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分別寫了騰訊視頻產品分析和愛奇藝產品分析,建議先看這兩篇文章再來看這篇文章,看完這兩篇文章會對視頻領域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比理解會加深印象。為了保證盡可能多的分析產品,多寫干貨,有些文字內容不會在多篇文章中反復強調。其他文章可以到我的專欄中查看。
視頻領域第一集團的產品之前已經分析了兩款,分別是百度系的愛奇藝和騰訊系的騰訊視頻,還剩下阿里系的優酷,也就是今天分析的主角。
我第一次使用視頻軟件制作視頻并上傳到網絡,就是通過優酷,所以對它的印象還是蠻深刻的,那時大概是2008年。
在視頻領域中,用歷史悠久來描述優酷一點都不為過,2006年上線至今,已經過了11個年頭,無數同時代的視頻軟件都在時間的長河中泯滅,只有優酷堅挺到現在,不過面對其他另外兩家巨頭產品的趕超,優酷現在的日子并不好過。
今天,在Apple Store中更新了優酷,AppIcon和功能架構都變了,向另外兩家巨頭的產品看齊。新的AppIcon、引導頁的動畫、以及功能架構,讓我感覺至少從表面上來看,優酷變的年輕了,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審美了。
本文試從如下幾點分析這款產品:
(1)功能架構
(2)商業模式
(3)用戶分析
(4)用戶體驗及建議
(5)盈利
(6)總結
操作系統:iOS
APP版本:V6.0
功能架構
>
商業模式
在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未上線之前,優酷是以UGC視頻內容為主的平臺,當時還有個競爭對手土豆網,但兩家都未實現盈利并于2013年合并,后又被阿里收購。
移動互聯網時代后,愛奇藝與騰訊視頻相繼上線,因為二者背后的巨頭資金實力雄厚,于是在發展初期投入重金購買版權資源,以內容差異化形成競爭優勢,中后期發力自制劇以及自制綜藝節目的開發,圍繞IP開展泛娛樂戰略,逐步蠶食優酷土豆的市場份額。
而到今天,優酷除了堅守UGC陣地外,同時還向長視頻發力,在內容差異化方面,不止要購買網絡獨播版權,還要開發自制劇及自制綜藝節目,轉化成為綜合性主流視頻媒體,并向全產業鏈布局,除了布局下游外,也在向上游發展,成立合一影業,出品的電影比如火爆的《捉妖記》、《梔子花開》、《命中注定》等等。
用戶分析
用戶獲取能力和內容獲取能力是網絡視頻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在用戶獲取能力上,優酷有PC時代積累的優勢。
在內容獲取能力上,優酷比起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稍有不足,這種不足并非財力上,而是眼力上。
當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都在大力發展自制劇及自制綜藝時,優酷顯然比前兩者慢了一拍,導致與前兩者視頻內容差異增大,當用戶在優酷看不懂想看的視頻內容時,轉身就投奔到了其他視頻平臺,并且這種轉移成本是相當低的。
上述是第一種用戶,看客。
第二種,PGC視頻內容制作者。
優酷起初就是以UGC視頻內容為主的視頻平臺,發展至今,視頻內容也從UGC過渡到了PGC。
在優酷,這些PGC視頻內容制作者,影響力比較大的比如羅振宇團隊,每年《時間的朋友》都由優酷直播,直播沒看上也可以看錄播,其他在互聯網上比較火的執著著比如鹿晗工作室、big笑工坊、關愛八卦成長協會等等。
第三種,PC時代積累的老用戶,與第一種用戶是高度重合的,如果優酷提供不了他們想看的內容,他們還是會轉移到其他平臺。
用戶體驗及建議
6.0較之之前的版本有了極大的改變,結合自身的戰略和內容,在設計上與愛奇藝、騰訊視頻形成統一,因為現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在視頻領域的排名分列一二,他們的用戶數也是比較多的,優酷在設計上向二者靠攏應該是為了適應用戶的視覺習慣和操作習慣,避免由其他APP切換到優酷時形成反差,形成反差用戶就會抱怨。
自頻道
入口:
優酷的“自頻道”可以理解為自媒體或自媒體頻道,專門為自媒體開設的頻道,這一類的自媒體你可以理解為個人或者團隊,比如papi醬、咪蒙、暴走漫畫等。
“自頻道”功能主要有3個作用,尤其是第3個:
(1)狙擊外部的短視頻應用。
(2)鞏固PC時代積累的PGC優勢。
(3)打造視頻內容差異化。
長視頻內容可以占據用戶大量空余的休閑時間,短視頻可以占據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快手、美拍、秒拍都以短視頻而聞名,而這些平臺又催生了不少網紅和自媒體,比如papi醬、咪蒙、暴走漫畫等等。
以UGC視頻內容起家的優酷當然不會坐視不理,于是就有了“自頻道”,當然,“自頻道”不僅有短視頻內容,還有長視頻頻內容,只不過相對于短視頻內容來說,長視頻內容略少。
再聲明一下,內容運營的核心3要素,海量、獨家、優質。
從網絡視頻平臺的內容運營套路來看,初期大家都是集體砸重金買獨播版權,形成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內容差異化優勢,到中期,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開始加大自制劇和自制綜藝節目的投入,在內容差異化優勢的基礎上降低運營成本,打通一整條產業鏈,增加競爭壁壘。
這些大家都在做,第一集團的產品也不相上下,市場份額大頭被3家平分。
接下來,長視頻內容方面的競爭處于膠著狀態,就會在PGC視頻內容上下手,尋求突破口。
舉個例子,羅輯思維是優酷眾多自頻道之一,《羅輯思維》這檔節目由優酷全網獨播,《羅輯思維第二季》的播放量為407萬,《羅輯思維第三季》的播放量為772萬,剛剛直播完的《羅輯思維第四季》截止到目前(2017年1月1日)已經有117萬的播放量,總播放量達到4.5億次,播放量是逐年遞增的,說明一個好內容既可以為平臺帶來流量,也可以增加平臺的用戶粘性。
因此,我猜測,今后的發展,大家都會越來越重視在PGC內容方面的建設,有可能造成的一種現象是大廠開始和自媒體獨家簽約,只允許這些自媒體在一個平臺上進行內容傳播,擴大內容差異化優勢。甚至會威脅到短視頻應用的生死存亡,不能產生盈利、盈利狀態差的產品可能會被巨頭收購。
在PGC內容建設方面,優酷也為自媒體們提供了不錯的生長環境,如下:
優酷為有志于此的目標受眾們提供了自頻道學院和自頻道社區,為PGC的輸出建立基礎,最終量變引起質變。
并且為自頻道設計了一套賬號體系,發布的視頻被觀看時間越長,頻道等級就越高,等級越高享受權益越多,也就是說為平臺貢獻越大,平臺對你的扶持就越大。
短視頻內容
在日常使用視頻類軟件時,我發現一種現象,如果電影/電視劇集某一時間范圍內的劇情特別精彩,那段時間的彈幕就會非常非常厚,可想而知觀眾對精彩的情節/劇情非常非常敏感,很多觀眾甚至要翻來覆去的看好多遍。當然,這種現象也發生在了我身上。
因此,可利用的點就出現了。
也就是說除了PGC外,官方也要制作短視頻內容,這種短視頻內容一定得是視頻中最精彩的情節/劇情,時間長度大概在1-3分鐘之內,而且這1-3分鐘之內的情節/劇情不能和其他情節/劇情有太高的耦合度,耦合度太高的話就會有“梗”,如果對這些“梗”沒有了解,很難讓用戶認為這段視頻有趣、精彩,要做的是讓用戶看完這段視頻后產生欲罷不能的感覺。
在這1-3分鐘的短視頻片段下方,把這個視頻片段所屬的電影/電視劇集/綜藝節目的入口顯示清楚,如果用戶對這個視頻片段感興趣,方便用戶快速找到相應的視頻集合。
這種做法,不僅制作了優質的短視頻內容,同時挖掘了用戶的潛在需求,為用戶找到了有意思的長視頻內容,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為什么說挖掘了用戶的潛在需求?
用戶如果有想看的長視頻內容,為什么不看長視頻反而來看短視頻?可能的原因是,此時沒有有意思的長視頻供用戶消耗時間。
另外,這些只是在短視頻一端做的事,還不夠,在長視頻的一端,還要讓用戶可以把長視頻中精彩的劇情/情節截取成片段(因此要提供截取視頻片段的工具),然后把這個視頻片段發表到評論區,讓有認同感的用戶前來互動,打造局部熱點。
局部熱點熱到一定程度可以上升為“話題”,這樣,局部功能就可以和全局功能很好的銜接在一起,重要的是還盤活了話題池,話題池啊話題池。
局部功能是一條小小的評論,全局功能是話題(功能入口在首頁 - 精選)。
而且,官方也可以根據熱度最高的話題制定一系列的活動。
后續的意義還不僅限于這些。
所以,最終完成的轉化是:
利用用戶使用產品的碎片化時間,把用戶使用產品的碎片化時間轉化為觀看長視頻所需要的長時間。
所以,用戶的行為需要引導。
直播
在優酷中,直播功能分割的很清晰,在同類產品中,可能是最好的。
直播功能被分割成了兩個業務,一個叫做“來瘋”,一個叫做“直播”,又叫優酷直播。
兩個業務分別是干什么的呢?“來瘋”負責社交直播,“直播”負責賽事/節目/活動直播。
(一)社交直播
雖然“來瘋”看起來屬于社交直播,但不像是產品向社交方向的探索。
“來瘋”的意義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
(1)直播在2016年太火,先占坑,順便狙擊外部的直播應用。
(2)網絡視頻產品盈利都比較艱難,但流量還大,加個直播,也算是對盈利的探索方式之一。
“來瘋”體驗好的地方在于:
(1)功能簡單、好用、集中,類似于映客APP的體驗,不像其他兩家產品的直播功能,看直播和開直播功能居然分離。在“來瘋”的功能界面中,開啟直播的按鈕會在你向上滑動界面時炫富與窗口之上,非常好用。
(2)從外部的封面點進去,到看見直播內容,給用戶造成的心理落差不大,如果封面很好看,但直播的人不好看,就會給用戶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肯定是留不住用戶的。來瘋直播的女主播們,多數都滿足了女網紅的標準,不接地氣,不食人間煙火,這樣的感覺才能吸引用戶駐足觀看,然后掏腰包。
雖然優酷有流量優勢,可以為來瘋直播倒流,但作為產品的非主要功能,與外部市場頭部主打社交的直播產品來說,有些劣勢。
(二)賽事/活動/節目直播
這部分業務又叫做優酷直播。
這個業務做了正經的視頻網站該做的事,直播內容種類很多,并且提供的功能也很豐富,包括預約、回看等等。
雖然直播內容種類很多,但并不能說是豐富。
有些種類的內容比較小眾,對整體流量的貢獻沒有太大作用。
可以增加賽事直播的種類,比如NBA直播,但NBA直播的版權太貴了。比如足球直播,足球直播的版權就太多了,中超、英超、西甲、意甲、法家、德甲、荷甲,尤其是世界杯。
我在使用新聞客戶端時,經常遇到的一種現象是,新聞客戶端如果沒有足球賽事的直播版權,球迷們會在評論區留言說怎么看不了直播,在哪可以看直播等等,但這場比賽的直播版權可能由一家小的視頻網站買走了。
所以,體育是一個比較大的垂直領域,可以適當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
發現
之前優酷以UGC內容構建生態圈,可以想象UGC內容的重要程度,“發現”這個功能模塊就是UGC內容的容器。
雖然官方對短視頻內容進行了分類劃分,但是總體來看,雖然播放量不少,但用戶參與評論并不多。
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
(1)平臺受眾太廣,眾口難調,官推的視頻內容不符合用戶口味,用戶看完了沒什么感覺,產生不了輸出內容的沖動,可能視頻看完覺得無聊,或者看了一半干脆就不看了。
(2)沒有明確社區文化。短視頻內容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沒有產生可以交流的點。這也是網易云音樂為什么可以迅速崛起的原因,在于社區文化。
那么長視頻內容評論區活躍度為什么比短視頻評論區活躍度高?
在看長視頻內容之前,媒體上鋪天蓋地的宣傳,視頻封面向用戶傳遞的信息,都可以讓用戶迅速的獲取到視頻內容的信息,比如這部電影/電視劇總體是來講什么的,演員都有誰,有沒有我喜歡的演員,初步想象一下視頻內容的精彩程度。
但短視頻不具備這些屬性,短視頻內容制作成本低,所以內容質量更加參差不齊,除了已經形成品牌的專業短視頻內容,否則用戶難以通過少量信息想象內容的精彩程度,而且因為短視頻時間短,用戶瀏覽一遍的時間成本比較低,往往看了一遍過后才能確定對內容的喜愛程度。
所以,可以看到的一種現象是短視頻內容都以吸引眼球的圖片作為封面,雖然瀏覽數量不低,但評論數很低,再加上沒有明確的社區文化,讓用戶參與社交互動是比較難的。
如何解決?
(1)眾口難調也要調,視頻內容由官方統一推薦改為智能推薦,當視頻內容看了一半或即將看完時,將該視頻后續的視頻列表的內容進行調整,多推一些和用戶感興趣的主題相同或相近的內容,度可以把握在六四分,主題相近或相同的占六,其他占四,目的是在滿足用戶當前興趣的同時,為用戶提供其他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可參考在商超買東西時,為什么奶粉和尿不濕放的很近。
(2)明確社區文化。(1)的推進有利于建立明確的社區文化。
繼續說上述的(1),現在的“發現”模塊也可以根據用戶喜好只能推薦,不過需要用戶手動去操作,每個視頻右上角都有一個叉號按鈕。如下:
不過這樣做太刻意了,最好的改變應該是在無形之中,讓用戶感受不到。
訂閱
優酷的訂閱還是蠻好用的。
首先是操作的統一,無論是哪種節目,綜藝節目也好,電視劇集也好,自頻道也好,都有統一的訂閱入口,如下:
在訂閱了這些番劇之后,就會出現在“訂閱”功能中,非常好用,尤其是劇集的更新提醒(不知道有沒有推送通知,如果沒有加上推送通知會更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喚醒沉睡的用戶。
在其他的產品中,最常用的電視劇集、綜藝節目、自媒體視頻,訂閱功能入口不統一,有些支持訂閱,有些不支持訂閱單支持收藏,因此需要分別到“我的訂閱”或“我的收藏”中去找那些你感興趣的視頻,路徑稍深,操作不方便。
雖然歷史播放功能記錄了我的播放歷史,但僅僅定位到了已經看過的視頻,假如用戶想通過某個條目進入到該電視劇收看其他劇集,操作上比較麻煩。所以在這些產品中,可以把訂閱功能統一,也可以將訂閱功能和歷史播放功能綜合在一起。
因為用戶打開歷史播放記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上次的視頻沒看完,本次打開APP接著上次看。
(2)電視劇的上一集看完了,想看下一集。
(3)故事情節精彩,再重看一遍。
在歷史播放功能中把訂閱功能集合進來,可以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選集的小功能特別貼心(如下圖),個人感覺如果把“取消訂閱”功能的交互操作改成條目左滑會更好。
社交
現在絕大部分產品都在向社交靠攏,因為社交可以提高用戶粘性。
于是,很多產品都從社區做起,從社區切入,在社區的基礎之上進行擴展。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你會發現有很多產品即使做了社區也沒多大用,冷冷清清的沒什么人氣,或者大家社交圍繞的主題根本不符合設計者的初衷。
同樣是做音樂的,為什么網易云音樂的社區氛圍那么好?思考一下。
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構建社區,向社交靠攏。
但是在優酷中,除了每個視頻的評論區,就沒有其他供用戶社交互動的場景了。
強工具屬性的產品向社交靠攏是不容易的,比如墨跡天氣,比如支付寶,但是視頻類產品向社交靠攏是相對容易的,出名的比如AcFun,比如嗶哩嗶哩。
視頻類產品向社交靠攏的優勢在于每個視頻內容就是用戶可以進行互動的切入點,設計者不用絞盡腦汁的去想制造什么樣的話題、什么樣的氛圍加強用戶的社交互動,那樣太生硬。
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視頻內容與明星的天然聯系,線下的“明星-粉絲”關系可以完整的復制到線上,在線上利用“明星-粉絲”這種超強粘度的關系構建社區,明星、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都可以作為社區的互動主題/話題,社區的建設和發展都是順其自然的。
基于繁榮的社區,粉絲經濟才能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這一類的產品,可以看看阿里星球,也可以看看愛奇藝的“泡泡”功能。
所以,優酷是可以向社交方向進行更多探索的。
版權
再次聲明內容運營3要素,海量、優質、獨家。
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都在版權投入上花費了昂貴的資金。
所以加大內容差異化優勢,在以下幾點:
(1)眼力。大家都不差錢,那就得比誰的眼光好,眼光好的就能在沙里淘金,比如愛奇藝就淘到了《來自星星的你》和《太陽的后裔》,兩部劇都是年度大劇,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報到、線上線下人們的討論都是現象級的,無論短期或長期,都能吸引流量,促進用戶購買會員。優酷在影視爆款這方面近年都沒有什么太值得稱贊的行為,依靠更多的還是類似于《火影忍者》這種經典作品,700集以前的其他視頻平臺都看不了,只能到優酷來看,這就是獨家的優勢。
(2)對IP的開發。最能反應這一塊價值的就是自制劇、自制電影、自制綜藝,例如《太子妃升職記》、《誅仙》、《盜墓筆記》、《鬼吹燈》、《法醫秦明》,都沒有優酷什么事,楊蓉同時參演的《美人為餡》和《飛刀又見飛刀》,《飛刀又見飛刀》由優酷全網獨播,但顯然前者的影響力大于后者,另一部劇《極品家丁》受眾群體男性大于女性(這部劇倒很符合優酷,因為優酷的用戶男性占很大一部分)。
(1)和(2)的都不給力造成優酷的市場份額連年被其他兩家蠶食。
未來,我猜內容之戰會蔓延到PGC,具體的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不再過多贅述,優酷在PGC是有優勢的。
廣告
廣告時間真的是太長了,看一個自頻道短視頻居然也要看30秒的廣告,短視頻內容如果不符合用戶期望,對于用戶來說,幾十秒的廣告就白看了,用戶體驗很差。有的時候看廣告也卡,并且廣告時間并不會因為廣告卡而減少。
用戶體驗及建議完。
盈利
(1)廣告
(2)會員
(3)直播打賞
總結
近期優酷的大改版昭示著這個視頻領域曾經的巨頭想要涅槃重生。
然而,用戶會給優酷機會嗎?