍抬頭”,諸如此日家中忌動針線,怕傷到龍眼,招災惹禍;忌擔水,認為這天晚上龍要出來活動,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以免驚擾龍的行動,招致旱災之年;忌諱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再者,忌諱磨面,認為磨面會榨到龍頭,不吉利。俗話說“磨為虎,碾為龍”,有石磨的人家,這天要將磨支起上扇,方便“龍抬頭升天”。除如上習俗外,民間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戴龍尾、開筆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幾家合伙制作一條龍,二月二日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 祭社神 祭社 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土地誕”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認為土地公管理著五谷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二月二”這天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在中國南方地區,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土地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處于重要地位,不但家族大,而且分布廣。在居家中有居家土地神,村屯有村屯的土地神,城市有城市的土地神,有的將土地供奉在家中,有的供奉在門口,有的則供在村落的社廟中??傊恋厣竦穆氊熅褪潜S又环酵恋刂畠鹊娜宋锟堤?,人口清潔,出入平安了。

?????? ?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名曰“吃龍須”,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須”、“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征與寓意。這些都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愿望。臨沂人過二月二,農家就開始準備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用糖炒花生和黃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蝎豆,還有的爆玉米花。過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現在不同了,一般沒有自家制作的了。城里的超市里,農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后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糖豆,大概有十幾種甚至更多。隨吃隨買,香甜可口。二月二這天,農家的餐桌上要擺多種糖豆,以示慶賀這個節日。

??????? 采龍氣 ,早上卯時(5點到7點之間),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發,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 ?起龍船,古時,龍抬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豐登。龍抬頭時節我國部分地區會有“起龍船”的活動,請龍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愿。?

???? ?? 使耕牛, “龍抬頭”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農時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

????? ?開筆寫字,相傳農歷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朱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 引田龍,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引龍伏蟲的活動有很多,最有特點是撒灰。撒灰十分講究,灰多選用草木灰,人們自家門口以草木灰撒一條龍到河邊,再用谷糠撒一條龍引到家,意為送走懶(青)龍、引來錢(黃)龍,保佑人財兩旺;從臨街大門外一直撒到廚房灶間,并繞水缸一圈,叫做“引錢龍”;將草木灰撒于門口,攔門辟災;將草木灰撒于墻腳,呈龍蛇狀,以招福祥、避蟲害。陜西富縣一帶還流行撒灰圍莊墻外的做法,也是伏龍驅蟲的表現。后來,也出現用石灰替代草木灰伏龍降蟲的做法。 ①山東地區用灶煙在地面畫一條龍。一是請龍回來興云布雨,祈求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蟲都躲起來,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有益。②晉西北地區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置圈內,牽線回家,用容器蓋住即成。 ③還有地區在這天清早,人們從井里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誰最先挑回家就最先引到錢龍,這年財運就會非常好,所以經常出現凌晨爭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 ?放龍燈,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 敲龍頭, 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 擊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擊房梁,以驚走蛇、蝎等毒蟲,毋使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擊炕沿,目的與敲擊房梁相同。?

?????? 圍糧囤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農歷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后,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當年的大豐收。

?????? 熏蟲 ,古代將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毛蟲、羽蟲、介蟲、鱗蟲、人類五大類。毛蟲指披毛獸類,羽蟲指鳥類,介蟲指帶甲殼類,鱗蟲指有鱗之魚和帶翅昆蟲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進入農歷二月,天氣漸暖,各種昆蟲開始活動,有些昆蟲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這一天,人們紛紛攤烙煎餅、燃燒熏香,希望憑借煙氣驅走毒蟲。 [27] 其它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

????????? 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后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鞍秦i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 撒灰引龍\打灰囤\ 打灰囤 ,我國山東部分地區農村,這一天有“撒灰引龍”、“打灰囤”的習俗。這一天,天還蒙蒙亮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撒灰了,用簸箕盛著草木灰,沿著自家房子外圍墻根密密的撒一圈,因為這條灰線又細又長,形似傳說中的龍,所以這個舉動也被叫做“撒灰引龍”,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龍請到家里。除此之外,家家戶戶還會在門前、場院用草木灰圍成一個個圓圈,中間放上五谷、硬幣。代表著糧食屯、錢屯,有的囤外再畫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邊用灰畫圈還一面嘴里念叨著:“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滿、小囤漾”,希望來年家里糧食豐收,財源滾滾。 人們還會在畫好的倉囤中挖一小坑,將谷子、豆子、玉米等各種糧食放置其中,埋好,幾天后看哪種先發芽,以此判斷各種農作物的收成好壞。實際上,撒灰除了象征意義,在實際中也是有用的,在農村,舊式的農家房屋為土木建筑,房舍墻體或由土墼壘砌,寒冬里,墻縫、炕縫自然成了蝎子、蚰蜒、“草鞋底”等毒蟲蟄伏之處。驚蟄以后,這些毒蟲伺機出動,危害人身。二月二當天,村民便在炕墻下面及房屋墻根底下撒上點草木灰,也有熏蟲辟邪的作用。臨沂一些地方這一天舉辦土地會,農戶湊錢為土地爺過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以求土地爺保佑有個好收成。

???? ?剃龍頭 二月初二,民間最大的習俗是“剃龍頭”,不管是老人小孩,剪發、修容,讓自己煥然一新,預示著可以求得一年的好運。從一大早開始,一些理發店里就人來人往,顧客迎門,理發師們都忙得不亦樂乎。許多人之所以選在這天剪發,是因為民間有習俗,正月剃頭不吉利,所以很多人普遍是在年前理一次發,然后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發去舊”。

?????? ?吃豆子、攤煎餅,舞龍燈 二月二這天,山東傳統民俗,這一天要吃炒黃豆、炒豆萁,也都有攤煎餅的習俗。祈求今年五谷豐登,有個好收成。不少地方還有舞龍燈等活動,為的就是祈福送福。

??????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民俗食品,一種烙得很薄的面餅,又稱薄餅。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面條、水餃等。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并且有韌性(北京人稱為要有“骨立勁兒”),因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若在二月二這一天吃春餅,北京人還講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餅。 吃“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喜歡在農歷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照房梁、驅蟲 在北京民間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墻壁驅除蝎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龍抬頭這一天進行驅蟲活動的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地區。二月二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墻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蟲物。通常還要念吟唱歌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不露頭?!?/h3>

????????? 二月二龍抬頭 在晉西北地區,人們盛行“司錢龍”,早上太陽未出山,家家戶戶提一把茶壺,到河邊或井上去汲水。按照這一年幾龍治水的推算,在茶壺內放幾枚銅錢或硬幣。汲水以后,隨走隨傾地灑一條水跡回到家中,將余下的水與錢全部倒入水缸,錢龍就引回家來了,意喻一年發財?!耙X龍”時特別忌說話,以免驚跑了錢龍。 晉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先將銅錢置放在灰線圈內,手拉線牽回家中,用容器蓋住即成。

?????? ?陜西西安地區這一天,一般是外婆(舅家)給外甥(女)送爆米花及餑餑饃。媽媽會前一天炒好齊子豆,準備給家里人。齊子豆是用油、水和面,然后切成小的立方體,再用油炒了。有的地方會把花生和齊子豆一齊炒。?

?????? ?二月二在河北,農村早起有挑龍蛋的風俗,天還沒有亮的時候,男主人用水桶從村里的水井里打水,相傳二月二的水井里會有龍蛋,挑回家里以求風調雨順,取吉祥之意。邯鄲,吃“龍須面”;“龍耳”、“龍角”(餃子);“龍子”(米飯);“龍拿珠”(混沌面);“食龍頭”(豬頭)。每逢農歷二月初二,磁州附近山村有姑娘們過乞巧節的習俗。這一天,姑娘們可自由結伴,穿上好衣裳,帶好小米、白面、油、鹽及鍋、碗、盆、勺等工具,一起上山野餐,這就是磁州古時流傳下來的"姑娘二月二吃乞巧飯"習俗。 石家莊,吃麻花,豬頭肉,餃子。那邊是要吃那種面片,石家莊人叫咸食,混著雞蛋和面粉香味的面片香;也有叫菜餅子的,就是把在地窖里藏了一冬天的蘿卜挖出來,切成絲和面和到一起, 烙出來的餅,沾著蒜泥和醋,很多人吃不習慣,不過這么多年的風俗沿襲下來,而且還一直能傳承下去。 承德,早起煎餅早起煎餅午餃子煎肉片煎魚:二月二炸魚煎肉,這叫“熏蟲兒”。因為二月二正值驚蟄前后,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祈望用這香味熏醒傳說中的龍鎮住毒蟲,吃豬頭肉。 [44] 滄州:吃龍拿珠,就是面條和餃子一起下鍋煮,煮熟了再吃。吃餃子就是龍耳朵的意思或面條就是龍須子意思。吃龍鱗餅。?

?????????? 南方”二月二“主要以祭社(土地神)習俗為主,祭龍習俗主要在龍升天的仲夏端午。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為主的習俗。由于”地載萬物“、”聚財于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土地公”、”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倍露埃ü艜r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社日節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從上古開始,社神就成為了祭祀系統中的祀典之神。時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變化,但祭祀土地神的習俗一直保留下來,并隨著華人的遷徙,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開花結果,落地生根。 分祭肉,聚眾宴飲,奏樂歡娛。社祭作為民眾歡聚節日的習俗,在龍抬頭這天也會上演。《廣州府志》引《番禺志》載:“二月二日土地會,大小衙署及街巷無不召梨園奏樂娛神?!蔽羧漳羌郎绲氖r及人們聚眾宴飲的歡娛場面,在這些記載中可見一斑。???????

????????? 開筆禮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痹趥鹘y習俗里,為取龍抬頭之吉兆。兒童在二月二這天,會舉行“開筆禮”,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占鰲頭”。人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祝愿每一個孩子長大后斷文識字。? 起龍船 ,在龍抬頭這天,廣東一些地方有“起龍船”的活動,眾人跳入水中“起龍船”,請龍出水、清洗龍船、試扒龍船。人們選擇這天作為傳統“起龍船”的日子,是為了顯示百姓對龍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愿。? 剪龍頭, 一直流傳著二月二“剪龍頭”的習俗,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叫“剃喜頭”。特別是男孩子,都要理發,謂之“剪龍頭”,據說在這一天理發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也有要想鴻運當剃頭的寓意。 炮會 ,二月二土地神誕辰,在廣東部分地區,當地男女老少會用震天的鞭炮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一習俗被人們稱作“炮會”。 龍食 ,由于人們對龍的崇拜,龍抬頭這天人們要吃有“龍”字的食品來沾“龍氣”,所以龍抬頭風味食物大都以“龍”來命名。面條稱作“龍須面”、面餅稱作“龍鱗餅”……,人們希望以此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 浙南:泗溪二月二廟會,地處浙江南部的泰順縣泗溪鎮是著名的廊橋之鄉,世界最美廊橋“姊妹橋”的所在地,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在泗溪鎮白粉墻村有著近三百年歷史的二月二祈福廟會活動,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這天,白粉墻村都要在本村的“陳十四娘娘”廟舉行二月二廟會(祈?;顒樱?。該習俗興起于清朝雍正年間,俗稱“做?!被颉案>啤保瑥那宕撩駠岸露睆R會活動發展到鼎盛,前往參加“福宴”的人群除本境鄉民,更多的來客都是從十鄉八里之外慕名面來,可謂盛況空前。廟會活動內容精彩,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娘娘踩街”、“福宴”和浙南木偶戲。 唐山遷安:遷安地區的風俗是登山。 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面粉制作壽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簽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山東日照濰坊地區農村會用草木灰在地上畫谷倉糧倉,在倉內撒上五谷,祈禱新一年谷糧滿倉。并在這一天炒糖豆,(白糖、冰糖和花生一起炒)吃糖豆。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食“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等。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后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山東菏澤民間習俗是二月二這天炒鹽水黃豆,讓黃豆開花。 福建莆田:莆田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打牙祭,大聚餐”之俗。農歷二月初二,俗稱“二月二”,莆仙人稱二月二為“頭牙”,而且與臘月十六的“尾牙”同等重視。按地方方言,“做牙”也叫“打牙祭”。所謂“打牙祭”,在《現代漢語詞典》注解說:“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后來泛指偶而吃一頓豐盛的飯?!比欢谄蜗?,整個正月里鬧元宵,都有“豐盛的菜肴”,算不上是“做牙”“打牙祭”。到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頭一次,所以稱為“頭牙”?!邦^牙”這一天,按傳統慣例,各行業、商店鋪、包括各戶主,一到黃昏前后時段,置辦果品酒肴等,點香燭、燒“貢銀”、放鞭炮等。城里的把供案擺在自家店門前,鄉村的到田頭、社廟祭祀土地神,祈求豐收。然后,以祭神福余,邀請雇傭伙友工匠們聚餐,未得邀請者,就意味著被“解雇”。莆仙村民凡有雇傭木工、泥工等工匠做工的人家,戶主須于二月初二晚上辦酒席請工匠“做頭牙”。 福建福清:江陰鎮的南曹村二月初二日報恩寺桃溪境迎春神游甚為壯觀,人們裝扮成狀元、榜眼、探花郎、文武百官,彩旗、腰鼓隊、旱船、蚌女、十番、舞龍、舞獅參游人數眾多。春和景明,大地綠遍,到郊外走走,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大氣中的“長壽素”——陰離子較多,是調整人體代謝的天然“藥物”,更是治療精神緊張的理想“解毒劑”。村民們以淳樸的情懷用古老傳統的方式迎接著新一年的平安與豐收,祈盼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繁榮昌盛。

???? ?相關傳說:傳說一 ,傳說堯王的父親帝嚳(帝?。┕灿兴膫€王妃:姜嫄(jiāng yuán)、簡狄(jiǎn dí)、慶都、常儀。本來常儀的地位最低,可自從生了兒子,眾人就另眼相看了。慶都一直為沒有兒子煩惱。有人告訴她,神母廟求子很靈驗,只要真心實意,沒有不成的。慶都照女巫說的,在元宵節的晚飯后,去廟里擺上供品,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仨頭,雙手合十,祈求神靈賜子。話分兩頭說。有年大旱,百姓生活困苦。天上有條赤龍,看見人間的凄慘境況,產生了憐憫之心,私下里下了一場雨。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把赤龍壓在了一座山底下。百姓為赤龍求情,玉皇大帝發話說:“除非金豆子開花?!钡搅硕露@天,不知從哪里來了個老媽媽,一個勁地喊:“賣金豆子!”人們很納悶,買回家一看,是些黃豆。這些黃豆放在鍋里一炒,噼里啪啦地開了花。玉帝得知,只得把那條赤龍放了出來,貶下凡間。慶都從神母廟求子后,就天天盼著好消息。一天夜里,她夢見一條赤龍追隨,從此,就懷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二,先是電閃雷鳴,后又艷陽高照。院子里一道金光照耀,孩子降生了,起名叫放勛,就是后來的堯王。放勛聰明伶俐,從小就惹人喜愛,長大當了帝王后,每到二月二這天,就同百姓一起耕田。帝王耕田的習俗就這樣傳了下來。每逢過年的時候,集上賣的木版年畫,“皇帝爺爺使金牛”,就是由此而來。

?????? 傳說二:金豆開花赤龍遂抬頭 二月初二堯王喜出世。 傳說二 傳說龍抬頭節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據說,這便是龍抬頭節的由來。

???? 傳說三: 在我國北方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見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見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比藗優榱苏三埻?,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次年農歷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傳說有誤,武則天是唐朝時期人物,玉米是明朝才傳入中國的,那時哪里來玉米種子?)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云布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明天二月二

??????? 龍抬頭

??????? 火神山

??????? 雷神山

????????鐘南山

????????全民共

???????? 驅病毒

???????? 送瘟神

???????? 人間春

???????? 民生穩

???????? 天下安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3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5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6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1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46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9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3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6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0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9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2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龍抬頭(農歷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褒垺笔侵付怂拗械臇|方蒼龍七宿星象,...
    張天才閱讀 807評論 0 3
  • 文/沭彥/原創 一些華麗的光環,不知在何時,便有人將它戴在我們的頭上,那一瞬間,是驚喜,是動力,可是或許,在之后的...
    沭彥閱讀 879評論 0 2
  • 我幻想著 花香飄逸 在優雅的早晨 我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生活 我不再是我 我卻還是我 我安靜的躺在草坪上 空白的大...
    蘇臨安閱讀 166評論 0 0
  • 一個人在橋的這邊,一個人在橋的那邊,相顧無言,不能相見。這就是思念。 一個人在你的心里,卻...
    書寫你的美閱讀 230評論 0 1
  • 詩歌:珍藏春天的蒼夢(300) ■六月飛雪 笑看春天 白云 為春天擁有什么 春風 為誰 總是記著您那般的模...
    朝花夕拾杯中酒123閱讀 204評論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